近年來,巴中市通江縣堅持突破發展文旅康養首位産業不動搖,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優勢特色資源,以“資源轉化、景區賦能、三産融合”為路徑,積極推動單一旅遊向農旅、工旅、産旅跨界融合轉變,成功創建第四批天府旅遊名縣,併入選中國旅遊潛力百強縣,積極助推鄉村振興。
依託特色産業 打造農旅融合觀光帶
時下,正值藍莓冬季管護的黃金期。走進通江縣楊柏鎮太平場村龍池谷藍莓示範基地,一片片藍莓樹苗枝葉翠綠、生機盎然,村民們穿梭在藍莓樹間,正忙著施肥、除草、剪枝,加緊做好果樹管護工作,現場一派忙碌的生産景象。
龍池谷藍莓示範基地(杜文龍 攝)
“以前沒有藍莓産業在我們村的時候,我們就靠種點傳統種植,或者是養點雞鴨。”正在基地裏除草的村民楊江榮介紹稱,自從發展藍莓産業以來,土地流轉費400元一畝,大家還可以都在裏面幹點活,“家裏老小也照顧了,收入也比以前多多了,給我們帶來很多實惠。”
龍池谷藍莓示範園區是市三星級園區,按照“做強鏈頭、鍛造鏈身、厚植鏈尾”思路,乙太平場村為中心,以藍莓産業為主體,帶動全縣17個鄉鎮32個行政村發展藍莓1.3萬畝,並投資2.2億元,建成集育苗、種植、電商、冷鏈、物流、深加工、行銷及觀光體驗、鄉村旅遊于一體的農旅結合、三産融合新業態。
“我們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藍莓採摘節,共計接待遊客35萬餘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700余萬元。”通江藍之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向林表示,他們將繼續發展藍莓産業,結合鄉村旅遊開發,打造藍莓産業觀光園,形成鄉村旅遊觀光帶,把楊柏鎮太平場村建成可觀、可賞、可玩的美麗休閒鄉村。
依託紅色文化 建設産旅融合型旅遊區
追尋紅色印記,感悟紅色情懷。在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的川陜革命根據紅軍烈士陵園,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從“鐵血丹心”廣場出發,沿著革命先烈當年的戰鬥足跡一步一步拾階而上。一處處紅色地標,一件件紅色文物,讓遊客們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撫今思昔、感慨萬千。
“看到這麼多無名英雄烈士墓,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感到很震撼,受到很大的教育。”專程從重慶前來參觀的遊客李鋼表示,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緬懷革命先烈。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近年來,通江縣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了一批可讀、可聽、可看、可體驗的紅色文化産品、産業和陣地,今年七月正式開營的通江縣川陜蘇區王坪綜合實踐教育營地就是其中之一。
川陜蘇區王坪綜合實踐教育營地(杜文龍 攝)
“來到實踐營地第一眼就看到了真正的大炮、坦克,我感覺很激動,在這裡不僅能與其他小夥伴們共同生活和學習紅色歷史,而且還能通過團隊遊戲,鍛鍊我們的身體和溝通交流能力。”學員杜羽彤説。
川陜蘇區王坪綜合實踐教育營地堅持以“紅色+”推動多元業態融合發展,與川陜蘇區王坪旅遊景區相互融合、互為補充,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重溫激情歲月、接受紅色教育的“體驗地”,成為軍事器械體驗、致敬英雄模範的“打卡地”,同時帶動周邊旅遊觀光、民宿、農家樂等服務行業發展。
在不遠處王坪新村的“又一村”農家樂,老闆伏秀瓊正忙著為今天的兩桌客人配菜,“我們這裡現在紅色旅遊景區打造的非常好,現在高速路也修通了,來的遊客每天都很多,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憑藉獨特的紅色旅遊資源,2021年,王坪村入選首批“天府旅遊名村”。2022年1月,鎮廣高速王坪至通江段通車,從通江縣城到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的時間由過去的90分鐘縮短為20分鐘,進一步推動了“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截至目前,王坪村興辦農家樂27家、特色小商品店15家。
依託文化進萬家 繪出鄉村發展和美圖
近日,通江縣2023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在涪陽鎮中心小學舉行。
活動在表演唱《壩壩會》中拉開帷幕,舞蹈《成長在祖國的懷抱裏》、四川清音《百溪騰浪》、川劇《滾燈》《變臉》、快板表演《二十大精神鑄輝煌》等節目輪番上演,為群眾奉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充分展現了農民生活新變化、鄉風文明新氣象,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好看!精彩!這樣的演出很接地氣,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還給我們帶來了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風貌。”專程前來觀看演出的涪陽鎮居民群眾李曉春表示,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多開展。
通江縣2023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杜文龍 攝)
近年來,通江縣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以“文化惠民、文化樂民”,不斷加強文化人才培育,持續開展文化活動,讓各類文化活動走進鄉村、學校、工地、敬老院、軍營等地,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激發了群眾文化活力。
通江縣委網信辦副主任李坤蓉説,“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將文化科技衛生送入千家萬戶,打通連接和溝通百姓的“最後一公里”。”
截至目前,通江縣推進文旅發展的社會效益持續放大,已建成方山新村、東郡水鄉等鄉村旅遊示範村35個,成立剪紙、蜀繡等文創企業10余家,通過全域旅遊提供就業崗位達5.7萬餘個,年均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0億元。通江銀耳節、諾水河溶洞旅遊節、梨園壩民俗文化節、構花坪油菜花節等特色生態民俗文化活動吸引力持續增強。(杜文龍 潘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