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農博•悅冬季丨來興義踏足農博鄉野的産業匯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25 10:04:16 編輯:張嘉鈺 點擊:
來到興義,第一印像是什麼?
是連綿起伏的地標建築?是美田彌望的四季美景?
是和美共榮的富足社區?還是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
對興義的印象有太多,對其中的根源也值得我們探究。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興義,
一起去看看那些新時代下大美鄉村的産業集群發展。

從探索,到積累,再到勃發,每一個階段,都至關重要。而這一切的開始,得從2017年,天府農博園的誕生説起。
農博的誕生,源於一次會展博覽理念的創新……
從城市到鄉村,從室內到田園,農博園的提出,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打造四川農業金字招牌,實現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的有效載體。

興義鎮作為天府農博園的核心區域,在“數字農博+鄉村振興”的大框架下,瞄準“農業+科技”賽道,連結人才,發展産業,逐步實現村社復興與共同富裕。
科技引領
村已不再是過去的鄉村,而是産業多元共生的新空間。興義堅持把科學技術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中國農大産業研究院、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翔生有機生態農場等科創平臺在此落地,加快打造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有效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

産業培育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興義以産興村,發展以鄉村為場景的新經濟産業,推動城鄉要素資源精準對接。利用川西林盤、産業社區、集體資産等資源,與當地村民合作開展創新創業,鼓勵引導在地企業加強産業鏈整合,形成聯動格局,推動“多生態”衍生。
58科技農業總部基地通過“新流量+新農業”理念,打造集種植示範、種苗繁育、技術輸出、電商平臺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産業生態鏈,培育“農民勞動力+土地流轉+合作社産業生産”的産業共同體。

人才支撐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興義廣闊的産業發展前景,為廣大人才提供圓夢舞臺,以新環境創造新生活,讓廣大人才共用豐收碩果。
引導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跨界擔當新農人、鄉村合夥人,讓“聰明的資源”和“聰明的人”有效碰撞,推動新農人從傳統農業經營向多功能、多業態農業轉型跨界。
吸引有志青年投身創業熱潮,一批致富帶頭人涌現出來,在不同領域為農博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傳峰——農業碩士
張傳峰曾在美國學習柑橘苗圃、病毒檢測及脫毒技術,2020年開始負責58農業項目,引進了國際先進種植模式、育苗體系、先進品種及栽培技術20余類,努力將58農業(新津)示範基地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的“技術+希望”的高地。
向磊——致富帶頭人
80後鄉村創業者向磊,從小在家庭獼猴桃種植的熏陶中長大,大學畢業後回家做了一名“新農人”,他充分借助科技和資訊的力量,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與本地種植大戶、農業發展帶頭人抱團發展,為獼猴桃銷售開闢新的市場。
彭紅彥——傳遞健康飲食之法的新農人
2021年,張河村入駐食物減法項目,提供優質農産品展銷和生態健康餐、美食美育課堂等定制活動,成為鄉村消費時尚店。
項目創始人彭紅彥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一直紮根生態農業投入品研發、有機農業産銷運營。利用“零售+體驗”的經營模式,將城市休閒業態植入鄉村場景,打造城鄉互助的特色化産品矩陣,有效帶動了張河村的人氣和消費。
村社復興
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張河引入社會資本、植入現代管理理念,推動閒置資源有效開發,打造共用民宿項目,激活“空心村”模式,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每年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保底收益31.5萬元。

岷江社區通過引導岷江蔬菜合作社、勞務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組建合作聯社,岷江社區村集體、合作聯社、管理公司三方共建果蔬銷售公司,實施蔬菜、獼猴桃等農産品生産,搭建“集體經濟+聯社+公司+農戶”的利益連結平臺,大大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
波爾村緊緊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條主線,發揮天府農博園平臺優勢,引進現代都市農業龍頭企業,招募鄉村合夥人,打造鄉旅、研學、農創等新場景新業態,已引入58農業全國總部、農博魔方、稻花香裏等重點項目8個,招募晏小強、張傳峰等一批鄉村合夥人,激活鄉村發展動能,推動“空殼”變“實業”。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業本底
數字化時代的新鄉村探索
岷江之畔
水鄉興義
正以磅薄之姿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杜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