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為底 千“竹”百“鈦”書寫天府生態答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23 14:30:23 編輯:張嘉鈺 點擊:
今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2022年度四川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在66個專利獎獲獎項目中,一項名為“氯化法鈦白粉工藝中氯化鈦渣及其濾液的綜合利用方法”的專利進入大眾視野,印證著四川企業為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注重培育綠色專利的堅實步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越來越多四川企業的共識,它們肩負使命、加速轉型,用綠色專利升級生産方式,以生態友好賦能綜合效益,在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讓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用竹制紙,點“綠”成金
“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古人用智慧將竹子加工成五花八門的竹製品,譬如食材、樂器、炊具、農具等。由此可見,竹子對人們生産生活的影響之深。

“導管、薄壁細胞、竹纖維、維管束,這是構成竹子最重要的四種微觀結構。它們纏繞組成的方式,形成了抗拉強度大等特點。”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環龍”)講解員汪茂琴介紹稱,這些優勢讓竹子具備著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的巨大潛力。
如今,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竹資源的開發利用延伸出新的可能。

走進四川環龍生産車間,竹子“化身”竹紙的過程在這裡清晰可見。紙機飛速運轉,不經漂白、不含熒光的生活用紙被切割包裝後,貼上“斑布”商標,走向千家萬戶。
作為本色竹纖維行業領軍企業,斑布品牌創始人、四川環龍董事長沈根蓮表示,四川的竹資源豐富,基於這一天然優勢,企業萌生了開創“斑布”品牌的想法,初衷就是創造竹纖維生活用紙新品種,還原竹紙生態本色。
化竹為紙,知易行難。因為採用傳統紙漿造紙工藝,在保留竹漿中原始成分的同時,也容易導致紙張質地變粗、變硬。如何做好“竹”文章?四川環龍創新探索出了新路徑。

上萬次系統性實驗後,研發團隊發現,只有固定特性下的竹種,匹配特殊的竹纖維提取工藝,才能産出達標的本色紙。“從培育‘斑布一號’優勢高産竹種,到研發形成工藝,再實現最終用斑布核心的生物質精煉技術,提取竹纖維,我們研發團隊用了整整八年時間。”四川環龍研發中心主任許願如是説。
四川環龍的專利技術“一種竹纖維製備的紙漿、其製備方法及其製成的紙製品”曾榮獲2020年度四川專利獎一等獎,這份榮譽既是對企業培育綠色專利的肯定,也激勵著斑布品牌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持續創新研發産品。據了解,2019年至今,斑布的銷量和市場佔有率都穩居本色紙行業第一。
本色生活,綠色生産。“通過發展竹産業,帶動竹林種植,真正實現良性迴圈,可持續發展。這張紙的生態之旅,代表了我們倡導生産生活的初心和本色,那就是綠色。”沈根蓮道出企業一貫堅持的理念,那就是“科技創新,商業向善,生態友好”。
變“廢”為寶,逐綠前行
同為四川企業,在“萬里長江第一城”的宜賓,有著79年曆史的宜賓天原集團,用實際行動展現著老牌工業企業的“上游擔當”。

鈦白粉作為一種優質的白色顏料,在日常生活中極其常見。在巨頭林立的鈦白粉生産領域,宜賓天原海豐和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豐和泰”)依託多年技術經驗,從中脫穎而出。
然而,工業生産不可避免産生工業廢物,氯化渣一直是氯化法鈦白粉生産中的治污“老大難”。但在海豐和泰資源綜合利用製造部副經理李露的眼中,氯化渣是一種被放錯位置的“資源”,“氯化渣可以是廢物,也可以是‘寶貝’!其實它具有很高的回收價值。”

如何實現變“廢”為寶?通過對各種分離技術、工藝及裝備等進行系列研究,海豐和泰在全球首創了“副産氯化鈦渣及其濾液的綜合利用方法”。“我們綜合利用了氯化廢渣中的成分,比如分離出的一次濾渣主要是外售綜合利用,三次濾渣返回海豐和銳公司用於水泥生産,五次濾液返回海豐和銳公司進行燒鹼生産,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一箭雙雕!”海豐和泰總經理羅小芳説道。

這項名為“副産氯化鈦渣及其濾液的綜合利用方法”的專利技術,也榮獲了2022年度四川專利獎。截至目前,宜賓天原擁有自主研發的授權專利490多件,被列入四川省智慧財産權強企建設名單。
以綠為底,繪就美麗生態畫卷。在日益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下,越來越多創新者正立足專利、不斷破題,為巴山蜀水穿盔戴甲,為大美四川孜孜研發,在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用一項項綠色專利、綠色産品支撐著經濟高品質發展,將一幅幅引人入勝的天府美麗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張嘉鈺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