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升級“漁光一體” 為鄉村振興提供“通威樣本”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1-16 17:07:13 編輯:戚譯升 點擊:
今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2022年度四川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經四川省專利實施與産業化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共評選出66個專利獎獲獎項目。其中,一項名為“太陽電池及其製備方法、太陽電池背面多層複合鈍化膜”榮獲一等獎,意味著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又一次將“四川專利獎”收入囊中。
進入“十四五”新時期,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如何以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作為深耕綠色農業、綠色能源的大型民營科技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徑——
以創新之力奏響新時代“漁光曲”。十餘年前,通威股份在全球首創“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一體”發展模式,將新漁業、新能源、新農村有機結合。近年來,通威股份從技術研發、專利孵化等方面,持續深耕並不斷升級“漁光一體”,為新農村建設轉型提供有效途徑,以實際行動助推著鄉村振興。
發自己的光 提升光電轉換效率
當傳統養殖融入現代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走進“漁光一體”養殖基地內,魚塘中水産養殖正常開展,魚塘上則被整齊排列著上萬塊光伏發電板,當陽光灑落在這片“藍海”上,光能便被轉化成電能,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同時,實現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一體化的有機結合。
其實,這些“光伏發電板”的工作原理並不難理解,但如何能讓其運作得好、幹出成績,一個名為“太陽電池”的小物件至關重要。
“自太陽電池問世以來,國內外科技工作者致力於提升它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單位面積的太陽電池産出更多電。而我們的專利‘太陽電池及其製備方法、太陽電池背面多層複合鈍化膜’,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先進技術部部長龍巍介紹道。
據了解,這項專利可以進一步提升晶硅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而專利中的氮氧化硅鍍膜工藝技術則可以應用於PERC電池以及其他各類新型晶硅光伏電池,實現了比同等電池發電量更高、運用性更廣的突破。
技術突破的背後,龍巍及其團隊歷經300多次實驗測算和數不清的通宵達旦,其間還要不斷排查特種氣體帶來的安全隱患。“每次改造管道以及加裝設備備件後,都需要進行泄漏測試。我們研發人員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不斷取得技術突破的同時,牢牢築好安全防線。”龍巍表示。
如今,“發自己的光”不僅要克服“向內的問題”,更需要龍巍及其團隊“向外迎戰”,解決擺在這項專利前更大的挑戰。“光伏行業高速發展,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很快,研發團隊就是為了産品的競爭力負責,為了更好地向外拓展市場,提升市場佔有率,必須要有更好的産品,而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是市場制勝的法寶。”龍巍直言道。
眼下的通威,一群創新者在此匯聚,通過在專利創造中不斷升級轉型,持續完善著這份鄉村振興“通威方案”。龍巍表示,目前團隊正在持續研發,以期實現在同等條件下發電更多、更綠色的目標。
喂自己的魚 提升水産養殖效益
位處成都新津農博園內的通威漁光示範園,是通威“漁光一體”商業模式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水産品智慧化養殖、太陽能光伏發電、漁光儲能、科普研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和魚打了近30年交道,如今早已走上管理崗位的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威研究院副院長高啟平説,她最享受的時刻,依然還是在池塘邊看魚進食。“飼料和養殖環境好,魚自然喜歡吃、長得好、少生病、肉質好,我們很多專利都是圍繞這個邏輯形成的。”
眾多專利中,讓高啟平最引以為傲的,是一項名為“一種無魚粉鯽魚育成膨化配合飼料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它曾獲得2015年度四川專利獎二等獎。
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勇於挑戰技術極限,是很多創新者的底層邏輯。“低魚粉、高品質、高性價比的飼料,是我們研發的永恒主題,通威發端于水産40年來,聚焦飼料內外,不斷尋求最佳有效組合。這個專利就是大家篩選原料、降低魚粉依賴的一個典型代表。”高啟平説道。
近年來,秘魯、智利等魚粉生産國加強了對本地漁業資源的保護,進口魚粉的價格只增不減,而魚粉又是魚飼料中很重要的原料,這就給飼料企業和養殖戶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無數次試錯後,高啟平及其團隊發現,用性價比更高的玉米蛋白粉和雪球蛋白粉來代替魚粉,切實可行。
“這兩樣原料是典型的黃金組合。不管是從外觀的顏色,還是從內部的營養素維度,另外我們還採用了‘膨化’技術。膨化飼料耐水性更好,浮在水面,人就容易把控數量,就可以做到魚吃多少就投多少,精準投喂,減少浪費。”高啟平介紹稱,整體算下來,養殖戶的飼料總成本更低,養殖總效益提升。
發自己的光,喂自己的魚。由“漁”到“光”,不斷創新升級的“漁光一體”通威樣本,“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産方面,漁業養殖,為當地農民提供增收機會;二産方面,光伏發電,為綠色農業注入強勁動力;三産方面,漁光旅遊,為農村面貌帶來持續改善。未來,通威股份將繼續以創新之魂、專利之器,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四川專利力量。(陳迪 張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