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打造未來公園社區“新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0-28 10:10:02 編輯:曾青瑤 點擊:
10月27日,“走進錦江軟體園”主題觀察團系列活動之媒體觀察團活動在成都錦江軟體園舉行。
據了解,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項目位於錦江軟體園起步區,規劃面積約3650畝,是錦江軟體園“一道九園”示範園區,也是深圳攜手成都合力打造的科技生態創新示範園區和成都市首批未來公園社區示範點位之一。園區致力於構建公園裏上班的生態園區、智慧生長的科技園區、平臺賦能的創新園區,顯示出未來公園社區“新樣板”。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效果圖
數智社區——高品質産業發展高地
“我們以人工智慧創新應用為主方向,聚焦智慧醫養、智慧交通、智慧物聯等主導産業,構建高品質産業發展高地。”錦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以“上下樓即上下游”的豎向佈局、服務為中心的平面佈局為指引,沿公共廊道和開放空間形成“第三空間”,沿街界面創造“首層活躍度”。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
據了解,“上下樓即上下游”的豎向佈局是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實際空間需求,將其“堆疊”放置於不同樓層中,實現入駐企業互聯互通。空中産業園的打造,有利於頭部企業發揮牽引帶動效應,通過其帶來的專業化程度提升、知識溢出引領成熟企業持續升級,反哺初創企業發展,形成産業共贏新生態。
“我們擬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投資數億元組建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工程中心和數據中心,預計5年後員工人數將達上千人,研發人員佔比超80%,共同構建凝思軟體北京、成都‘雙中心’佈局。”四川凝思軟體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錦江軟體園緊挨著高新區金融城片區,對科技型企業有帶動作用,同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擁有健全的商業配套,對人才的吸引和穩定有重要作用,“有年輕人的地方就有未來”。
據了解,目前園區已累計對接目標企業1200余家,招引落地蜀道集團、凝思軟體、國任保險等數十家重點企業,意向簽約軟通智慧、達實智慧等40余家企業。根據規劃,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後5年內,要形成西南地區特色鮮明的人工智慧産業優勢集群,聚集超15家行業領軍企業和500家自主創新中小型企業;總體實現年産值22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比超30%。

白鷺灣數字總部港起步區建設項目
煙火社區——高品質生活示範社區
燈等車、燈等人、自動駕駛……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車路協同場景展示現場,科幻電影中的“黑科技”正在逐漸走入現實。作為“成都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的承載地之一,錦江區車路協同試點項目于2021年12月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納入第二批次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網聯汽車協同發展先行試點。

10月27日,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車路協同場景展示現場
“項目于2023年5月10日進場開始基礎設施建設,採用無線通信和新一代網際網路技術,對錦江大道、錦陽大道構成的‘中’字形示範道路及高速路進行智慧化、數字化改造,構建‘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綜合的站、強大的雲’。”錦江區車路協同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樣板場景的雲控平臺、高清地圖、路側設備、雲資源部署等數字底座建設,建成後將打造全國首個涵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鄉村公路相融合的自動駕駛、研發測試全路況示範區,全面支援智慧網聯汽車、公交車和特種車輛的全場景體驗。
“以車路協同為代表的技術屬於新一代資訊通信、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集大成應用,錦江區現代化的氣質和含金量更高了,智慧化、數字化的城市能級提升了,出行體驗更好。”參觀車路協同項目後,一名媒體記者有感而發。
據悉,為方便園區企業和員工出行,錦江區住房建設和交通局協同東星公交公司、興錦白鷺灣公司已初步擬制了金融城東站、金石路站公交接駁專線方案。基於“天橋+慢行+TOD”的零碳交通體系連接將成為産業與生活的“上班路”與“回家路”,交通減量、減耗、減排的同時,促進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據了解,未來,白鷺灣科技生態園還將通過人群畫像及需求調研,搭建人工智慧研發應用生態圈,吸引“科技+商業”複合人才,並針對該類人群需求進行分析,根據其生活方式、習慣,定制化滿足細分需求,完善多元服務空間、公服配套和商業配套。
青綠社區——高水準低碳智慧園區
“風棲青綠、煙火智灣”,在公園裏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去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走一走或許能夠找到答案:碧波盪漾,白鷺紛飛,綠道穿梭,溪水環繞……科技創新園區與青綠水岸、煙火里巷,在這裡只需一個轉身,就能無縫銜接。
“園區通過風廊冷島、明渠碧道等方式打造微風社區,實現100%建築物自然通風,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相較于普通建築,能源成本可以節約40%。”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在規劃建設中貫徹低碳環保綠色的理念,與周邊1870畝的環城生態公園一體設計、整體打造,佈局中央綠軸、生態公園、社區公園、産業公園,連接空中層、地表層、地下層,實現慢行道路滲透成網、無縫銜接錦城綠道。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設計效果圖
在“地上公園”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地下空間”也在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成都市第九污水處理廠和洗瓦堰再生水廠每天生産的120萬方中水,通過整體佈局地下管網、泵站提灌實現回用,對錦江區20公里中小河流溝渠進行生態補水,灌溉成都環城生態帶1萬餘畝農田。
“中水回用項目不僅是貫徹‘雙碳’理念的‘綠’項目,更是穩定收益的‘金’項目。”錦江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中國生物科創谷兩個園區正在建設中水綜合儲能站,以儲備供能替代目前以電力為主的供冷供熱模式,將對24棟産業樓宇、8400余家企業進行中水能源供給,預計每年可産生約1億千瓦時電量同等的收益。(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