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走進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瓦室鎮崑崙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村民們正操作著小型農機在水田裏收稻穀。
“以前除了種樹別的莫法種,坡度大、地塊小還不平整。去年開始政府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灌溉設施覆蓋到田裏,路面平整寬敞,機器和摩托車都能直接到地裏”,村民郭茂瓊説,“等這季穀子收割後,我們還可以種小麥和油菜增加收入。”
去年以來,瓦室鎮平整1200余畝土地用於種植糧食,眼前崑崙村這300余畝土地就是全鎮平整耕地之一。“6月份補肥,我們請專門技術人員用無人機施肥,不到一小時就完成300多畝的作業,”崑崙村支部書記楊述森説,“還是要高科技,‘小機器’解決大難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糧食穩産增産根本出路在科技。化小田為大田、用機耕代替人工,依靠科技力量推動糧食穩産增産、提升土地綜合效益,讓更多‘望天田’變成‘高産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瓦室鎮黨委書記邵海林説。
“現在農村的地都荒著,看著就可惜。鎮上開始實施復耕時,得到全鎮幹群支援,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望著這片平整的土地,崑崙村的村社幹部都十分感慨。
為了解決勞動力的問題,村社幹部挨家挨戶宣傳,凝聚黨員幹部和群眾共識,多次組織代表外出觀摩學習生態稻種植等技術和銷售模式。同時,村裏建立20人“舞稻隊”,固定進行稻穀收割;成立8人“問稻組”,充實到村裏“田秀才”人才庫。
在幫扶單位省國安廳大力支援下,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採取“村集體+種糧大戶+農戶”的合作模式,引進一批優質穩産品種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邀請縣農業局專家到現場指導綠色防控、稻田綜合種養等技術,解決了怎麼種的問題。
“今年稻穀産量能達畝産1300斤左右,比往年提高近10%。等來年把稻魚養殖一起搞,集體經濟能在今年基礎上再翻一番。”楊述森説。(王昱霖 李欣學 杜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