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秋意濃,紅葉漫巴山。10月16日,2023中國·四川(巴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發展大會在巴中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何報翔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惠東,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陸軍原上將政治委員劉雷,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總工會主席趙俊民,全國政協常委、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王新強出席開幕式。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會主委歐陽澤華主持開幕式。巴中市委書記何平致辭。
何報翔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民革中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決策部署,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把“三農”作為重點工作領域之一,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四川是農業大省,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在全國農業發展中舉足輕重,堅持把鄉村振興擺在治蜀興川的突出位置,集中資源,加快突破,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巴中市作為中國十大秀美之城和四川支援建設的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市、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創新實施産業園區加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産業興旺、生態優美,百姓富足的和美鄉村建設新路子,打造出了美麗中國老區樣板。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一直以來民革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注重向基層聚焦,與地方合作。堅持凝聚共識和履職盡責雙向發力,今年,民革中央和四川省政協在巴中共同召開這次大會,旨在打造民革中央“三農”領域的活動品牌,推動鄉村振興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思路,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民革智慧和老區力量。
趙俊民在講話中指出,四川國土總面積78.6萬平方公里,25項農業資源和油菜、生豬等15種主要農産品産量,位居全國第一。四川2022年底常住人口8374萬人,農村勞動力豐富,四川在全國農業版圖中舉足輕重,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7月,來川視察時提出了“四個發力”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擺在治蜀興川的突出位置,在産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集中資源,加快突破,形成標誌性成果。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為我們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了根本遵循。巴中是全國12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之一,也是傳統的農業大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對於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滿足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重要意義。
何平在致辭中代表巴中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民革中央以及四川省政協、省委統戰部對本次會議在巴中舉辦給予的指導表示感謝。他説,2018年以來,巴中依託與浙江麗水、金華東西部協作和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契機,充分學習借鑒兩地“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在農村創新實施産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積極探索革命老區産業興旺、生態優美、百姓富足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路。2022年,巴中作為四川唯一市榮獲國務院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督查激勵。
巴中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為宜居鄉村塑形。把生態友好放在首要位置,依山就勢對生活田園進行景區化建設改造,促進“産、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建成“三區同建”巴山田園綜合體86個、以鄉村旅遊為核心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10個,成功創建四川首個、中西部首批市級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堅持産業融合、聯農富農,為宜業鄉村賦能。突出産業培育振興主線,以巴山肉牛、南江黃羊、茶葉“2+1”優勢大品種為重點,以三産融合、龍頭帶動、利益共用為路徑,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星級園區5個,巾幗扶貧、以羊還羊、三社融合等做法連續三屆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堅持共治共用、由表及裏,為和美鄉村鑄魂。依託全國首批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大力整治大操大辦推進移風易俗,規範村規民約,加快農村群眾居住社區化、生活市民化、文明城鎮化,首創推行的“鄉村道德銀行”模式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在全國推廣。
下一步,巴中將充分學習借鑒本次大會理論成果,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持續拓展“三區同建”實踐成果,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更多巴中力量。熱切期盼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給予巴中更多關心指導,助力老區更好描繪“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大會期間,還舉辦鄉村振興三區同建典型案例展,巴中特色農産品展,開展鄉村振興産業投資推介、主題交流,邀請全國“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分享經驗,凝聚智慧、共謀發展。
政協全國委員會,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農科院、國內有關高校,民革中央、民革相關省級、市級組織,民革企業家聯誼會,四川省有關部門,巴中市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城市、省內對口幫扶市、國內友好城市、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城市有關同志,以及特邀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新聞媒體記者等參加開幕式。(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