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廣視察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進文旅融合,鮮明彰顯大蜀道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大蜀道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劍閣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大蜀道博物館。在前期博物館建築概念設計方案全國徵集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論證、專家評議,現已形成大蜀道博物館建築概念設計方案(初稿)。為便於進一步優化設計,現將該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建議,具體時間為2023年10月16日至2023年10月23日。望社會各界踴躍建言獻策。
(建築概念設計方案附後)
一、基本情況
(一)用地情況:博物館和遊客中心佔地面積擬定60畝,位於下寺鎮大倉壩大蜀道旅遊度假區內,屬園區核心子項目。項目現場地形毗鄰劍門關高速公路出口,場地北低南高,西側臨山,東側臨河,北側緊鄰高速公路劍門關收費站。
(二)建築面積:博物館總建築面積擬定51000平方米,遊客中心中心總建築面積擬定10000平方米,具體以規委會審議通過的指標為準。
二、設計理念
(一)設計定位
計劃將大蜀道博物館建成集展覽、交流、教育、研學、遊憩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國家一級博物館,文化性與實用性並重,使之成為世界級的文化品牌、中國靚麗的文化名片、四川悠久燦爛的文化符號、蜀道沿線標誌性的文化地標,充分彰顯蜀道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發展史中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二)文化提煉
蜀道跨越天塹,縱橫古今,既是溝通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風流蘊藉的文化之道,無數關隘驛站,城池建築,詩詞歌賦和傳奇故事構成了恢弘氣象,成就了璀璨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遺産。
劍門蜀道繼承了蜀道最核心與精華的自然與人文遺産。
“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嵚,如門斯辟,如劍斯植。”
——唐 劉儀鳳《劍門關記》
大蜀道博物館的設計以蜀山、絕壁、棧道三大特點為主要元素,這三大元素分別從自然環境、建築形態與遊覽體驗三個方面體現蜀道特點。
蜀山:博物館建築以連續的折線形態延續周邊的山勢,從視覺上與西側的山體和南向動向遠處的山勢相呼應。
絕壁:建築立面採用劍門關獨特的巨大絕壁形態,體現出與自然環境渾然一體的建築形態。
棧道:博物館的參觀流線從北側入口沿著峽谷般的室內空間進入,在峽谷中穿梭,瀏覽各層展廳,仿佛在蜀道中游覽。最終遊客可以到達屋頂,遠眺南向的遠山,將劍門關特有的自然景觀作為博物館展覽的終點。
(三)周邊環境呼應
建築總體形態延續山勢,是西側山勢的延伸。絕壁狀的立面與東側、南側山壁呼應,呈現出標誌性的建築形象。建築主入口位於北側,可以北望寶龍山,南側通過大廳、二層平臺與屋頂,遙望摩天嶺,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四)建築材料與環保實用性
建築外立面以石材、玻璃、鋼材為主要材料。粗獷的石材呈現出劍門關特有的絕壁特色。通透的玻璃使建築體現出大實大虛的雕塑感,並且為峽谷般的室內空間提供自然光線。深色的鋼材與玻璃結合,呈現出傳統蜀漢風格建築構件的特點。
通過科學的計算分析,對建築空間的進行合理佈局,保溫、通風等措施的優化設計,以及綠色建築技術措施,博物館成為生態、節能的綠色建築。
三、意見提供方式
社會公眾可通過書面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對“大蜀道博物館”建設規模和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寶貴意見反饋至劍閣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或大蜀道博物館建設工作專班。
聯繫地址:
劍閣縣下寺鎮龍江大道185號劍閣縣客運站3樓
諮詢聯繫人及電話:
縣大蜀道博物館建設工作專班
王秋燕 18383996196
陳圓雯 13568371131
電子郵箱:
1281042123 qq.com
1491192535 qq.com
劍閣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
2023年10月16日
大蜀道博物館及遊客中心建築概念設計方案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