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品質推動河長制落地見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9-01 15:10:20 編輯:鄧書琴 點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成都市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積極響應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號召,堅持人民至上,厚植“江河情懷”,鐵腕治水、用情護水、實幹興水,使蓉城大地水更清、河更暢、湖更美,展現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成都河湖萬千氣象。
鐵腕治水,治出滾滾清水向東流
落實責任是關鍵,成都始終注重把治水理水作為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的生命線工作。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成都構建了“三級黨政、四級河長”組織體系,推行河長履職情況智慧化、差異化線上考評,堅持“四不兩直”暗訪督查,嚴格施行紅黃牌警示紅黑榜通報制度,各級河長巡河480.1萬餘人次,逐個鎖定破壞水生態“老大難”問題,發現解決問題19.3萬餘個,完成環保督察涉水1897個問題整改。同時堅持全域截污,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626”工程,清理整治1.6萬餘戶“散亂污”工業企業,24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8.59%。持續推動污水治理三年攻堅,補強設施短板。新改建污水管道416公里,完成16172公里市政排水管網、2.1萬餘戶排水戶內部管網普查,完成2127公里市政重大病害管網、1.1萬餘戶排水戶內部管網治理。截至目前,全市269座城鎮污水處理規模達522萬噸/日,20戶以上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自2020年6月以來,全市114個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率穩定100%達標。
用情護水,護出人水和諧幸福源
河湖安瀾是保障,成都始終注重把治水活水作為城美人和、安居樂業的普惠性福祉。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建設3047個基層河湖標準化管理體系,實現村社全覆蓋,深化“河長+公、檢、法、紀、政協”等協作機制,引導民間河長參與河湖管理保護,創新“一河一校”模式,組織“最美河湖”等評選活動,構建“導向清晰、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全民行動體系。加快建設李家岩水庫,開工建設久隆水庫、三壩水庫,構建“多源互濟、縱橫連通”調水供水格局。大力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11.54%、3.47%。立足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堅持防禦外洪與治理內澇並重,優化流域防洪工程佈局,構建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全面推動智慧水務建設,建設成德眉資河長制E平臺,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感知網格,配套物聯感知設備19.5萬餘個,歸集3.8億條數據,實現河長制管理“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深入推進岷沱江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開展“六清”行動,整治河湖“四亂”,建成市縣鎮村四級禁捕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域鳥類分佈增至566種,水生生物魚類增至920余種,生態蓉城正逐步重現,市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切實提升。
實幹興水,興出城鄉共榮快發展
城市發展是出路,成都始終注重把治水興水作為興城之基、富民之本的根本性遵循。實施“蓉水”“融岸”“榮城”為核心的天府藍網建設,統籌推動自然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改善、多元業態融合,水岸城一體化打造,建成220公里。圍繞“水資源有保證、水安全有保障、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水價值有體現、水管理有創新”標準,投入市級補助資金1.06億元,培育水産旅融合型、水生態保護型、水文化傳承型水美新業態,建成水美鄉村303個、示範帶7條,建設美麗幸福河湖11條,提升綠色經濟效益,實現水美促進民富。依託錦江打造“一帶、一核、十二景區、二十三園”的“蜀都味、國際范”都市濱水錦江公園,全線貫通都江堰至黃龍溪220公里錦江綠道,亮麗呈現錦江、江安河、東安湖等一批濱水空間,深度融合發展文體旅商新興業態,打造“夜遊錦江”魅力IP,黃龍溪“龍舟競渡”盛景再現,戲水遊客絡繹不絕,“水活業興”“逐水而遊”成為新時尚,水質改善帶來的生態紅利正逐步顯現。(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