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態與藝術相遇→ 12位中外藝術家用公共藝術扮靚溫江鄉村

來源:金溫江 時間:2023-08-27 18:03:52 編輯:楊海藍 點擊:
打磨機在生銹的鐵架上
發出滋滋的響聲
焊接的火花
在工人師傅的手下飛舞……
在溫江壽安鎮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藝術家們正和工人師傅溝通如何焊接、打磨、拼裝,將一塊塊廢鐵、一根根鋼筋、一張張鐵網組合煥發出別樣生機。

生態與藝術結合,創想與雕塑結合。8月17日-28日,2023中國·成都和合之道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營舉行,期間,來自中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匈牙利等5國12名藝術家,開展學術交流和創作活動,並利用廢舊木材、金屬等廢棄材料進行在地藝術再創作。
化腐朽為神奇
在這裡,融入自然、互動性強等是這些公共藝術作品的關鍵詞。
一件外形似“z”字的雕塑作品已完成。作品分上下部分構成,下面用一長一短兩段梯子作為支撐,爬上梯子,上端放置著一個圓柱形建築施工設備。創作者是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清華美術學院雕塑係副主任陳輝,他稱之為“融合之徑-綠色飛梯”。“從遠處望去,我們可以看到一座通向‘飛碟’的梯子,飛碟中央垂下的藤曼這一形象不僅賦予了作品未來感,更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科技與藝術之間的融合。”他説。
圖 陳輝
等綠植茂盛,一個看似冰冷卻又充滿生機的雕塑也將給人以反思。“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的觀者能思考一個問題,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家園,保護好我們這片綠色。”陳輝説。
義大利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自然幾何學派義大利代表人之一賈奈蒂(Emanuele Giannetti)剛到溫江,就對這裡的竹子、藤編産生了興趣。在一邊了解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創造的靈感。“我找到了竹片,用四片竹片做了一個小稿,並將它放大。”在他手機上,“記憶時空”的雕塑作品圖顯示,4片弧線形體包圍著一棵樹,而人們可以走進雕塑內部。“內部的樹是溫江當地的環境記憶,我想表達的是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中的記憶。”賈奈蒂介紹,作品由4片弧線形體組成,是東、南、西、北4個方向,寓意為四海,代表著歡迎四方來客,寓意一個開放性的溫江,給人以好客的感受。
作品效果圖
好玩有趣、增強與觀眾的互動則是金陵美術館、南京書畫院青年畫院藝術家陳帥郎的創作構思。她將鋼筋、反光鏡、車輪、摩托車踏板等現有廢棄材料拼裝成一輛可愛的“車”,尾部長長的矩形鐵箱則是搭配的花箱。“它的名字叫做‘童年魔法車’,我希望小朋友看到的時候來體驗、來互動。”
“中國傳統裏對物的那種珍惜,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優美的傳統。”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和合之道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營藝術及學術總監許正龍認為,中外藝術家把這些廢棄的鋼鐵、木材進行再創造,化腐朽為神奇,回到公共空間服務大眾。而當地村民參與其中,又完善了作品的主題,讓藝術家的作品更加豐滿、更加全面。
家門口感受藝術氛圍
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創作營是四川省首個國際藝術創作營,于2020年正式被納入國際雕塑創作營聯盟,今年舉辦的是第五屆。同時,壽安鎮依託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創作營打造了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並將園區路邊荒灘改建成“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公園”,永久放置參與創作營的10余國藝術家的50余件藝術佳作,為壽安注入了國際元素和時尚活力。
和合之道國際藝術園區負責人王旭輝透露,園區會定期檢查和保養,確保安全性。他表示,當地居民以前要去看藝術大咖的藝術作品,只能到美術館裏面、到城裏面去,現在家門口路程15分鐘的地方就能實現。除此以外,園區裏還會有布藝、陶藝、動畫等各類藝術體驗工坊和文創潮玩美食集市,舉辦各色藝術展與攝影展、開展研學體驗等,藝術活動精彩紛呈。
這裡不僅有藝術創作活動,更是一次學術交流。第一次來溫江的賈奈蒂坦言,在這裡,他認識了很多藝術家,一起生活、一起討論藝術和作品,甚至討論作品的在地性和可能性,一起評論、批評、找到更好創作的點。


資料圖片
“很珍貴。”在陳輝看來,這種在地性、公共藝術創作營的方式,更像是考驗藝術家及時的反應,是一次考試,各國藝術家聚集在這裡,圍繞一堆新的東西産生一個新的構想,交流交談的同時,自己也會在創作中學到很多東西。“像我會思考,能不能用更科技的一些東西在我的藝術創作里加以呈現,或是採用更純粹的元素創作。”
來到溫江,感受溫江。這幾日,第一次來溫江的陳輝,每天早晨都會到綠道上騎車,感受溫江有山有水的良好生態環境。他説,“溫江兩個字,本身就給人很溫潤很舒適的一種感覺。”
許正龍則認為,溫江是花木之鄉、編藝之鄉,這裡對藝術有一種熱愛,“這裡的人對造型有一種喜好,一種空間的造型實際上是一種植物雕塑。這種熱愛是根深蒂固的。”(郭濤 金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