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童帽現藏于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內,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羌民族的審美和情感文化符號,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
羌族童帽也被稱作"尾巴帽",因為它最有特點的就是尾部有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帔就是帽子的拖尾(一般長約15cm),帔呈橢圓形像尾巴一樣,所以帽子被形象的稱為"尾巴帽"。像火焰一般鮮艷的紅色,是“尾巴帽”的主要裝飾色。紅色象徵“吉祥”,吉祥如意的祝願,被母親用針線勾畫重組,融入到黑色的底布上,寄託在小小一方童帽中。除了紅色,黃、綠、藍相間的輔色也起到了很好的調和裝飾作用。這些顏色被組合成精美的雲紋、牡丹紋、刺梨花紋等,經由母親之手姿態逼真地翻飛在布上。為了更好地處理對比強烈的色彩關係,童帽還會運用鑲邊、留空和加裝飾的方法使帽子展現出獨具特色的藝術效果。裝飾物的類型也比較多:銀泡、流蘇、鈴鐺、彩帶等。叮噹作響流光溢彩的鈴鐺和銀飾被點綴在“尾巴帽”的“尾巴”處,隨著孩童開心的奔跑搖晃,也奏響童年最美的樂曲。出自慈母手,羌族童帽,就是專屬於羌族孩童的那一份“獨家設計”。
母親把做童帽、繡童帽當成對孩子錶達關愛的一種重要方式,她們將無窮智慧與造物思想潛藏在複雜的工藝中,表達精神訴求與思想情感。
慈母手中線間,是永恒不變的愛和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