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光影 百部川揚 | 《逐夢》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22 15:55:24 編輯:鄧書琴 點擊:
2022年10月份晚上九點,我跟著室友第一次踏進了115。在這裡有一群可愛的人,我不知道他們不久以後是我的老師、我的師兄、我的師姐和我的隊友們。黃尚軍老師是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的一位退休教授,同時也是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全國師德標兵。
黃尚軍教授所住的地方叫115,源自從前未施工處和同學們一起住的寢室號。現在的115在校園內,是十幾個孩子的家。每天下午,下課的同學們便從各處的教學樓匯聚到115吃飯,飯後大家一起學習,老師與同學們分享發現個人遇見的問題最後一起解決。
自來了115一次後,我就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嚮往。自此,我留了下來。來到115後一個月,我開始記錄115的老師和同學的生活。越是記錄越發現自己與周圍同學的差距有多大,用黃老師的話來説就是“你不做事,不知道自己有好笨”。這個感知在大家處在同一優秀集體的時候顯得尤為明顯。在115,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他是我們所有115成員的弟弟。也是黃老師親自帶在身邊培養了三年毫無血緣關係的聾啞弟弟。黃老師將他從村子裏帶出來,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與優秀的集體呆在一起,漸漸地變得越來越優秀。
在開始的半年裏,不知道為什麼,我與弟弟總是很少見面。因為專業的原因,黃老師在給了我很多指導,我來了沒幾天,就叫我看過去的師兄師姐們拍的片子。當我看的《我的老師爸爸》才了解到這個弟弟的存在。今年的五一節假日,我們一起去到了鄉下,把115的電腦、書籍全都搬了去。既能照顧地裏我們種的玉米和桃樹,又能借此做科研,改善同學們的生活。這個時候我們一群人才感受到我們和弟弟之間的差距,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了很多有關巴蜀民俗方言的知識。在下鄉的第二天一早,黃老師就帶著我們去趕集買菜,為即將到來的同學們準備充足的飯菜。我們來到集市,黃老師便叫我去多拍些照片“你要曉得,這些東西才叫民俗,好巴適嘛。”那天,我的任務與其他的同學的都不一樣,感嘆民俗蘊含在這些普通日常的事物的同時,又明白了做科研與日常的拍照根本不一樣,好看是好看,但都是花架子,毫無用處。這裡我的拍攝思路開始有些轉變。在鄉下待的這幾天,幾乎每天同學們都在勞作,閒暇之餘,也能對一些東西有深入的思考。她是化學學院的,在研究光線透過竹林時所産生的丁達爾效應,他是漢語言文學的,向黃老師請教婆婆正在收拾的油菜桿子的民俗名稱,叫做挽草把。弟弟在晚上收工後,也掏出了鉛筆小畫一下。當我傍晚時,抬起帶著血泡的手按在澆水衝出的小水坑裏時,我感受到了那一瞬間人與自然的溝通。
大學唯一一次的五一下鄉之旅結束了,雖然身體很累,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有意義的。記錄了可口的草莓、成熟的菜籽、碧綠的玉米,也記錄了幺公公採蜜、燕子歸巢、梳果等珍貴的民俗影像。在玩中、勞作中感受到多學科交融的奧秘,在實踐中,我們這一批青年、要學會將自己已知的知識經驗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有時想拍出丁達爾效果,也可以借助攝影方面的知識。感受自然也不是光學生物就能感受到的。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能夠檢驗出理論知識的不足。當多學科理論融合起來,在實踐中又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從而推陳出新。新一代的青年只有握好實踐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自身,從而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將個人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中迎接夢想的到來,我們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