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蜀繡歷史悠久,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繡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
摻針:針與針緊密靠著,由內到外,用於花瓣葉子逐漸浸色,能事物自然和具有真實感。
鋪針:一針與一針之間彼此順序平鋪,一色從頭到尾,適用於刺繡物像的底層、輪廓。
錦紋針:全名“衣錦紋針法”,繡的是“衣服上的錦紋”,它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是蜀繡中用來表現人物穿著的衣物紋樣的獨有針法,也是蜀繡與其他幾大繡最鮮明的區別。衣錦紋針中有許多花紋來自傳統蜀錦紋樣,現多用於裝飾蝴蝶、蜻蜓、昆蟲、鳥獸。現有記載的錦紋針針法多達100多種繡法,極具藝術性。
打籽: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繡一針,形成一粒“子”,打子針法被認為是古老的鎖繡法的發展。適宜繡制裝飾性較強的圖案。
滾針:長短針,一針靠一針的滾,在滾得不露針腳的叫葉藏滾;滾的稀疏現針腳的叫亮滾。適用於花的葉脈,以及樹藤、松針、煙雲,人物衣褶等。這種針法能夠體現繡物的自然形態
白色荷花:撒針是用於繡物上添色或調和色彩,運用一種稀疏不規則的針腳撒上去,隱約的顯現一種色彩,就像一層薄紗撒上去的感覺。適用於繡金魚的尾尖、雀鳥尾子、脊椎花紋以及一種朦朧美感的事物等。
蜀繡是一門純傳統手工藝,整個製作過程沒有半點非手工成份。這門藝術從古至今經歷了起步、發展、興盛到如今逐漸瀕危的過程。蜀繡後繼無人是蜀繡最嚴重的瀕危狀況,特別是“三異繡”人才的潰乏。在經濟和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蜀繡傳統技藝和上百種針法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取代的。保護和拯救蜀繡傳統技藝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