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為高品質發展蓄勢賦能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3-07-27 09:28:40 編輯:張嘉鈺 點擊:

“綿陽造”東莞行。

中國(綿陽)科技城廈門推介會。

中國(綿陽)科技城廣東(佛山)推介會。

“綿陽造”蘇州行。

“綿陽造”無錫行活動中,無錫市民駐足觀看展區。

晨光中的綿陽富樂山。
7月26日,江蘇省無錫市,綿陽“三推”活動“無錫行”火熱舉行。一場聯結長三角地區重點企業的推介會、一場打通當地市場的産銷對接會、一場以“綿陽品牌,中國品質,讓世界愛上綿陽造”為主題的精品展……無錫颳起“綿陽旋風”,活動開展僅2天,已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簽約項目41個、簽約金額323.12億元。
“三推”是什麼?2022年以來,綿陽開展“三推”(城市形象推廣、産業項目推介、特色産品推銷)活動,向東走進長三角地區,向南邁進粵港澳大灣區,從福建廈門到廣東東莞,從江蘇蘇州到廣東佛山。今年7月底,綿陽“三推”又來到第五站——無錫市。
“三推”活動的舉行,給綿陽帶來了什麼改變?推動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項目招引落地。以“三推”為引領,釋放“蝴蝶效應”,進一步推開一扇扇高品質發展的大門:開放合作的大門、産業升級的大門、深化改革的大門、幹事創業的大門。
推開門來,春風迎面。2022年,綿陽市委提出要“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背後折射的是抓機遇、促發展的緊迫感和拼經濟、搞建設的使命感。依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綿陽以“三推”為“橋梁”,一次次“破圈”“建圈”“出圈”,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注入新的動能。
推開開放合作的大門
中國科技城開放合作的步伐更加行穩致遠
時間回到一年前——2022年6月13日,綿陽“三推”廈門行成功舉行,奏響了中國(綿陽)科技城“三推”活動的樂章。
——2022年6月,首站“廈門行”,74家企業展出200余種産品,銷售收入4.54億元。推介會上,簽約項目18個、簽約金額135.5億元;
——兩月後的“東莞行”,142家企業展出518種産品,銷售收入6.13億元。推介會上,簽約項目27個、簽約金額268億元;
——2022年11月,“蘇州行”期間,113家企業展出540余件産品,銷售收入31.3億元。現場簽約30個項目、簽約金額525.63億元。
——2023年3月,“佛山行”期間,107家企業展出500余種産品,銷售收入15.45億元。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9個、簽約金額411億元,其中5億元及以上項目23個。
綿陽市級“三推”的“破圈”,也帶動各縣(市、區)、園區勇於走出去:2023年,梓潼主題展系列活動北上陜西西安;綿陽經開區走進上海展示“綿陽品牌,中國品質”;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到浙江杭州進行推介;“秘境平武”與“山水北碚”碰撞出別樣“火花”;7月22日至24日,讓世界愛上綿陽造——安逸安州、花開滬上暨2023年“綿品出川”系列活動在上海舉行……
不遠千里,跨越山海,綿陽“三推”為何而來?
這是一場關乎如何實現更高品質發展的路徑探索。綿陽“三推”,是“跳出綿陽看綿陽、跳出四川看綿陽”的大膽嘗試和實戰“練兵”,是創新發展不斷尋求突破的務實之舉。
開展“三推”,是綿陽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大膽嘗試。
推動開放合作,綿陽自有底氣。位於成渝西腹心地帶的綿陽,正著力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九寨溝至綿陽高速公路將於2024年建成通車,“二環九射九聯”的高速公路網正在形成;中歐班列成渝號、中亞班列常態化開行,川青鐵路、綿遂內鐵路加快建設,“十”字形鐵路骨架即將形成;從綿陽機場可直飛全國40多個城市,伴隨T2航廈建成投運,初步構建起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經濟發達城市和重要旅遊城市的航線網路,四川航空第二城的地位更加鞏固……
同時,綿陽還通過發起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城市互動合作、舉辦2023(第一屆)全國産融合作大會、2023中國(西部)健康食品博覽會、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等節會,搭建起一系列開放合作平臺載體,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讓中國科技城開放合作步伐更加行穩致遠。
推開産業升級的大門
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著力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
不難發現,在“三推”中,與綿陽“牽手”的城市有著共性——産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經濟活躍。
“與這些全國重點城市密切交流合作,有助於綿陽在全國找坐標、爭位次。”綿陽市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説。比如,東莞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城市20強,電子資訊産業集群達到萬億級,有眾多的先進製造業企業。綿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産基地,電子資訊、先進材料等主導産業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在綿陽“三推”東莞推介會上,雙方現場簽約項目27個、總金額268億元。
城市之間的相互碰撞,帶來新興産業的引進、落地,帶動傳統産業升級。通過“三推”,一批延鏈補鏈強鏈型項目紛紛引進和落地,推動了綿陽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和集群發展。“此外,大力招引和佈局一批核技術應用、鐳射技術應用、智慧機器人及無人機等新賽道産業,為綿陽未來發展積蓄了動能。”綿陽市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説。
在中國(綿陽)科技城蘇州推介會上,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簽約3個項目,簽約金額達40億元,均與智慧機器人産業相關。該區瞄準這個産業“新賽道”集中推介,從而實現“招引一個項目、落戶一批企業、打造一個園區”的效果。
這背後,是綿陽産業升級正在發生的質變——綿陽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工業,以消費為重點做大服務業,以“三品”(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為引領做優農業,築牢産業發展硬支撐。
近日召開的綿陽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綿陽市委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決定》,綿陽將繼續堅持産業強市不動搖,把堅守實體經濟、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作為強市之要,積極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著力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發揮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推進産業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一方面,綿陽推動電子資訊、先進材料、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四大主導産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快建設核技術應用、鐳射技術應用、新型顯示、光伏儲能、磁性材料、智慧機器人及無人機、連接器及感測器、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等八大新賽道産業。
“傳統産業與新興賽道兩翼齊飛,創新資源進一步加快匯集。目前,全市有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141家、瞪羚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70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5家(個)。”綿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説。
推開深化改革的大門
全力打造“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
五場“三推”活動,綿陽540多家企業帶著2200多種(次)産品參展,累計實現銷售金額74.75億元,共簽約145個項目、總金額1663.25億元——亮眼數據的背後,是綿陽對優良營商環境的積極打造。
“我們如此大規模‘走出去’進行推介,一方面是為項目落地、招引企業做好前期準備,更重要的在於對自身良好營商環境的信心。”綿陽市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説。
近年來,綿陽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手,著力打響“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2022年5月,綿陽市召開企業工作座談會,把企業放在“C位”,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為企業紓困解難。
此後,“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座談會在綿陽實現“常態化、近距離、全公開”,每月召開兩期、每期明確主題的運作機制隨之建立,截至目前已舉行224場次。會議現場,企業講困難、談思路,政務服務、發改、經信等多個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負責人現場認領任務,保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去年到今年6月,綿陽共簽約5億元以上的項目234個、總金額達4225.92億元,其中百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1個,這背後折射出綿陽開放型經濟活力四射,營商環境越來越有吸引力。
深化改革創新的共識已在綿陽形成——“要緊盯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聚焦影響發展的難點痛點,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為推動綿陽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要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作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護航綿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營商環境的優化,為綿陽“三推”走出去打下堅實基礎。在“三推”活動中,隨著一個個項目不斷引進和落地,又進一步擦亮了綿陽“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護航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對於營商環境,企業最有發言權。“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幫助我們縮短了項目前期時間;惠企政策送到府,幫助我們吃透政策,‘應享盡享’;‘春風送崗行動’幫助我們解決了招工難題……”鴻星爾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照介紹,鴻星爾克西部鞋服産業園三台製造基地項目擁有廠房面積6萬多平方米,投資建設生産線30條。
良好的營商環境,帶來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數據顯示,綿陽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居全省第二位。截至2022年底,綿陽市民營經濟經營主體達48.32萬戶,增長14.65%,佔全市經營主體比重為97.84%,為全市貢獻了近60%的經濟總量。
推開幹事創業的大門
以更高品質發展譜寫綿陽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向最好的學、與最強的比、跟最快的賽,跳出本土“賽道”,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參照物”——“三推”在推動綿陽思想解放的同時,也推動了一系列大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
7月,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綿陽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兩個百億級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政府全力幫助我們提速項目建設,從打下第一根樁到進行中試,只用了10個月,創下業內紀錄。”埃克森公司生産運營負責人童雙龍説:“今年企業預計産值達10億元。”
創明鋰電池數字化工廠建設項目,是去年8月綿陽從東莞引進的百億級重大産業項目,僅用83天就實現簽約落地。“其實,最初我們的意向目標不在綿陽,通過‘三推’活動,我們了解到綿陽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配套政策,很快就簽約並開工。”項目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莊新震介紹,該項目一期投資24億元,預計明年3月正式投産。項目投産後,預計能實現十億元以上的年産值,吸納1200名員工就業。
“這批項目的簽約落地,有力支撐了綿陽經濟高品質發展。今年一季度,綿陽市招商引資引進省外産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總額排名全省第一位。去年,綿陽引進的7個百億級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其中3個項目今年上半年已投産。”綿陽市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一個個項目相繼落地和投産的背後,是綿陽推動更高品質發展的幹事創業熱情,彰顯出真抓實幹、擔當奮進,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決心和定力。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建設的中國科技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城市,成渝綿“創新金三角”重要支點,綿陽被賦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的光榮使命,肩負著加快建成四川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時代重任——以“三推”為線索,綿陽近年來堅持創新引領,實施科技立市、産業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美市“五市戰略”,不斷拓展發展“新賽道”、找尋“增長點”、打造“強磁場”的信心與步伐。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綿陽正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紮實的作風闊步前進,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作出更多貢獻。(付江 供圖 綿陽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