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的四川盆地,早已是桃紅柳綠,萬物蓬勃,然而地處川西北高原的阿壩草原依然是冰天雪地,寒氣襲人,好似,春天遙不可及。不過,若你有時間走出喧囂的城市,走進淳樸而充滿生機的鄉村,你就會被高原春天裏的一種勞動場景——夯土墻深深吸引而讚嘆不絕。三月底四月初是建房打墻的季節,在阿曲河谷地帶,沿阿曲河兩岸分佈的數十個鄉鎮、數百個藏寨,從上阿壩的安鬥、甲爾多、各莫到中阿壩的河支、麥昆一直到下阿壩的安羌等地的雪線下、溝渠邊、臺地上,處處都可以遇見夯土墻的熱鬧場面。
他們不是建築師,卻有著古老傳承的夯土技藝,主要以“就地取材,直接使用”的原則,用大自然的材料“黃土”和青稞糠糊,在充分掌握材料性能、比例且根植于當地風土,尊重自然法則的基礎上,以村民共夯築的建造方式,純熟高超的夯土技藝,建造堅實、緻密、渾樸的高原民居,其建築形式看上去就像是大地裏生長出來一樣,外觀上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至今遵循著古老的傳統,質樸無華儼然如土地的守望者。
數百人齊聚一起,夯土墻建屋,好一派熱鬧非凡的勞動大場面。勞動的人們分工合作,秩序井然。男人們夯土墻的模具裏,用夯杵將黃土用力夯打密實,動作一致,充盈著無窮的韻律之美;女人們則用背篼背負、鐵鍬鏟動夯土墻的濕泥土。夯墻時,勞動的人群齊心協力,一邊唱著夯歌,一邊夯墻,隨著歌聲的起伏變化,夯墻的動作時快時慢,極富節奏感且整齊劃一,生動著一方天空。勞動的歌聲裏充滿了泥土的芳香和純美的氣息,如天籟傳來,讓人的情感怦然激蕩,思緒飛揚。在悠揚的夯歌聲中,墻體在一尺一尺往上增長。夯土墻建屋還有許多講究,一般三層的房屋建設需要三年的時間,一年夯一層。民居的建造主要以“就地取材,直接使用”的原則,其建築形式看上去就像是大地裏生長出來一樣,外觀上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這是一塊神奇又美麗的土地。這裡匯集了獨特而旖旎的自然風光,滋養了純樸而奇異的民風民俗,積澱了絢麗多彩、令人沉醉與冥想的地域文化。寬闊的阿曲河谷地上,宏闊狀觀的藏式古建築群色彩斑斕,這些具有千年建築歷史的藏式民居,簡直就是一件件以土木作形,以各類線條詭奇,色彩純凈的圖案作裝飾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