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7月在東安湖畔盛大開幕。這一世界盛會為東安湖帶來了無數的流量和關注。
追述東安湖上一次“曝光”,還是在北宋仁宗年間,因為高克明的一幅絕世名畫《溪山雪意圖》。1000年前,北宋皇室畫家高克明來到成都,工作之餘前往龍泉山采風,住在一條小溪旁的驛站。這條小溪的具體位置已無從考證,很有可能就在今天的東安湖。
溪山雪意圖(局部)
清晨一輪紅日從龍泉山頂緩緩而出,叢林盡染彩暈,小橋流水、茅舍人家、紅葉黃花,靜謐幽深的山水田園景色深深打動了懷著憂國之心的高克明。他對著眼前的美景,發出了“日出東安勝地”的感慨和期望。後來在一次為宋仁宗作畫時,“東安勝地”的風光湧現于腦海裏,一番揮毫潑墨,傳世佳作《溪山雪意圖》誕生了。
1000年後,《溪山雪意圖》在它的取材地——成都龍泉山腳下,從畫卷走入了現實。站在東安湖公園,遠可遙望雪山綿延起伏,近可觀綠波盪漾、館閣巍峨、湖堤春曉、碧樹桃花。
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成都院)水環境分公司負責人范瑞琪,面對最終呈現效果,道出了設計初衷:“設計之初,東安湖設計團隊就把‘公園城市’理念納入其中,實現山、水、林、田、湖、草與城市的深度融合,達到人在畫中走、畫在人中游的極致體驗。”
當年的龍口
早在東安湖公園規劃時,龍泉驛區便以東安湖公園為核心打造東安新城。東安新城在成都東進戰略的軸線之上,是聯繫成都主城區與東部新區的核心板塊,對成渝雙城經濟圈起到重要連通作用。
成都院東安湖項目設計經理廖桂英解釋,“東安湖公園被賦予的功能早已超出傳統的湖泊公園,它是區域發展戰略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必須要為區域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起到拉動作用。”
近20年來,成都院設計或治理了上百個各類型水庫、水體項目,積澱出成熟而獨特的建設經驗,打造了諸如興隆湖、九道堰、鹿溪河在內的一大批經典水治理工程。在使命感的驅使下,東安湖的設計不再遵循以往傳統水庫的設計規則。遊走東安湖,如果沒有人專門講解,遊客很難聯想到如此絕美的湖泊公園,竟然是一個具有多重作用的水庫,它可以增強區域防洪排澇功能,同時兼具農業灌溉和生態修復功能。
東安湖公園
“創新”和“因地制宜”是在東安湖設計中被提及最多的詞。這是成都院70多年發展歷程中,不論在核心水電水利業務建設,還是後來拓展到水環境治理中,都是最需考量的準則,也是一直流淌于血液中的匠心精神。
這是一支“懂水熟水”的隊伍,也是將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牢記於心付諸於行的團隊。在東安湖,他們創新地將以往顯性的水泥堤壩改變為隱性的綠植堤岸,形成多層次濱水親水空間;因地制宜地利用已有山水地勢,設計出“湖、河、溪、灣、池、渠、瀑、泉、澗、灘”十大水系形態,形成“望山見水”的空間格局,讓“水”和“土”各司其職又完美融合,打造出兼具生態價值、實用價值和極高美學價值的湖泊公園。
數百年前,沒有東安湖,只有龍口井;沒有東安新城,只有東安鄉。名叫東安鄉,並不是因為這裡安定祥和,相反,這裡乾旱缺水、匪患嚴重,人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安定祥和,便取名“東安”。
東安湖公園
如今,東安湖公園落成開放,給東安新城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和經濟效應。以東安湖為依託,越來越多的住宅建起來,越來越多的商業體落戶,越來越多的人群聚集,一個區域新中心雛形已經顯現,真正成為了一個安定祥和之鄉,一個日出東安勝地。住在湖邊小區的李先生,每週都要攜家人環湖散步兩三次。他幸福地誇耀,“東安湖讓生活有了質的提升,賞玩運動休閒于一體,宜居成都體現在每一次行走中。”
東安湖設計師陳雯對項目成功很開心,“建一個湖,興一座城,幸福一城人,這是成都院設計團隊的初心和使命。”她的成就感溢於言表。
大運會聖火將在東安湖畔點亮,象徵運動精神的火炬將從這裡接力傳遞。時光仿佛回到以前,映照出龍泉山先民為祈求上天降雨,從都江堰背水接力,奔跑于古道上的身影。而一代代成都院建設者,從能源報國接力到治水為民、創造美好生活,奔跑出新時代的奮鬥身姿。“傳承接力”和“奮鬥奔跑”的基因因水而植入,現又因水而興起。
千百年仿佛剎那,一口井成了一片湖,乾旱之地如今恩澤遍佈,背水接力之鄉變成了世界賽事名城。這是初心的力量,時光的力量,是發展的力量,也是人民的力量。(杜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