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在這裡的很多人都這麼覺得。
實現城鄉教育公平、醫療公平的路還很漫長,鄉村振興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鹽源,我們看到了一粒“種子”,看到了鄉村振興、數字扶貧的意義。
遠端醫療、遠端教育等等就像今天種下的一粒種子,它不會馬上長為參天大樹,重構整個城鄉教育和醫療的體系,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一鍬一鍬地去挖土。春風拂過,靜待花開。
“哪怕只有一個人在遠端醫療、教育中受益,但這可能就救了他的命,甚至改變了他家庭的命運。久久為功做下去,今年1個人,明年就可能變成2個人、3個人、10個人,而一旦變成100個人、1000個人的時候,這些事情可能幹成了。”中國電信挂職幹部懷寶華談到數字化對於鄉村振興的意義時如此説道。
祖祖輩輩困在大山,走出村子需要跋山、淌河,從一個村落到另一個村落需要騎馬兩到三天,到鎮上、縣裏更是不易,這是脫貧攻堅前的鹽源縣。關於未來,這裡的人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寄託在新一代的教育上。“今年高考,我們電信創新實驗班80%—90%的同學都能上大學。”鹽源縣民族中學的校長談道,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數字,包含著政府、學校、家長、學生、援助企業共同的努力。
走出深山的希望
“請用英文聊聊你對ChatGPT的看法,同學們暢所欲言。”民族中學電信班正在上全英文直播課,來自成都七中的教師用流利的英語發問。這對於一個從未走出涼山州的農民來説,是不可思議的,可他們的孩子正在受益於這樣的教育。
鹽源縣正在全縣中學開展遠端教育,從最開始的錄播課程到現在的實時直播,這樣的教學模式探索用了六年。中國電信聯合中興搭建4G、5G網路,借助雲電腦,將成都七中、棠湖中學、成都四中等名校教學資源輻射到遠在鹽源鄉村的課堂,打通教學通道,外面的廣闊天地離這些大山的孩子並不遙遠。
民族中學教學樓二樓第一間,簡樸的教室裏,坐滿了52個心懷希望的孩子。2019年,中國電信援建民族中學電信創新實驗班,挑選全縣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孩子進入該班,衝刺高考,為的就是改變這座大山裏孩子們的命運。
所有課程的課表,均與成都七中同步,授課以遠端直播為主。繁重的課業,懵懂成長的青春,這些孩子們各有各的心事,大都與家裏的父母有關,與能否走出大山相關。
班裏的劉小榮(化名)同學,成績穩定在年級前十。父母身體不好,無法外出打工,在家種蘋果和花椒。她從小是要強的孩子,小學在村裏上,初中在縣裏讀書。
過去,下雨的夏天從家出發去上學,是她最頭疼的。漫長的山路,雨水漲得很高,沒過腳踝是常有的事,和著泥土,常常走得滿身泥濘。求學的路艱辛,這裡的孩子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有些孩子上學要早上從家出發,一刻不能耽擱,先爬山、再坐船、接著坐車、最後走路,晚上才到學校。
“最近幾年,水泥路修到了村裏,路好走很多了,交通便利了很多,我們可以去村子的站點坐汽車到縣裏,原來我家到縣城要八九個小時,現在縮短到三四個小時”。劉小榮笑著談到現在村子的改觀。
在這樣偏遠的山區,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等,都難以與城市比較。上網課,成了孩子與家長現在的寄望之一。
“遠端教育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英語和語文上的提升。開始接觸網課後,發現老師基本上全英文上課,我以前的‘啞巴英語’很難跟上節奏。現在時間長了,我能夠用英語表達,全程跟著上課沒有任何問題,我們班的同學也都能跟得上”。劉小榮講到遠端教育對於她的意義,是讓她沒有那麼畏懼高考了。班主任是英文老師,在英文方面抓得很嚴,電信班同學的英語平均成績在縣裏排名第一。
接觸網課的這三年,劉小榮變得不一樣。過去知識來源於書本,課堂圍繞著書本,她意識到自己世界的渺小。成都的老師會在課堂與大家聊就業形勢、未來選擇、讀書的意義;聊網路上的孔乙己文學等等。“遠端課堂的老師會很自然地就把學習和社會現象聯繫在一起。每次寫作文就會感觸很深,成都同學們作文的案例引用通常是社會熱點,過去的我卻在背作文素材。”現在她開始了解中國近現代文學,喜歡魯迅、汪曾祺。劉小榮欣然接受這一切的不同,努力地改變,她的世界就這樣打開了。
又或者,這群孩子的世界,已經悄然改變了。
馬子龍是校園的一顆新星,正在讀初二的他,已是2022年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上800米與1500米長跑的雙料冠軍。父親在家裏放羊,姐姐已經嫁人。弟弟在縣裏讀小學,母親就在縣裏租房子陪讀,租金每個月八百左右,這個數字在年收入兩萬的家庭裏並不小。
這樣的現象在鹽源縣比較普遍,為了孩子上學,夫妻一方在家務農放牧,一方陪著孩子在縣裏。再窮,不窮教育。“除了上課,我業餘時間都在訓練。有壓力的時候,我就跑步,或者和教練聊天。”馬子龍遇到了一個好教練。北體畢業,選擇回到家鄉培養新的人才。教練借助網路引進國外先進訓練理念,研究奧運會等各大比賽的跑步方法、訓練方式等,結合馬子龍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培養。利用數據分析模型,並與國內優秀教練網上聯絡,教練盡力讓這裡的訓練與國內領先水準同步。他相信,在這片土地,會有更多“馬子龍”。
“教育扶貧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板塊,這幾年鹽源縣在教學資源的利用、教師隊伍的建設等各方面,發展迅速。以我們學校為例,通信網路、學習設備等硬體設施的搭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時代迅速變化,要想走出這裡,他們需要更廣的眼界。”民族中學校長紮根在這片土地,他看得到這裡的希望。
在困境裏播種
鹽源縣,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緣,境內地形以四週高山峽谷,中部丘陵盆地為主,平均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地勢艱險,汛災、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頻發,交通閉塞、觀念落後等問題交織,1994年這片土地被評定為國家貧困縣。
屋裏住人,院子養豬。又或者屋子樓上住人,樓下住牲畜。人畜共居是他們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最貧困的地方沒有通路,村子到村子之間,騎馬翻山至少要走3天。久居深山,水資源缺乏,這裡流傳著“一生只在出生、死亡、婚嫁的這三天洗澡”的故事。同樣的,沒有路、沒有電、沒有網。人們最害怕的是生病,從家裏到鎮上醫院,路上不知又要耽擱多少天。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佈,涼山州脫貧攻堅正式啟動。修路、通電、建網是第一步。
2018年8月,鹽源縣全部山村通路,過去需要騎馬出行的村子,現在開車能夠到達。脫貧攻堅期間,鹽源縣建成通鄉、通村公路2071公里,是過去60餘年的3倍。
“偏遠山區的貧困,不在於人民群眾,是被特殊的地理條件、落後的基礎設施限制了。高山困不住人們想過好日子的決心。網路,成為這裡突破地域限制、連接外界的重要手段。”縣人民政府基層工作人員刁守銀對他的工作感悟頗深。
2012年開始,中國電信在這裡開始了網路建設,人背馬馱將基站運上山是建網時刻經歷的。2019年底,全縣完成4G網路覆蓋,2022年底24個鄉鎮覆蓋5G信號。通路、通電、通網,為接下來的“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實施奠定了基礎。
看得見的生命守護
在過去,生病,是這些祖祖輩輩身居大山的農民最害怕的事。截至目前,鹽源沒有鐵路,僅有一條出縣的國道,冬季雪天高山要封路。全縣24個鄉鎮中,13個鄉鎮距離縣城100km以上。有4個鄉鎮出行至縣城需要坐船,單邊行程耗時5小時左右。幾個小時的路程對於與生命健康賽跑的病人來説,是漫長的。
2019年,涼山州第一台“遠端診療設備”在鹽源縣醫院成功應用,“5G遠端醫療會診中心”成為鹽源縣醫院守護這些偏遠山區人民生命的重要醫療機構。難以在第一時間到達縣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在各鄉鎮醫院通過5G遠端診療平臺,接受縣醫生的遠端問診。縣醫院與成都、廣州、寧波等地的醫院專家借助“遠端診療設備”進行溝通,診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鹽源縣長期以來醫療人才、設備、經驗等缺乏的問題。目前,遠端會診的頻率保持在一週兩三次。此外,縣醫院配備“遠端心電監護設備”,借助5G網路,實時監護病人心電圖,由專業機構對病人的心電情況進行及時的數據監測,分析及預警,通過數字化手段及時干預,第一時間搶救病人生命。
在偏遠的鄉野,一條看不見的生命健康守護防線,正在搭建,而遠端醫療是推動醫療公平的最小成本方式之一。
鹽源幅員面積廣闊,森林草原面積達55.88萬公頃,地勢險峻、降雨不均、上半年為森林火災高發期,防火成為重點。僅6—9月,降雨量達全年降雨量的70%—90%,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點多達400余處,防汛成為下半年工作重點。全年還要兼顧預防地震災害。
2022年起,鹽源建設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平臺利用5G+數字化技術,將前端感知收集到的鹽源縣實時的各項數據資訊,傳遞至集多部門資訊于一體、功能齊備的綜合指揮平臺。建設智慧大腦,實現全程、全時、全域資源共用和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的業務協同,構建一體化的應急聯動指揮體系。在危機來臨之前,風險防範由傳統的“人防”向“人防+技防”模式轉變,在危機發生時,綜合應急指揮平臺能夠為政府人員提供決策依據,並提升全縣應急響應、指揮救援、調度能力和效率。面對天災,無力反抗,已成為過去。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生命安全防線在技術的加持下,堅固無比。
種出好果實
鹽源是富饒的一塊土地。從山腳到山頂,再從山頂到山腳下,你會發現這裡涵蓋著低、中、高海拔的不同氣候。旱雨兩季、晝夜溫差大、日光充足等自然地理氣候,奠定了鹽源縣生産高品質蘋果的基礎。然而歸根到底,農民靠天吃飯。自然災害、冰雹、氣候、降雨量等決定了當年的收成。網路的建設,給鹽源縣種植蘋果帶來部分解決答案——既要種得好,又要賣得出去。
“2019年底,我們挑選了23個蘋果品種去種,每1個品種種2-5畝,通過觀察培育,確定哪一個品種適合我們這裡種植,我們就推廣給當地老百姓。我們發現,有一個品種叫瑞雪,無論從口感、性狀、抗病蟲害等的表現,都相當適合這裡。去年試驗園擴種了一百畝的瑞雪,今年10月份就能嘗到了。”鹽源蘋果試驗示範園的負責人介紹道。
蘋果試驗示範園將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資訊技術與蘋果種植融合,搭建了種植環境監測平臺、果樹生育期管理平臺、智慧水肥一體化平臺、微型氣象站、種植技術培訓平臺,能夠實時分析蘋果園環境、氣象、土壤情況,並且進行精細灌溉,病蟲害識別,並且預警自然災害,提前預防。500畝的蘋果試驗示範園,僅需10個人力對種植進行管理,每1個人負責6500株。智慧化助力蘋果園産量大大提升。
截至目前,鹽源縣蘋果種植面積42萬畝,産量55萬噸,産值已達30億元,是全國高原地區蘋果第一大縣、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産基地。或許,智慧化種植的路還很遙遠,靠天吃飯的農民並不會在短時間內獲得改變,但我們看到了這片土地的希望,看到這裡勤勞農民致富的渴望。
如何將好蘋果賣出去?鹽源縣正積極推動“網紅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動,採取直播帶貨、電商、微商等方式開展線上促銷活動。深處大山的果實正緩慢走向世界。截至目前,累計搭建農産品電商銷售平臺65家,發展微店3萬餘家,培育“農産品+”“零售+”農村電商服務站119個,形成了以川、渝、滇、黔為中心,輻射湘、閩、蘇、皖、浙的龐大銷售網,線上銷售佔比達56%,銷售額達20億元以上。或許,未來已來。
未來已來
“美麗的鹽源,鹽如白雲,寶藏遍地;各民族團結,幸福安詳……”2020年6月,鹽源摘掉了“貧困帽”。2023年的今天,鹽源已然生機盎然。
五年間,鹽源的改變翻天覆地,這是我國鄉村振興故事的縮影。鹽源縣的發展桎梏于“路”,通路,讓鹽源人走出去,通網,縮小了這座深山與現代城市教育、醫療等的差距。數字鄉村建設儼然已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消弭數字鴻溝,建設數字鄉村,需要國家、政府、企業、全體人民的奮鬥。
事實上,目前我國各大運營商、行業頭部企業等分別依據自身優勢與業務板塊在振興鄉村、推進農村數字化的不同層面做出了探索與實踐,中國電信積極助力祖國鄉村振興事業,致力於實現“讓溝通與信任無處不在”的美好未來。(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