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案例入選!全國首創“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8 10:47:27 編輯:戚譯升 點擊:
4月26日
在第三屆公園城市論壇和
第六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閉幕式上,
成都正式發佈2022年度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
公園城市示範區改革
創新10大最佳實踐案例和
20個優秀案例
其中,市科技局打造的
全國首創“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
助力科技型企業高品質發展
入選優秀案例
具體有哪些創新舉措和成效?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

創新舉措
轉變銀行傳統的授信模式
人才、項目、成果成核心要件
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
市科技局在全國率先推出
“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
等所有的科技信用貸款産品,
有力破解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融資瓶頸。
“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援!”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從事成果轉化的科技企業往往具有人才資源、研發項目、成果資源等科技要素。但是其“高風險、輕資産、缺抵押”的特徵導致難以獲得傳統信貸産品的支援。
為此,市科技局通過與銀行合作,轉變銀行傳統的授信模式,將科技人才、科技項目、科技成果、企業資質等科技要素作為銀行審貸授信的主要依據,創新推出了“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科技金融産品。

一方面,建立“政府+銀行”的財金協同創新機制,開發精準信用貸款産品。
具體來看,市科技局引導銀行根據科技企業擁有的資源特徵,將創新的源頭(高科技人才)、創新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的産出(科技成果)作為銀行授信的核心要件,不再過度依賴抵押品和財務報表。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介紹説:“有高端人才就可申請‘人才貸’,有研發項目就可申請‘研發貸’,有待轉化的成果就可申請‘成果貸’。”
另一方面,建立“增信+風險分擔+貼息”的債權融資機制,解決銀行貸款後顧之憂。
具體來看,市科技局會對申請貸款的科技企業進行前置甄別,通過後再推薦給銀行機構,實現對科技企業的增信;同時,政府對銀行機構貸款後産生的損失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實現對風險的分擔。貸款結清後,再給予科技企業一定的貸款貼息補助,降低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
相關負責人解釋説,這樣一來,政府部門一方面幫助科技企業增信,另一方面幫助銀行分擔風險,同時,政府還幫助企業分擔融資成本。

成效顯著
推動科技創新全鏈條深度融合
已為1676家科技企業累計放款72.98億
通過實施“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等新産品
推動了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
匯聚了一批高層次人次
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轉化了一批創新成果,
形成了可推廣複製的典型經驗。
數據顯示,自2021年推出“人才貸、研發貸、成果貸”新産品以來,從財政科技經費中安排4.78億元作為風險補償準備資金,撬動11家合作銀行為1676家科技企業累計放款72.98億元,其中“人才貸”6.61億元、“研發貸”17.44億元、“成果貸”48.93億元。
有力支援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截至目前,“人才貸”累計支援各類型的人才(企業)290人次,貸款金額6.61億元。
成都睿樂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8年的成都本土企業,主要以研發智慧公共服務機器人為主營業務。隨著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訂單不斷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日益增加。2022年4月,成都銀行通過“人才貸”對企業發放了信用貸款200萬元,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目前市科技局已幫助睿樂達獲得累計620萬元的信用貸款和34.66萬元的科技項目資助。
有力支援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截至目前,“研發貸”累計為396家(次)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17.44億元的研發資金支援。
同樣的享受到科技金融“福利”的,還有成都明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它是國內唯一一家基站射頻晶片全方案供應商。為解決“卡脖子”難題,加速供應鏈國産化,明夷電子加大高端晶片研發攻關力度,需要較大的研發資金支援。為此,2022年11月,成都銀行通過“研發貸”産品,為明夷電子提供了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支援。
有力支援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的轉移轉化。

截至目前,“成果貸”累計支援電子材料、人工智慧、新能源等科技領域成果轉化1099項,放款金額48.93億元。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都迅翼衛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鏡頭縮影,該公司主導産品為寬頻衛星路由器,其研發的“動中通”衛星通信設備,為新華社視頻直播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著陸提供了高品質的衛星寬頻鏈路支援。2022年,迅翼衛通研發的産品通過了市場的檢驗,逐步將研究成果轉向批量化生産,流動資金需求進一步擴大。民生銀行通過“成果貸”向企業提供了300萬元信用貸款支援,幫助企業擴大生産規模;目前市科技局已幫助迅翼衛通獲得累計1640萬元的信用貸款和37.42萬元的科技項目資助。(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