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全省蠶桑大會,為何選擇在樂至召開?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7 08:57:59 編輯:張嘉鈺 點擊:
4月24日-25日,2023年四川省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在樂至舉行,來自省內40個市(州)、縣(區)的相關負責同志、蠶桑專家、龍頭企業代表等140人共聚一堂,縱論蠶桑産業發展。

四川省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

為何四川省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落在樂至?樂至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會選擇樂至並非偶然,樂至區位優勢獨特,産業基礎深厚,産業鏈條完備,發展環境優越。近年來,樂至圍繞打造“中國桑都”目標,推動現代蠶桑産業強勢崛起,成為全省蠶桑産業重要一極,如今還在不斷加速奔跑。
越發凸顯的區位優勢
打開地圖,從成都春熙路到重慶解放碑劃一條直線,樂至縣城正在成渝直線的“黃金分割點”上。
這樣的説法,樂至自有其底氣:樂至地處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長三角—成渝”主軸,位於成都東進發展、重慶向西發展戰略交匯點,是“成都東出第一站、成渝黃金分割點”。

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

2021年6月底,正式開通運營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讓樂至區位交通優勢更加放大: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
讓優勢更優——對於交通區位優勢,樂至人從不“嫌多”,一直以來,執著有為。
通過積極爭取,成達萬、成渝中線高鐵規劃在樂至交會設站。隨著建設的加快推進,樂至將告別建縣以來沒有一條鐵路的歷史,實現軌道交通“歷史性突破”,一躍進入‘雙高鐵’時代。屆時,樂至北上北京、東出上海、南下廣州均可實現朝發夕至,發展勢能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加之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讓樂至成為發展蠶桑産業的“風水寶地”。
位於四川樂至經開區的四川通世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産與銷售蠶桑系列産品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自主研發的葉綠素、植物醇、1-脫氧野尻黴素産品等主要銷往省外及歐洲地區。

通世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之所以選擇在樂至生産蠶桑産品,是因為這裡有豐富的蠶桑原材料,同時交通區位優勢很好,有利於我們的産品‘走出去’。”四川通世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無獨有偶,像四川通世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樣,德仁源、默森、外交家等十余家企業也被樂至發展蠶桑産業的先天優勢深深吸引,紛紛加入樂至的蠶桑産業大軍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縣涉蠶桑産品的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規模企業4家,省級、市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企業各1家。
優越深厚的産業基礎
樂至縣蠶桑始於隋唐,在1500餘年的滄桑巨變中,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公社遍故鄉,到處是桑園。蠶娘兩萬人,一年八季蠶。”陳毅元帥回鄉之時,欣然賦詩稱讚家鄉養蠶的盛況。1964年9月8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荒樂至”十年變成“桑樂至”》,自此“桑樂至”“桑城”享譽全國。
為推動樂至縣蠶桑産業歷史性變革,2019年,樂至縣響亮提出打造“中國桑都”的奮鬥目標,圍繞省委“10+3”、市委“6+3+1”和縣委“1+5+2”的現代農業體系要求,按照區域化佈局、園區化建設、工廠化生産的思路,以優質蠶桑種養産業、桑資源加工産業、農桑文旅融合産業為重點,推動樂至蠶桑産業“追趕跨越”。

樂至現代蠶桑産業園

自“中國桑都”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樂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出臺《樂至縣加快建設現代農“1+5+2”産業體系推進都市近郊型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把“中國桑都”作為首位來打造。同時,按照“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的思路,以強保障、抓特色、建園區、延鏈條為抓手,堅持“糧桑統籌”,促進融合發展,高品質打造“中國桑都”。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目前,全縣有養蠶戶2.1萬戶,桑園10萬餘畝,蠶桑基地鄉鎮12個、重點村100個、家庭農場186個,蠶桑綜合産值突破15億元。

桑園

2022年,樂至縣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桑都”稱號,該縣成為全國首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城市。
為破解千家萬戶散養的發展瓶頸,實現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樂至縣瞄準未來蠶業方向,推動蠶桑産業標準化、集約化和智慧化發展,園區建設正是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桑海

樂至現代蠶桑産業園應運而生,成為全國首個現代蠶桑全要素整合新園區,並通過“大園區、小業主”“拎包入駐”“等模式,引進紅旗絲綢等8家龍頭企業、210戶業主入園發展,園區經濟收入突破5億元,常年解決就業3000余人,實現務工收入4500余萬元,成為企業幹事興業、地方産業振興和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平臺。
全面完善的産業鏈條
桑樹又稱“神仙樹”,全身是寶。俗話説:“一人兩畝桑,致富奔小康。”桑樹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致富樹”“搖錢樹”,樂至人硬是把這棵“神仙樹”發展到了極致,從葉、果、枝、皮、根……延伸出了一個龐大的産業集群。
在四川外交家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伴隨著機器的高效運轉,一瓶瓶桑葚酒正從生産線上不斷下線,工人們分佈在各個不同的車間,灌裝、品檢、裝箱忙而有序,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中國桑都文化展示館

“我們年生産桑葚酒3000噸,産值約1.8億元。”公司總經理李琳説,“公司生産的桑葚酒遠銷省內外,‘極桑紫酒’被第二十一屆農洽會評為優質産品。”
而在高寺鎮,蔣錫武卻在“蠶寶寶”上做文章,建成了國內第一個集僵蠶生産、加工、産品標準制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僵蠶生産示範基地,讓“蠶寶寶”變成了“金元寶”。
“公司有專業技術團隊,申請了5項專利,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四川德仁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錫武説,“公司核心園區吸納近百名工人就業,年生産優質僵蠶200余噸,産值5000多萬元,産品暢銷同仁堂、和平藥房、四川省醫藥公司等全國各地藥企。”
立桑為業,多元發展。除桑葚酒、桑葉茶、僵蠶外,全縣聚集了紅旗絲綢、默森藥業、通世達生物等15家蠶桑加工企業,並與四川大學、西南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6家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全鏈開發出生絲、蠶絲被、葉綠素、桑黃菌、桑枝總生物鹼、蠶蛹蛋白肽等40余種産品,形成集栽桑、養蠶、繅絲、食品、日用品、保健用品、生物制藥等傳統養殖與資源綜合開發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條,蠶桑年綜合産值突破20億元,位居四川省前列。

桑葚採摘節

此外,為進一步深挖蠶桑文化,做深做實文旅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樂至縣借助中國田園詩會、桑葚採摘節等平臺,推進桑田公社、桑海長廊、環湖康養、桑都桑海主題公園、非遺展示、工業遺産旅遊等項目,年均接待遊客20萬餘人次,收入5000余萬元。

僵蠶

元帥故里,醉美桑梓,快樂而至!
繼往開來、接續前行。樂至縣將以此次全省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現場推進會為契機,從建設園區強基礎、全鏈發展強工業、壯大僵蠶強特色、深化融合強品牌四個重點方面入手,持續推進樂至“中國桑都”建設走深走實,為全省蠶桑産業高品質發展做出樂至貢獻。(杜燦 樂至融媒 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