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鬥新征程”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走進四川大學主題宣講活動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6 16:08:44 編輯:李稀穎_實習 點擊: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電力工人家庭,跟隨父輩的腳步成長為“電力技能大師”;他是雅康高速的大功臣,帶領團隊創造了中國築路史上的奇跡;他是國家非遺傳承人,憑藉手中三尺竹竿,用指尖舞藝術,偶戲寫春秋。
4月26日,由四川省總工會、四川大學主辦,四川省教科文衛工會、四川大學工會聯合承辦的“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鬥新征程”四川省勞模工匠宣講團走進四川大學主題宣講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水上報告廳火熱開講。

活動現場

四川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袁斌致辭
四川大學工會常務副主席袁斌首先向宣講團一行表示熱烈歡迎,並向所有為民族發展做出貢獻的勞模工匠們表達敬意。他表示,一直以來,四川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建設具有川大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他希望現場師生能從今天的宣講中汲取勞模工匠的精神內涵,進一步築牢理想信念根基、提升知識技能素養、錘鍊擔當奉獻品格。

四川省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部長陳君講話
隨後,四川省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部長陳君講話。他指出,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有關主題教育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激勵引領廣大師生和職工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與時代同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貢獻力量、續寫榮光。他希望同學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刻苦學習知識、加強勞動實踐,努力成長為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四川發展的棟樑之材。同時,他希望廣大教職工以勞模工匠為榜樣,用實際行動弘揚和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涓滴之力匯聚起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的磅薄力量。
在接下來的宣講環節中,“電力技能大師”蒙媛、“四川交通人”黃兵、“木偶英雄”胡海與現場400余名來自四川大學的師生代表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奮鬥故事。通過聆聽勞模工匠們的宣講,讓師生代表們切實感受到他們身上“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體會到“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

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蒙媛
“我在前面開路,能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幫助他們儘快成長,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蒙媛與師生代表們分享了自己從一名“電能表修校工”成長為“電力業界技能大師”的奮鬥故事。她日復一日地在電錶的維修、接線工藝、校驗方法等環節努力鑽研,練就了一身電力行業的“蓋世神功”。她表示,自己取得如今的成績,正是源於多年來為實現夢想,耐心鑽研業務、力求精益求精,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堅守著一顆“匠心”,貢獻著自己作為一名勞模的力量。同時,她還寄語青年學子們要將自己的所學落在貢獻社會的實處,為實現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黃兵
“把自然天塹變成人間通途,是我們交通人的初心;讓人間通途變成共富道路,是我們交通人的新時代使命。”作為一名“四川交通人”,宣講臺上的黃兵同現場的師生代表們分享了自己紮根川西高原九年,奮戰雅康高速公路建設的難忘經歷。“修路的人都知道,進藏公路不好建。”他講述了自己同團隊克服地質、地形、氣候、生態和施工五個“極其”艱巨的挑戰,將“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變成了坦途,為四川涉藏地區架起鄉村振興快車道,築牢了民族團結共富路。他表示,自己將帶領團隊繼續弘揚新時代“兩路”精神,以及擔當奉獻情懷,加快推進四川交通建設,努力當好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開路先鋒。

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胡海
在國家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的今天,作為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的第六代傳承人,胡海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他先後研發、創新了多部木偶戲節目,在他的帶領下,資中縣木偶劇團也已發展成為全國偶藝界一流的縣級劇團,還形成了“百場木偶戲進校園”“送文化下鄉”等多個文化品牌活動。“實現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我們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尤其是從四川省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更多‘川字號’文化産品。”胡海表示將繼續不忘初心,致力於讓資中木偶戲這類“川字號”文化産品活起來、走出去,在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中開拓更廣闊的人生舞臺。隨後,他托舉著木偶,為師生代表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木偶書法表演,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胡海現場表演
在聆聽了三位勞模工匠的精彩宣講之後,師生代表們深受觸動,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勞模工匠,他們的人生閱歷和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動了我,非常值得我學習。”“今天聽了三位勞模工匠的宣講,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他們身上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我要將這種精神轉化為自身的內在力量,刻苦學習、銳意創新,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現場的同學們紛紛表示。(楊紅菊 張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