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藝術浸潤童心 非遺文化自信傳承——成都錦暉小學2021級4班百花中隊舉行非遺皮影進課堂活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5 15:54:43 編輯:戚譯升 點擊:
三尺生綃做戲臺,
全憑十指逞詼諧,
有時明月燈窗下,
一笑還從掌握來。
——宋 釋惠明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皮影藝術是世代民間藝人智慧的結晶,它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舞臺表演于一體,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

4月13日,成都市皮影非遺傳承人趙洪老師、及成都皮影藝術博物館副館長譚華老師,皮影老師胡耀丹一行將皮影戲搬到了錦暉小學金融城分校百花中隊課堂,給暉寶們帶來一堂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開啟了一場探尋“光影”魅力的體驗式學習,通過實踐項目化學習,讓暉寶們近距離感受民間傳統技藝的魅力,激發同學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的興趣。
初識·認識皮影及皮影戲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和傳統技藝,誕生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
皮影戲,舊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它是一門結合了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著悠久歷史的形式,也是最早傳入西方的中國傳統藝術。2006年5月20日,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1年,申請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成功。
老師們耐心細緻的講解皮影的淵源、製作工藝、文化特點以及皮影戲特點、道具製作技藝、表演要點,對皮影戲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及了解。為了讓暉寶有更直觀的感受,還現場帶來了有著千年曆史的珍貴皮影,暉寶們深深感受到皮影這一非遺文化的強大文化魅力。
悅賞·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皮影戲選段
隨後,趙老師、譚老師和胡老師親自上陣,一起為暉寶們演了兩齣經典皮影戲選段。表演選擇了二年級暉寶熟悉的《豬八戒吃西瓜》、《小馬過河》選段。暉寶們觀看著老師們精彩的皮影劇目表演,沉浸在皮影故事裏,每個人的表情時而驚訝,時而喜樂,時而又好奇。趙老師、譚老師和胡老師的精彩表演引發了暉寶們的極大興趣。暉寶們也被身臨其境的視聽體驗感染,積極互動發言,表達內心的體會,加深了對皮影藝術特徵的理解。
千年前
一塊幕布、一點光源、兩張方桌、五人戲班
幕布上,幾張皮影隨著唱腔上下翻飛
演繹人間悲喜、神怪傳説
千年後
隨著時代變遷
傳統和現代聯結,不斷推陳出新,
"成都大皮燈影″生生不息
體驗·暉寶上臺親自體驗皮影戲
表演結束,暉寶們近距離觸摸皮影的材料,加深對皮影的製作工藝流程的理解,從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各個環節,體會從普通皮料到影人的製作全過程,深刻感受傳統皮影製作手藝的魅力。
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來到舞臺,親屬體驗皮影戲,在觸碰與拉動中,一個個皮影形象在同學們手上活靈活現,同學們沉浸其中,體悟皮影戲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魅力

製作·著色製作屬於自己的皮影
暉寶們對皮影愛不釋手,譚老師看出大家的心思,拿出準備好的上選材料包,指導同學們親自製作屬於自己的皮影。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暉寶們耐心細緻的連線、綁桿、著色,暉寶們的動手能力和想像力受到老師們的肯定。不一會兒,精緻的牛皮皮影就誕生了。暉寶踴躍講解分享自己的皮影,還有暉寶自發組隊展演自己的皮影,老師也加入與同學一起表演了暉寶親手製作的皮影。

活動中,結合二年級同學好奇和好動的天性,課堂融合了故事講述、分享引導、體驗互動等環節,暉寶們在聽故事、思考問題、動手製作的過程中掌握皮影知識,寓教于樂,收穫了良好的課堂效果。通過本次活動,暉寶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增進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了解,增進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激發同學們自覺尊重、傳承、保護中華文明傳統文化。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錦暉小學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全科教育,注重在閱讀實踐中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養。通過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熱愛傳統非遺文化的興趣,讓非遺的種子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代燕 杜宛琴 攝影 二年級四班家長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