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都江堰放水節盛大開幕

一江春水潤天府·五穀豐登糧滿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05 16:23:49 編輯:洪潔妮_實習 點擊:
“砍榪槎,放水啰!”隨著主祭官一聲令下,榪槎開處,一江春水從此流向廣袤的成都平原,都江堰畔歡聲雷動。4月5日,2023都江堰放水節在都江堰景區飛沙堰溢洪道盛大啟幕。
本次放水節以“上善若水·天府糧倉”為主題,千余位觀禮嘉賓身著漢服沉浸式參與放水大典,來自厄瓜多、泰國、馬爾他的駐華大使,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公使以及波蘭、智利、西班牙等17個國家30余位駐蓉駐渝總領事、領事官員及代表受邀體驗水文化。作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放水節擁有著兩千多年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底蘊和獨特風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技價值,成為一張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四川的靚麗文化名片。

一江春水富天府
都江堰之所以長盛不衰、造福至今,就在於它堅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節,為了清淤淘灘,人們便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竹籠截流法”築成臨時圍堰,淘外江時攔水入內江,淘內江時攔水入外江。清明正逢農忙時節,成都平原急需用水春灌,便在渠首舉行隆重的放水儀式,砍開攔河榪槎,引滾滾岷江水直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都江堰放水節也因此而得名,並於唐宋時期漸成規制。清代詩人山春有詩記錄都江堰清明放水之盛況:“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開時涌岸邊;喜看榪槎頻拆處,歡聲雷動説耕田。”
因為堅持了一歲一修和清明放水的制度,2279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煥發著新的生機,至2022年底,灌區幅員面積2.86萬平方公里,灌溉農田1133.2萬畝,承擔著為成都、德陽、綿陽、眉山、樂山、資陽、遂寧等7市40個縣(市、區)數千萬人口提供生活、生産和生態環境及其他綜合用水的重任,在利水保糧方面,都江堰灌區集聚了全省近1/3的人口。滔滔江水,悠悠古堰,不僅推動了天府農耕文明的緣起、發展和繁盛,不僅惠及當時,而且利在韆鞦,成就了繁榮富庶的天府糧倉,對四川糧食生産安全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作用,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一江春水綠天府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中華文明劃時代的傑作,更是中國生態文明實踐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始建於戰國時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就是根據岷江的洪澇規律和成都平原懸江的地勢特點,因勢利導建設的大型生態水利工程,不僅造福當時,而且澤被後世。”都江堰成功申報世界遺産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高度評價:“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大型生態水庫。”
都江堰在改善四川生態環境,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都江堰建成之前,成都平原旱澇無常,生態環境極其惡劣。都江堰建成之後,水旱從人、植被豐茂、川西壩子乃至四川盆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根本治理與改變,都江堰也因此成為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和成都水源涵養地,成為天府之國的源頭和公園城市的活水。
今天,一幅“茂林修竹、美田彌望、岷江水暖、青山如畫”的生態畫卷正在天府大地上徐徐展開。

一江春水美天府
都江堰,不僅是灌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和四川糧食安全的命脈,也是大美四川的書寫者。
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桂湖、望叢祠、罨畫池、東湖、陳家桅桿、三星堆、金沙、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永陵、五鳳溪、三蘇祠、石象湖、老君山、黃龍溪、平樂、安仁、新繁、白鹿、街子、洛帶、黃龍溪等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古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一江春水澆灌出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大美四川。

而都江堰灌區的水利工程,更是星羅密布、各展風韻,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盪漾;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瀲艷;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呈現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而遍佈天府大地的川西林盤間,喬木、竹林、河流有機融合,書寫著公園城市的最美鄉村表達。(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