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成都市“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第50場調研現場會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舉行。會場氣氛活躍且熱烈,30多家深耕成都市場的企業老總,坦陳企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堵點。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仔細聆聽認真記錄現場回復。
這是自去年啟動的“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專題調研行動的最後一場,這一由市發改委構建的常態化政企聯動機制仍在延續。截至目前,已累計有1089家企業獲得最急需、最及時、最權威的政策解讀、供需對接和産業協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聯動機制彰顯政府職能部門的“誠意”,許多個聯動場景更生動詮釋政企雙向奔赴中的“溫度”。
有問就有答
千企大調研構建有“溫度”的政府聯動
昨日的調研現場會,由四川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承辦,會場座無虛席:同為産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的30余位企業家,還有品牌、財稅、法律等多位行業專家。他們將和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一起,為企業家們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反饋建議。
企業人才招引難、收款難、貸款難……企業家們拋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指向企業經營中遭遇的每一個現實困難。“請大家暢所欲言,把問題説透徹説清楚,調研的目的就是要想盡辦法為大家解決難題。”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除了現場回答涉及政策解讀的問題外,頻頻“穿針引線”,將企業家的問題引給相關專家請其現場“解惑”。時間慢慢推移,每一位與會者的筆電上,做下的記錄越來越密、越來越長,“每一次參會都有新的收穫。”會議結束合上筆電,四川新邦誠集團公司董事長敬雲意猶未盡,從去年的“助企30條”、“紓困10條”、到今年《關於聚焦産業建圈強鏈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12345”親清線上啟動等新政出臺和具體舉措,他直言:“能感受到政府的誠意,也為我們做好企業增添了一分信心。”
近年來成都持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顯著。數據顯示,面對去年疫情衝擊、高溫限電等多重考驗,成都市仍新增市場主體29.6萬戶,總量達344萬戶,GDP歷史性邁入2萬億元臺階,彰顯成都作為超大城市的韌性和活力。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自去年以來,成都市發改委持續開展“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總共走訪調研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領域的企業共計1089家,同時走訪調研成都旅遊住宿業協會、成都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等行業協會商會,電子科大西區科技園、天府生命科技園等機構36家。
雙向奔赴
千企大調研達成涉企政策“眾籌”
産業生態“建圈”,重點産業“強鏈”,建圈強鏈正深刻影響重塑成都産業佈局發展,不斷創新産業端發展方式。新形勢新要求下,如何打通理論創新、政策制定、産業服務三個端口,“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進行了有益嘗試。
制定政策是市發改委的一項重要職能,不能閉門造車,更忌紙上談兵。通過與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的1089家企業面對面交流,常態化政企聯動工作機制在精準傳導各類涉企政策,真正彰顯政策紅利的同時,也為涉企政策的科學制定開通了一條前期研判的暢通渠道。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説,各行業、各領域的企業家,紮根成都深耕市場多年,多年市場的磨煉造就他們成為一個行業或産業的專家,“他們的聲音往往代表著城市經濟脈動中最活躍最真切的部分,能為涉企政策的制定提供極為重要的參考。”
“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啟動之初,市發改委從全市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等11個領域上千名報名企業家中,嚴格把關、層層篩選,授予“市發改委營商環境觀察員”。審核標準十分嚴格,涉及使命感擔當精神、經濟發展方向洞察、專業理論水準、市場實踐經驗等,不亞於一場“大考”。在常態化的建言獻策平臺上,智庫成員企業家吐露心聲,市發改委吸納意見建議,達成涉企政策“眾籌”。
調研不是走“過場”,“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這樣的風格貫穿“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始終,為參會企業家們所熟知:會場上能現場辦的堅決現場辦,不能現場解決的收集記錄,進入辦理日程。儘管大調研現場會已落下帷幕,但成都搭建的這一政企互動平臺、聯動機制仍將持續運轉。“目前,我們正抓緊梳理企業家們提出的訴求、意見和建議,匯總分析數據強化細化研究,找準推動發展的著力點,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動力。”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介紹道。
搭建平臺
千企大調研智庫為企業家覓商機
聊起“建圈強鏈千企大調研”,不少企業家説是找到了“娘家”,而作為調研發起者的市發改委則形象地把自己比作“服務員”、“接線員”。早在2019年,市發改委就邀請成都現代産業體系“5+5+1”各領域的優秀企業家,組建經濟體制改革智庫,通過這個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建言獻策、政策傳導、産業對接三大功能。大調研啟動之後,智庫持續完善功能,成為企業家們的“資源庫”、“連結庫”。
今年剛開春,兩家智庫成員企業——聯動U谷、四川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相繼承辦“企業家面對面交流會”,分別邀請超過150位企業家,面對面交朋友、談生意、話未來,很多合作意願在會議現場達成。更多的交流在機制內展開,每週六下午,10到15位企業家相約在發改委,舉行智庫“企業家交流日”座談會。參會企業家大多是上下游、左右岸,座談主題明確——合作。組織企業互訪沙龍,不定期幫助企業家走進別的企業考察學習。每週星期一,智庫發佈“政策超市”,把政府部門的涉企政策收集匯總,包括經信、商務、科技等部門的涉企政策進行彙編,定時推送。同時,聯通高校院所、平臺公司、政府部門、産業功能區、區(市)縣,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溫度”的企業發展生態圈得以建成建強。
在四川千居置信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夕陽的微信群裏,“市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智庫群”、“營商環境觀察員群”處在置頂位置,每天查看群裏消息,有問題求助群裏的企業家和專家,成了他和許多企業家的習慣。每天早晨7點多,兩個群裏便熱鬧起來,各種供需資訊、涉企政策密集發佈,討論有時會持續到深夜。作為“群主”的市發改委每天還會向大家推薦一家品牌企業,早上8點準點發佈企業運作小知識,商場上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信任成本”,在這裡迎刃而解。
成都集致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吉工家”APP,在座談交流後廣受企業家歡迎,活躍用戶已達500萬人,居全國行業第一位;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科川實業公司與四川成焊寶瑪焊接裝備工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議,立項開發世界最先進的自動化、智慧化的光學加工設備;
四川銀利華應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免費為智庫開發了一套資訊化系統,在這個新上線的系統裏,有最新的政策資訊、最新的供需清單。每家企業有什麼業務,直接輸入關鍵字就可完成檢索,大大提高企業對接效率……像這樣“足不出市”就找到“合夥人”的各類合作,在政企聯動機制裏已經達200項以上。(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供圖 成都市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