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2023年首場新聞通氣會,會議通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舉措及成效並介紹下一步工作安排。
會上獲悉,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嚴格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等內容,堅持監管與服務並重,在嚴把環境準入關,牢守環保底線的同時,著眼“四個推進、四個助力”,持續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劃定133個管控單元
建立“1+5+N”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近年來,成都市先後印發《關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通知》和《成都市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將全市劃定為133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建立起“1+5+N”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據悉,當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正開展“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全國試點,進一步強化項目準入和後期監管,規範各類管控單元開發行為,協同支撐12個産業生態圈、58個産業功能區和20條産業鏈建設。
環評審批提速增效
全國首創生態環境領域“提醒服務”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先後出臺促進産業建圈強鏈16條措施、助力經濟穩增長15條措施等相關政策性文件,取消環評初審、執行環境標準和污染物總量指標3個環評審批要件,減少審批要件60%。將50大類報告表項目全面下放區(市)縣生態環境派出機構審批,印發《成都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承諾制正面清單》,對環境影響總體可控及民生相關的19類編制報告書和111類編制報告表行業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壓縮審批時間至12個工作日內,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縮減60%。協調爭取成渝中線項目順利獲批,完成久隆水庫、通威太陽能光伏産業基地等127個重大項目環評審批。2022年,全市共審批項目環評1183個,總投資達1821億元。
據了解,在成都市溫江區,當地從市場需求側和政府供給側雙向出發,換位思考企業在落實環保主體責任的痛點和難處,系統梳理企業從開辦、經營、成長到上市等階段可能遇到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于2021年底在全國首創生態環境領域“提醒服務”,形成2類共8項生態環境“提醒服務”清單事項,通過平臺、電話、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企業辦理各類政務服務類事項提供提醒,去年全年累計發送各類提醒1212次。
對585家企業到府“四送”
營造健康良性發展環境
針對監管方式不斷創新優化,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分類制定工業、工地、汽修、加油站、商混站幫扶企業名單,對全市585家重點行業工業企業到府“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送服務”,對近千家規上企業開展績效評級提升培訓,推動重點區域內施工工地、加油站、鈑噴汽修企業全面打造綠色標桿企業。
2022年,成都市新增B級、引領性企業各21家、29家,累計創建A級、B級和引領性企業102家,C級(非最低等級)企業新增159家至426家。印發《成都市環境執法正面清單》,截至目前,共檢查企業8795家次,開展現場核實檢查企業4784家次,開展指導幫扶15792家次,為企業和實體經濟營造健康良性的發展環境。
助推綠色低碳産業高品質發展
力爭投資超250億元,實現産值超2600億元
在助推全市綠色低碳産業方面,通過成立成都市綠色低碳産業建圈強鏈工作推進小組,市政府印發實施《成都市支援綠色低碳重點産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成功組建成都綠色低碳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10余家在蓉高校院所、76家綠色低碳骨幹企業共同組建産業創新聯盟。成都産業集團已與中創新航合作設立10億元凱博産業鏈基金,國電投(成都)綠色低碳基金首期規模達20億元。天府永興實驗室已組織開展7個省級科研項目課題研究。
2022年,全市綠色低碳産業産值達2500億元,簽約重點項目46個,簽約金額達1469億元,77個在建項目完成年度投資255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比例101.6%。2023年,力爭完成全市綠色低碳産業項目投資超250億元,産業産值超2600億元。
與此同時,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持續推行柔性執法,環境執法工作實現了從“末端執法”轉變為“事前預防”、從“單點執法”轉變為“面上普法”、從“傳統執法”轉變為“服務性執法”的“三個轉變”,2022年共辦理不予處罰案件601件。(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