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製造業産業鏈現代化水準提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2-13 19:27:25 編輯:張嘉鈺 點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水準和趨勢直接影響整個現代化經濟體系。製造業産業鏈完整與否、成熟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經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國防安全。進入新發展階段,持續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産業鏈現代化不僅要與當前世界科技發展水準和政治經濟格局相匹配,還要與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時代要求相適應。因此,製造業産業鏈現代化可以界定為一個産業基礎高級發展、科技創新引領前沿、鏈式結構完整協調、生態環境和諧適應、競爭優勢全球領先和發展成果社會共用等多維度共同推進的現代化過程。
一、産業基礎高級發展
産業基礎能力提升是實現産業鏈現代化的必要基礎和決勝關鍵。打好産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歸根結底要打好産業基礎高級化之戰,要取得強化産業基礎的首戰勝利。
産業基礎能力常常被等同於工業“四基”。然而,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製造業發展對新型基礎設施的需求越來越大,産業基礎能力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拓寬。更廣泛意義的産業基礎能力,不僅包括一般産業基礎,還包括高級産業基礎。其中,一般産業基礎包含土地、資本、低技能勞動力和基本基礎設施等;高級産業基礎涵蓋工業“四基”、科技、高技能勞動力和新型基礎設施等。因此,要以夯實一般産業基礎、突破高級産業基礎為目標,通過鞏固一般産業基礎、強化金融支援、提升人員素質、打實工業“四基”、培優新型配套等舉措,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推動産業基礎高級發展。
二、科技創新引領前沿
中國具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門類,但在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方面對發達國家依賴仍然較強。因此,重塑國內産業鏈,實現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謀求突破,早日走出“受制於人”的困境。
我國以往的科技創新活動,主要沿著先技術引進、再消化吸收的發展路徑進行。在新的國際環境和時代背景下,原有的創新路徑已經不再能夠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國必須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通過新型舉國體制加強政産學研協同聯動,為産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梯次推進技術攻關,將短板領域放在攻關首位,持續鞏固優勢領域,集中資源攻破前沿技術,在競爭中取得先機、掌握主動權。
三、鏈式結構完整協調
儘管我國是全球唯一具備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面對全球産業鏈供應鏈重構趨勢,必須及時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國內産業發展落差,將不同地域之間的發展差距轉化為承接産業轉移的優勢。中西部區域處於産業鏈低端位置,具有承接産業轉移的客觀條件,不僅可以承接本國傳統優勢産業,還可以承接發達國家外移的加工製造環節。另一方面,通過“補短板、固優勢、合中斷點”三線結合的方式全面謀劃、綜合治理。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中的導向作用,優化佈局,分類梳理;從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入手,以點及鏈,打破制約;建立産業備份系統,降低制約風險;利用龍頭企業和重點産品上下游協同持續創新、擴大差距、鞏固優勢。
四、生態環境和諧適應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已經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提升産業鏈現代化水準的必備內涵。
從産業鏈佈局的角度看,要充分考慮區域生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準的不同狀態,建立科學合理的産業鏈佈局。首先將全國劃分為不同定位的功能區域,例如勞動密集型工業區、技術密集型工業區、生態保護區等,再根據不同的功能定位匹配相應的區域主導産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要提升製造業産業鏈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能力,必須要持續改善環境品質、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環境品質體系,打好製造業産業鏈各個環節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迴圈利用,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五、競爭優勢全球領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大戰略部署。這是綜合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國內發展環境變化提出的新發展思路,為製造業産業鏈提升國際競爭優勢提供了有效途徑——要堅持獨立自主與開放合作並進。一方面,遵循“國內大迴圈為主”的發展理念,要確保製造業産業鏈在國內産業配套體系的支援下,能夠實現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産銷售的整個價值增值過程。另一方面,“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要求製造業産業鏈的構建不僅不能出現國內國際完全“脫節”的現象,還應積極融入國際分工,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內産業鏈與全球産業鏈的關聯。
在積極融入全球産業鏈分工合作的道路上,要注意兼顧“向西開放”和“向東開放”兩條線。“向西”繼續加強與歐美等國家的合作聯繫。“向東”可以依託“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這不僅有利於我國集中資源進行高技術攻堅,也能夠幫助這些與我國關係友好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産業鏈分工,真正實現“共商共建共用”。
六、發展成果社會共用
實現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使經濟發展成果福澤社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之義。我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行列,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要得到提升。目前,我國不僅擁有全球規模第一的中等收入群體,還擁有總規模達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居民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就要解決好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産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集合了眾多利益主體,“鏈主”企業和依附企業從産業鏈中所實現的價值增值必不相同,容易産生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因此,要建立多方利益協調機制,避免産生利益分配不公平問題。在生活環境方面,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政策法規的引導,全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和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居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鄧菊秋 張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