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品質強省建設,全面提高四川省品質總體水準,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品質強國建設綱要》精神,結合四川省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品質第一意識,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增強品質發展創新動能,樹立品質發展綠色導向,強化品質發展利民惠民,加快構建更適配的品質供給體系、高水準的品質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的品質治理體系,全方位建設品質強省,推動經濟品質效益型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堅實的品質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7年,品質整體水準進一步提高,品質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産業品質競爭力明顯增強,農業標準化生産普及率穩步提升,製造業品質競爭力指數達到88以上,現代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産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製造業産品品質合格率達到95%,工程品質抽查符合率持續提高,服務品質滿意度穩步提升;爭創中國品質獎取得新突破,新培育獲得天府品質獎(提名獎)組織和個人30個,新認證“天府名品”100個以上;新建國家級質檢中心3家以上、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2家以上,主導制定國際標準5項以上;現代品質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品質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到2035年,品質強省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品質文化深入人心,品質競爭力進入全國前列。
二、聚焦優勢産業提質倍增,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力
(三)實施産業基礎品質提升工程。加強重點領域産業基礎品質攻關,提高新型顯示、晶硅光伏等材料的品質穩定性、一致性、適用性水準,提升積體電路、航空與燃機等專用零部件(元器件)的品質可靠性、先進性。支援工業軟體及工業品質分析控制軟體開發應用,推動基礎製造工藝與品質管理、電腦輔助設計、生産測試技術深度融合。
(四)提升産業品質創新能力。建立政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品質創新體系,強化品質基礎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推動“鏈主”企業建設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平臺,加強品質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培育國家級品質標準實驗室,加強品質理論研究和品質學科、課程體系建設,組建四川品質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健全企業首席品質(品牌)官制度。
(五)推動産業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實施重點行業和重點産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推動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培育壯大清潔能源、動力電池等綠色低碳優勢産業。推行綠色設計、綠色製造、綠色建造,建立省級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進綠色低碳標準認證體系建設,適時發佈綠色低碳名優特新産品目錄。
(六)提升産業集群品質引領力。組建産業集群品質標準創新合作平臺,推動企業間品質管理協同、品質資源共用。開展優質白酒、精製川茶等傳統産業品質標準比對提升行動,推動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品質升級,打造品質競爭型産業集群。支援創建國家級、省級品質品牌提升示範區,培育品質引領型“鏈主”企業。
三、聚焦滿足更高品質需求,推進産品品質提檔升級
(七)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産品。加強優質農産品基地和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試點建設,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監測追溯、風險防控和預警機制,“一品一策”精準治理食用農産品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培育管理,全面推行農産品品質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深化食用農産品集中交易市場規範化建設管理。加快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省建設。
(八)強化食品藥品品質安全保障。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體系,加快食品産業技術改造升級,加強生産經營過程品質安全控制。建立全省統一的食品溯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健全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品質管理規範,全面落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醫療器械、化粧品註冊人備案人制度,大力提升中藥材品質。
(九)推動工業品品質邁向中高端。強化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售後服務全過程品質控制,實施製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健全省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和示範應用機制,落實重大工程設備監理制度,提升重大裝備(設備)製造能力和品質安全水準。在航空航太裝備、清潔能源裝備等具有領先優勢的領域開展技術研發和品質攻關,提高品質可靠性。
(十)促進消費品高品質供給。持續開展消費品品質提升行動,推動紡織服裝、智慧家居、智慧終端等品牌化發展,加快川糧油、川茶、川酒、預製菜及調味品等品質標準升級和品質提升。強化“一老一幼”等特殊群體的消費品供給,提高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促進適老適小産品製造升級。制定重點消費品品質安全監管目錄。深入開展農村消費品品質安全守護提升行動。
四、聚焦四川建造做大做強,提升建設工程品質
(十一)強化工程品質全過程管控。全面落實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單位品質首要責任和參建各方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工程品質終身責任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設全鏈條品質管理體系,強化勘察、設計、造價、施工、監理等環節品質控制和品質追溯,完善品質回訪、品質保修、品質投訴和糾紛協調處理制度,加強運營維護管理。健全工程品質監管體系,加強工程品質監督隊伍建設。支援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參與工程品質監督檢查。
(十二)提高建築材料品質水準。強化新型綠色建材技術創新、成果應用、標準研製、認證評價,推動水泥、陶瓷、鋼材等主要建材企業綠色轉型。鼓勵企業建立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生産、施工、安裝全過程品質控制體系。加強建材品質監管,落實建材生産、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和使用單位品質責任,完善缺陷建材響應處理和品質追溯機制。
(十三)打造四川建造品質標桿。實施建造品質管理標準化示範工程,健全工程品質指標體系和優質工程評價制度。大力提升建築資訊模型設計、智慧施工、智慧運維協同水準,創新開展工程建設工法研發。以道路、橋梁、隧道為主攻方向,加快設計標準化和施工工廠化、智慧化進程。大力發展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加快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應用。
五、聚焦服務業提質擴容,增加優質服務供給
(十四)推進生産性服務專業化發展。支援科技資訊、檢驗檢測、品質諮詢、智慧財産權等生産性服務與研發設計、生産製造、運維一體化發展,開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科創金融,加快發展智慧物流、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推進平臺經濟發展標準體系和合規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平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規範健康發展。積極佈局海外倉,提升使用效率。
(十五)促進生活性服務品質化提升。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提升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品質。高標準打造旅遊精品項目、精品線路,提升旅遊服務標準化水準。促進網路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模式規範有序發展。推動家政、物業、健康等服務精細化、品質化發展。推進放心舒心消費環境建設,健全服務品質標準體系,推行優質服務承諾、監測評價、標牌標識制度。
(十六)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化水準。完善養老服務品質標準與評價體系,擴大日間照料、失能照護、助餐助行等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事項整合化辦理、“一網通辦”、跨域通辦。推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城市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健全醫療品質管理體系,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職業教育品質。推動建立重點領域設施設備、數據處理、資訊交換等軟硬體標準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智慧化管理水準。
六、聚焦“天府名品”培育,建設高端品牌矩陣
(十七)健全品牌培育發展體系。全面推動工業品牌培育向貫標轉化,打造“四川造”優勢品牌。做亮“天府糧倉”“天府菜油”等高品質名片,打響“川字號”農産品品牌。培育“魯班獎”等優質工程,提升對外工程承包規模和品牌效應,打造“川建工”品牌。高標準打造“蜀裏安逸”消費品牌、天府旅遊名縣名牌,形成全球消費品尚引領力。鼓勵企業積極爭創中國品質獎、天府品質獎。
(十八)打造“天府名品”高端區域公共品牌。運用“高標準、嚴認證”評價模式,塑造四川製造、四川農産、四川建造、四川服務等優質品牌形象。加快健全“天府名品”品牌標準體系、認證規範,統籌構建以“天府名品”為主體,特色優勢産品品牌、企業品牌、産業品牌為支撐的品牌培育機制。統一“天府名品”品牌標識標誌,增強品牌辨識度、知名度。
(十九)提升品牌美譽度和附加值。支援企業參加進博會、廣交會、西博會、老博會等展會和“中國品牌日”等活動,開展品牌發展、價值評價、運營推廣等研究,推進地域文化、老字號文化、非物質文化精髓融入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司法保護工作機制,加大智慧財産權維權援助力度。嚴厲打擊品牌假冒、倣冒等違法行為。
七、聚焦企業創新發展能力,提高全面品質管理水準
(二十)增強企業品質發展內生動力。分類推進企業品質管理體系建設,推廣卓越績效、精益管理等先進品質管理工具、方法和典型案例,深入開展品質標桿活動和小微企業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督促企業履行品質擔保、品質損害賠償等責任。鼓勵企業健全全員品質管理培訓、品質經理人才培養機制,開展技能競賽、品質改進等活動。
(二十一)推進企業品質管理數字化賦能。實施品質管理數字化轉型,加快品質管理數字化工具和方法的研發應用,優化品質管理業務流程。推動企業間品質資訊共用,探索産業鏈品質管理聯動新模式,提升産業鏈品質協同發展水準。推廣品質管理數字化典型案例和優秀應用場景。規範品質數據處理行為,確保品質數據安全。
(二十二)加快企業品質技術轉化運用。支援企業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新工藝,推動品質改進升級。鼓勵企業加強品質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牽頭組建品質創新技術聯合體,協同開展品質技術、管理、機制創新。健全覆蓋品質、標準、認證、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相關金融産品,加大對品質創新的金融扶持力度。
八、聚焦技術服務支撐保障,促進品質基礎設施升級
(二十三)強化計量基礎保障。推進國家計量基準戰略備份基地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綠色低碳、幾何量精密測試等重點領域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立完善電離輻射、新能源等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一批國際互認的計量檢測校準實驗室、國家級計量比對重點實驗室和先進測量實驗室,爭創國家産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行動,建立測量能力核查制度。
(二十四)增強標準規則引領。深入開展“標準化+”行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高品質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實施團體標準培優計劃,積極推進“百千萬”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推進標準化示範試點。加快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提高標準化技術機構(組織)建設水準。
(二十五)提升檢測認證公信力。圍繞鋰電材料及産品、氫能、先進發電裝備、釩鈦等重點産業領域,加強國家級質檢中心、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範區和品質認證示範區建設。深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審批制度改革,強化檢測認證監管。
(二十六)深化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實施品質基礎設施拓展夥伴計劃,深化計量、標準化、檢驗檢測、認證等協同服務,推動儀器設備資源共用。以産業園區、頭部企業、國家質檢中心為載體,建設品質基礎設施整合服務基地。優化升級“川質通”平臺,實現品質服務全流程“一網通辦”。支援專業機構加強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翻譯和評議,為企業提供預警和應對方案。
九、聚焦品質治理現代化,加快完善多元共治體系
(二十七)加強品質法治建設。推動品質領域地方性法規立改廢工作,加強品質法治宣傳教育。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品質違法違規等行為。支援開展品質公益訴訟和集體訴訟,有效執行商品品質懲罰性賠償制度,推行第三方品質爭議仲裁,健全品質保證金制度,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完善品質激勵機制,健全品質品牌、品質標準、品質提升等方面的獎勵措施。
(二十八)優化品質監管機制。推進企業品質信用監管、智慧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深度融合,打造天府市場智慧監管系統,加強品質安全風險監測和防控。建立全省産品品質聯動抽查機制,開展産品傷害監測,完善重點領域品質追溯體系。探索開展品質安全“沙盒監管”,為企業創新提供容錯糾錯空間。強化網路平臺銷售商品品質監管。完善進出口商品品質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機制。健全産品品質安全事故強制報告、缺陷消費品召回、品質統計分析等制度。
(二十九)推動品質社會治理。健全以法治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多元治理機制,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動員各行業、各地及廣大企業全面加強品質管理,支援群團組織、一線班組開展群眾性品質活動,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品牌建設、品質管理和行業誠信自律。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引導消費者樹立綠色健康安全消費理念。深入開展“品質月”活動,增強全民品質意識。
(三十)推進品質區域協同。積極創建國家品質創新先導區,開展品質強國標桿城市、全省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建設工作。健全川渝、西南地區品質合作互助機制,協同推進區域品質一體化發展。推動建立跨區域計量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和標準認證認可資訊平臺,以及消費爭議處理和執法監管合作機制。
十、組織保障
(三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品質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品質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重大問題、重點工作加強研究、統籌謀劃和督促推進。
(三十二)強化協同配套。各地、各部門要結合實際促進産業、財政、金融、科技、貿易、環境、人才等方面政策與品質政策協同。將品質獎勵、品質激勵、品質提升、品質品牌培育、品質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完善品質強省建設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
(三十三)強化督查考核。市場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品質督查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檢查和整改落實機制。深化品質工作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要加強對本意見落實情況的跟蹤調度,重大事項及時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報告。(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