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治鎮地處開江縣中部,為原講治鎮和寶石鄉合併而成,境內達萬高速、開梁高速穿境而過。該鎮地形分為山地、丘陵、平壩。境內東西部兩大山脈環抱,形成兩山一溝之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少霜雪,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雨量充沛,秋季降溫較慢,季風氣候明顯,特別適合種植中藥材。一直以來,該鎮在中醫藥建設方面頗具成就,是遠近聞名的“四川銀杏之鄉”,還是達州市首批“秦巴藥鄉”,“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似乎就是為之定制的名詩。
銀杏被譽為“搖錢樹”
銀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銀杏樹為高大落葉喬木,以其俊美挺拔、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適應性強;銀杏的果實、根、葉、皮也含多種藥物成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經濟價值亦非常可觀。
講治鎮搶抓歷史機遇,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産業振興為引擎,立足“四川銀杏之鄉”“秦巴藥鄉”品牌優勢,將自然生態、鄉村旅遊與休閒觀光農業等相融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一幅“銀”粧“杏”果美麗畫卷躍然閃耀在“成渝遠方·田城開江”的宏圖上。
據講治鎮黨委書記張豪介紹,該鎮全面貫徹落實全省2019年“三個一批”建設推動中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總目標,充分發揮達州市唯一的四川中藥材基地優勢,借助創建達州首批“秦巴藥鄉”的東風,利用資源稟賦,充分發動“黨組織推+公司投+專合社幫+單位扶+大戶帶”五大引擎,全力打造開江銀杏基地,銀杏産業已成為該鎮鄉村振興“助推器”,銀杏種植已經連續多年取得了成功。
講治鎮黨委書記張豪在該鎮復興寺村指導矮化葉用銀杏産業
目前,講治鎮中藥材種植以藥用銀杏為主,銀杏種植已成為該鎮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全鎮銀杏種植戶達800余戶,共有葉用銀杏基地6200畝,2022年全鎮收購銀杏鮮葉1200余噸,助農增收達400余萬元;轄區內有中藥材經營主體9個,具備一定的初級加工能力,年銷售額達832萬元;轄區內各種産業便道、蓄水池等配套設施齊全,全鎮道路硬化路、電網改造率均達到100%;開江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就坐落于該鎮,已順利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績效中期評估。鎮衛生院規範設置中醫館,有中醫類別醫師7人,能開10余項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衛生院、學校設置了固定中醫藥文化宣傳陣地,多次開展中醫藥文化“進基地”“進鄉村”“進校園”等活動,群眾認可度較高。
黨建引領 支部是銀杏項目的神經中樞
銀杏是振興鄉村、促進老百姓持續增收的富民産業。開江縣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銀杏這一特色産業發展。縣委書記龐佑成多次深入銀杏基地調研,他要求各鄉鎮、村社幹部一定要把握機遇,堅定信心,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斷做大做強銀杏産業,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各部門各單位要分工合作,持續推進,把種植交給農戶、交給大戶,切實把産業鏈條理順、做活,推動銀杏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銀杏之鄉”講治鎮的主陣地茶坪村就是這一抉擇的受益者,全村農業人口3300人,耕地面積6000余畝,種植銀杏就達3000多畝,許多村民靠栽種銀杏樹腰包鼓了起來。
“茶坪村作為合併村,在開江縣乃至周邊遠近聞名,不過並不是美名,而是遠近聞名的陳情村、經濟薄弱村.....”茶坪村黨委書記楊德華講述了合併之初茶坪村的困難,“曾經的茶坪村山高人稀、交通閉塞,村級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為破解這些難題,村‘兩委'班子在鎮黨委的帶領下,立足村情,把基層黨組織作為核心和紐帶,在村裏探索實行‘黨建+'模式,增強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定期召開‘主題黨日+陽光議事會',堅持一事一議,不斷提升黨員幹部履職能力。”
張豪書記參加“書記有話説”銀杏産業主題院壩會
幾年前,茶坪村支部為了給鄉親們尋求一條致富路,選擇了部分村民跟隨企業外出學習考察銀杏産業,其中就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梁金坤,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外出,讓他成為了該村銀杏産業的推崇者、經歷者和受益者。“不用擔心技術、銷路也有保障。”在田間忙活的梁金坤,談起當初能選擇銀杏種植,老人話語間滿是自信。他説,家裏共種植銀杏8畝,日常管理就是他和老伴兩人,除了採摘銀杏葉的那段時間外,兩人基本不會找人幫忙,每年經濟收入可突破6萬元。
茶坪村是開江縣衛健局鄉村振興聯繫點。為進一步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壓實鄉村振興工作責任,開江縣衛健局負責人也多次到該村開展實地調研指導,爭取鄉村振興項目,如整治山坪塘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援該村積極融入“萬達開”經濟圈,與南雅鎮簽訂共建共用共同發展協議書,推動産業發展和規劃,謀劃銀杏、高粱套種連片發展計劃等。
“自駐村以來,我與村‘兩委'班子一道,全面摸排産業現狀和檢測土質水源,確定銀杏種植作為本村的發展重點,並制定《茶坪村集體經濟五年發展規劃》,立足資源條件,更新管理模式,實現了村民和集體‘雙增收'。”講治鎮茶坪村“第一書記”孫國金説道。目前,該村在土地利用方面,由村黨組織出面與外出農戶溝通協調,6年內無償把土地託管給銀杏種植戶,6年後可繼續託管,也可由農戶無償將土地連同銀杏樹收回經營,切實解決了120余畝土地撂荒問題。500余戶在家農戶種植了銀杏,銀杏種植面積超過30畝的大戶有20余戶,僅銀杏産業實現增收2萬元以上的達40余戶。
技術支撐 矮化葉用銀杏高效栽培技術已成四川省地方標準
鄧輝洪,作為一名引進的林業碩士,現任開江縣林業科研所副所長,國家林草鄉土專家、達州市第五屆政協常委、開江縣第十九屆人大常委。
鄧輝洪的工作起點是開江縣林業科研所,報到第一天就被安排到銀杏基地下鄉調研,當看到林農搭著梯子、頂著烈日,攀摘銀杏樹上摘鮮葉去賣既不方便還有摔傷的情形後,他暗自決定,一定要沉下心來做實事,為家鄉林業産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調研,他謀劃組建了科研小組,建立了葉用銀杏試驗田,探索適合本縣的葉用銀杏種植技術,從技術上支援貧困農民發展林業産業。
培育一個新産業是不易的,在産業發展初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農戶直言“你們那些理論有什麼用?我們當了一輩子農民,種樹比你們懂,搞這個産業是富不起來的!”但鄧輝洪和他的科研團隊沒有急於用語言反駁,而是去用行動證明。他每週都會去試驗田,銀杏苗葉的生長狀況、施肥、除草、排灌水乃至採葉全都在他掌握中。每年8月,是葉用銀杏采收的時節。為準確獲得第一手數據,他不顧三伏天的烈日炙烤,每天早上6點到11點,都要到試驗地持續開展長達5個小時的實驗觀測。
鄧輝洪觀測矮化葉用銀杏高效栽培技術實驗成效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標準化葉用銀杏基地開始試産,畝産達到了2000斤,畝産值3000余元,比其他種植戶種植的畝産高500斤以上。老百姓信服了,自發地加入葉用銀杏種植隊伍中來,僅在講治鎮全鎮就新發展葉用銀杏5000畝。
插播育苗密植移植園
銀杏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播種、扦插、根蘗和嫁接等,銀杏扦插育苗不僅可以節省種子、降低育苗成本,還可以加快苗木繁育速度和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硬枝扦插就是用木質化程度較高的1年生以上的枝條作插穗的一種扦插育苗方法,硬枝扦插後的常規管理要比嫩枝扦插容易得多。通過技術攻關,該鎮銀杏插播育苗密植讓大戶省了很多麻煩、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2020年,茶坪村局部約100畝的葉用銀杏基地因管理不善,在銀杏葉采收前夕突發葉枯病和炭疽病,鄧輝洪團隊利用專業知識現場處置,成功控制住病情及蔓延態勢,挽回經濟損失約30萬元,省科技廳將其確定為重大科技服務事項予以表彰。
目前,開江縣以講治鎮為主發展銀杏累計達10萬畝,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川銀杏之鄉”,通過連續幾年研究制定並向全省發佈推廣了四川省地方標準DB51 2645-2019《矮化葉用銀杏高效栽培技術規範》。
創新聯動 齊抓共管“新模式”促産業增收
作為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好的項目是拉動集體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是改善農村宜居環境的“千斤頂”,是推動農村産業升級的“發動機”。項目建設事關集體經濟發展全局,而項目庫的建設則是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講治鎮充分發動“黨組織推+公司投+專合社幫+單位扶+大戶帶”五大引擎,黨組織負責全面協調工作,包括政策宣傳、土地協調、矛盾糾紛化解以及對接公司收購等事宜;四川銀杏實業有限公司墊付種子、一年生銀杏苗、肥料、薄膜等資金物資投入;“專合社幫”負責栽種、管理等技術指導,以産業發展為動力,以集體經濟為載體,發揮集體優勢,匯聚集體力量,共用集體成果;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土地整理、幼苗栽種費用;幫扶單位提供項目、資金等扶持;群眾自付銀杏專用複合肥和薄膜費用,負責整地、挖溝、播種、中耕、除草、施肥等。目前,在茶坪、紅岩壩等6個村種植銀杏1.6萬畝,形成雁鵝壩-復興寺-紅岩壩-茶坪-馬驛溝-程家溝環形黃色銀杏産業帶。
目前,全鎮已發展銀杏基地11000畝,果用銀杏及銀杏景觀林2萬餘畝,銀杏種植農戶達6000人,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
種上銀杏樹 走向幸福路
據講治鎮副鎮長鄭棟元介紹,該鎮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高品質推進銀杏産業健康發展,積極與開江縣銀杏種植協會和縣上各部門單位協調,推動“開江銀杏”國家地理保護標誌的申報工作。力爭早日完成中藥材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中藥材溯源體系建設、農業標準化示範鄉建設、川産道地藥材認證等工作的初步規劃,將講治鎮銀杏産業園區打造成為全省銀杏現代林業園區,2025年建成全省葉用銀杏中藥材示範縣。(李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