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想邀請誰來當你的老師?”
“全紅嬋”“莫言”“姚期智”“張藝謀”……面對“教師共用”的話題,來自成都不同學段的孩子們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而這些孩子們的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將會變為現實。
4月13日,由中共成都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成都市體育局、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成都市教育人才服務中心承辦的“匯才共用 賦能興教”成都市教師共用中心啟動儀式舉行。啟動儀式上,成都市教師共用中心完成授牌,標誌著正式成立。同時,現場還為全市首批“共用教師”代表頒發了聘書,他們的匯集將構建起成都教育共用人才庫。據了解,目前該人才庫已吸納1665名教育行業內外的優秀人才入駐,其中包括在崗教師1107人、退休教師371人,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教授、能工巧匠、行業精英、勞動模範等187人。
為何成立教師共用中心?
主要破解教育人才發展的三大難題
啟動儀式上,成都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熊宗輝在主旨發言中,介紹了成立全市教師共用中心的初衷。其中,主要是為了破解教育人才發展面臨的三大難題。
他表示,一是要破解教育人才的結構性緊缺問題,努力解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和思政專業教師、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以及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教師的短缺和不足;二是要破解優質教育人才分佈不均的問題,來有效彌補鄉村學校與城市學校、名優學校與普通學校教育人才在數量和品質上的差距,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三是要破解優秀行業人才參與教育發展路徑不暢通的問題,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引入行業領軍人才、道德模範、職業工匠和企業代表等,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職業院校産教融合。由此探索出一套基於新時代教育人才發展的“成都方案”。
不僅如此,成都市教育局通過與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市科協、市文聯等部門和單位的合作,還將推出“城市共用課堂”,鼓勵體育、文化、旅遊、科技等領域開放教育資源,高位推動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用。
教師共用中心如何運作?
成立專業運營團隊,搭建共用資源平臺
據了解,目前,成都市教師共用中心設在市教育人才服務中心,已成立了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來搭建教師共用資源平臺。初步建立了教育人才的入庫、薦用、評價、退出等基本運作機制,為教師共用接下來的深度開展做好了充分準備。
不僅如此,前期,成都市教育局與市體育局、市文廣旅局等部門密切協作,對教師共用的服務對象、主體、目標、保障等反覆研究,共同商議共用中心的建設方案和人才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共用教師的主體是行業優秀人才、緊缺學科教師和名優教師。
接下來,教師共用中心將採用數字化技術,把學校需求、教育人才資訊、教師評價、學校考核、共用經歷等因素,用數據資訊來進行存儲和識別,通過優化運算為學校和教育人才提供智慧推薦,提高平臺服務的精準度。
共用教師如何管理?
嚴把入口關,建立人才入庫機制和退出機制
對於入駐的共用教師,教師共用中心將如何進行管理?又怎樣保證入駐教師的教學品質和師德師風規範?
對此,教師共用中心建立了四項機制,一是嚴把入口關,建立人才入庫機制,針對人才的不同來源,堅持“誰主管、誰把關”的原則,嚴格審核入駐人才和機構的資質,確保教育人才的可信度;二是優化薦用關,建立供需匹配機制,通過大數據賦能,為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搜索推薦和智慧推薦,幫助供需雙方實現互動式精準匹配;三是做實評價關,建立雙向評價機制,一方面通過學校對人才或機構的評價,形成人才評價星級,為學校選用共用教師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通過人才或機構對學校的評價,收集學校人才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為區(市)縣改進共用教師工作提供依據;四是嚴格退出關,建立常態退出機制,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對在教師共用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及時予以清退。
最後,對於學校來説,如果有相關用人需求,要怎樣才能將一名共用教師請進校園呢?
據介紹,這項操作對於供需雙方其實都非常簡單。作為教師共用的需求方,學校只需完成需求發佈、人員篩選、用工確認和教師評價即可走完整個流程。而作為供應方的共用教師,也只需要完成共用意願、求職申請和學校評價。
據了解,未來以政府或學校為主體,將通過共用平臺常態化遴選教育人才或購買教育資源服務。同時,教師共用中心也鼓勵公益性社會組織通過購買服務,支援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支援鄉村學校建設。(呂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