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16 13:57:2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跳蹬河村。李同周 攝
近年來,西充縣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創新“黨建+”模式,發揮組織優勢,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打好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組合拳”,促進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黨建+人才 育好鄉村振興“生力軍”
一場夜雨後,西充縣多扶鎮桂花村遠豐種養殖農民專合社的紅薯基地裏,松土、起壟、栽種、填土、澆水……80余名村民正在栽種紅薯,場面壯觀。
“每根紅薯苗留3片苕葉,橫栽,這樣才能均衡吸收養分,種出來的紅薯大小均勻。”在基地內,專合社負責人李志強正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這是他紮根西充發展農業的第6個年頭。
2017年以來,李志強先後在桂花村流轉土地4000余畝,在村黨支部引領下組建專合社,吸納354戶村民入社,成立南充舜之本農業有限公司,從事晚熟柑橘種植、生豬養殖和紅薯、油菜、水稻、小麥等糧油生産。“今年總産值近2000萬元,可帶動村民增收200萬元左右。”李志強信心滿滿。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西充縣,像李志強這樣的農業人才還有不少,他們在黨建引領下,通過參加農業培訓、參觀農業基地、外地學習考察等,不斷提高農業技術水準,成為耕耘在西充廣袤農村的“新農人”。
在仁和鎮丹桂埡村黨建大院,一場柑橘管護培訓正在進行。鎮農業服務站的技術人員對全鎮柑橘種植大戶、業主等進行疏果、施肥、修枝等技術培訓。
圍繞“微黨校”、黨群服務中心、紅色學習室等黨群活動場所,該村打造黨建大院,邀請鄉村振興優秀人才、農業技術專家等,常態化開展鄉村人才大講堂、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活動,依託“微黨校”建立由縣鄉領導幹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老黨員、致富能手及鄉土人才等組成的講師團,舉辦“鄉村人才大講堂”12次、培訓黨員1000余人次、鄉村人才2300余人次。
解決人才問題是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內在和必然要求。近年來,西充出臺《“西充英才工程”實施辦法》,形成“1+N”人才政策支援體系,完善人才引進長效機制,制定緊缺人才目錄,常態化推進“人才五進”活動等。目前,全縣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優秀農民等鄉土人才數據庫,入庫各類人才8000余人。建成鄉村振興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2個,與清華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建成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與中國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成農業專家大院35個。
黨建+産業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産業是發展的根基。在培育産業過程中,該縣立足實際,找準特色,注重黨建引領,構建現代農業“6+3”産業體系,農業産業發展欣欣向榮。
近日一大早,古樓鎮趙家廟村村民徐益劍早飯都沒吃,便匆忙來到桃園查看果實情況。“7月初是香桃銷售旺季,目前正是防蟲、防菌、補充養分的關鍵時候,不能掉以輕心。”
徐益劍是該村的老黨員,也是桃園網格管護責任人之一。在該村,共有桃園網格管護責任人近10人。在該縣香桃産業園區綜合黨委的組織下,黨員們帶頭扛起桃林管護等責任,協助解決栽種、管護、摘果、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趙家廟村位於西充縣百公里香桃産業帶。為助力香桃産業發展,該縣統籌鄉鎮、村(社區)、涉農部門、園區企業力量,成立香桃産業園區綜合黨委,建立園區企業黨支部13個。通過“幹部包村、黨員包片”的網格化責任包乾機制,劃分140個黨員責任區。園區企業黨支部與村(社區)黨支部結對共建,實現活動共辦、人才共育、産業共商。
“綜合黨委圍繞香桃産業,實行香桃産業統一規劃佈局、統一生産要素、統一技術規範、統一品牌經營、統一對外促銷的‘五統一’模式。”香桃産業園區綜合黨委相關負責人説。
産業發展到哪,黨組織就建到哪,黨建服務就延伸到哪。西充縣堅持“沿線拓展、全域輻射”,在産業振興示範帶沿線鄉村深入實施“雙軸領航”行動,打造基層黨建示範鄉村黨組織、示範農業園區黨組織等,以黨建引領農業高品質發展,實現産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黨建+集體經濟 激發鄉村振興“源動力”
在雙鳳鎮跳蹬河村,一座中式風格的農家樂——跳蹬河山莊傍山而建。登上二樓觀景臺,數百畝果園盡收眼底。
“2014年以前,這些地裏的雜草長得比人還高。”雙鳳鎮副鎮長、該村黨支部書記胡江介紹,曾經的跳蹬河村,全村無産業,增收無來源,發展無帶動,是遠近聞名的“三無村”。窮則思變,面對困境,該村以黨支部為主導,集中土地統一規劃産業,成立全縣第一個土地股份合作社——雙鳳跳蹬河村興旺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動員全村286戶村民通過土地入股、現金入股、集體資産入股的方式參與産業發展,按照供種、供肥、供藥、指導、銷售“五統一”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産、規範化經營。
“黨支部通過專合社把大家的力量聚攏起來,全村擰成一股繩發展産業。”胡江説,該村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果樹、蔬菜種植和林下養殖,並在園區內建起面積2000平米的跳蹬河山莊。村民們從分散的“小農戶”成為了産業鏈上的“小股民”,吃起了産業飯、旅遊飯。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60萬元,村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26萬元。
跳蹬河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産業、壯大集體經濟的做法,正是該縣深化基層黨組織引領産業發展“一建(領建專合社)二定(定發展規劃、定經營主體)三管(管集體資産、管培訓培育、管效益分配)”工作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該縣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兼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模式,通過“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百十工程”,以52個財政重點扶持村為軸心,帶動地域相鄰、産業相近村共同發展,培育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村3個、10萬元村38個。今年以來,組織開展集體經濟專題集中培訓5場次、培訓鄉鎮(街道)分管負責人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近300人。全縣295個行政村均通過黨支部帶動成立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以“黨支部+專合社”模式助力産業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持續增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