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標準農田 做大做強有機産業 堅持數字賦能|有機西充“糧袋子”更充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23 06:57:17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建設高標準農田 做大做強有機産業 堅持數字賦能
義青觀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內,金燦燦的油菜花倣若一幅金色油畫。李同周 攝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是建設農業強縣的頭等大事。近年來,西充縣嚴格築牢糧食安全底線,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連片打造35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在讓老百姓吃好的同時,西充更關注吃得健康。全縣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有機生産基地達到106個、25萬畝,有機農業年産值佔全縣農業總産值60%以上,有機規模居西南第一,並成為首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産基地、首批國家有機産品認證示範縣。
藏糧于地 建設高標準農田54.13萬畝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的根本舉措。西充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打造35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保障和穩定糧食産能的重要載體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力抓手,集中打造了一批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設施完善、優質高産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農田,為保障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在常林鎮金祠寺村,西充縣魚米之鄉項目糧油基地內,麥苗青青、菜花金黃,曾經一塊塊分散的小田變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變成了平地,田間地頭多了一條條産業路、灌溉渠。
“過去我們這的田地零星散亂、形狀不規整。地勢矮的田地容易受澇,地勢高的田地又容易受旱,耕種困難。”金祠寺村黨支部書記楊俊感慨,高標準農田整治後,村裏的農田徹底變了樣,田成塊、地平整、路相通、渠相連,大大改善了耕種條件。
據悉,該縣魚米之鄉項目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4萬畝,規劃區域涉及6個鄉鎮33個村(社區),輻射帶動全縣發展稻魚綜合種養5.6萬畝。2022年,基地增産優質水稻約2200噸、水産品2000余噸,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糧漁雙贏”,成為市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魚米之鄉項目是我縣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35萬畝糧食安全産業帶的重要內容。”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打造糧食安全産業帶的基礎和關鍵,該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著力優化田塊佈局,堅持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提升機械作業能力;比照丘區農機作業條件,新建産業路、機耕路;完善田間渠係,配套蓄水設施,推廣節水灌溉等。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目前,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54.13萬畝,2023年將新(改)擴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建成區域內,農田排灌能力達80%、農機作業能力達70%,增加糧食生産能力560萬公斤,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全縣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藏糧于技 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業增效
農業強縣,提升糧食産能是首要任務。西充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圍繞技術、種子等關鍵環節,不斷改進農業生産技術,全力以赴提高糧食産量。
“勤澆水,溫度較高時每天澆兩次,溫度過低則需蓋拱膜……”近日,在西充縣常林鎮錦屏山村水稻暗化催芽機插秧育秧技術示範田,秧盤內已冒出點點新芽,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正在向村民講解育秧期技術要領。
據悉,水稻暗化催芽機插秧育秧技術採用基質硬碟暗化育秧,是該縣農業農村局今年創新推廣的育秧模式,所育秧苗出苗整齊,根系發達,與傳統育秧方式相比,可大大提高生産效率和秧苗存活率,減少病蟲害發生,節肥節水,降本增效。
在鳴龍鎮回龍場村小麥全程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示範地,一塊塊麥田鬱鬱蔥蔥,麥浪隨風起伏。該基地播種10個小麥品種,面積共20余畝。技術人員運用小麥全程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在基地種植多個小麥品種進行田間對比實驗,篩選出高産、優質、高抗且適合該縣種植的品種,在全縣推廣。
在西充縣義青觀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金燦燦的油菜花在廣袤田野不斷延伸,倣若一幅金色油畫。園區採用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技術,因地制宜實行“稻-油”輪作,農業公司、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合理利用冬閒田種植油菜,既增加糧油總産量,又有助於地力培肥,為水稻豐收打下基礎。
一項項新技術、新模式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産量,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實現了不誤農時、不誤農事,促進糧食産能穩步提升。2023年,西充縣堅持“穩面積、穩産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産、提自給率”的“兩穩、兩擴、兩提”糧食生産總要求,播種小春糧食22.06萬畝,預計總産量6.3萬噸;計劃完成大春糧食總播面64.3萬畝,預計總産量26.2萬噸。
為搶抓農時,確保全年糧油“雙增”,該縣按糧油作物種類將生産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村(社區)、組,落實到戶和田間地塊,建立領導幹部包片、技術幹部蹲點的糧油生産服務機制,分區域分種植制度為農戶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技術服務,抓好農資調劑供應,強化物資保障,開展農資市場打假專項行動等,切實做好小春作物病蟲草鼠害監測預警、防控工作,大力推進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為糧食生産全程護航,確保實現全縣糧食生産目標,促進農民增收。
數字賦能 萬餘臺智慧農機跑出春耕“加速度”
眼下,忙碌的春耕生産全面展開,作為全省10個智慧農機裝備提升示範區項目實施地之一,智慧農機助力春耕生産成為西充今年一大亮點。全縣39家農機專合社的1萬餘臺(套)智慧農機在田間地頭往來穿梭,跑出了春耕生産“加速度”。
近日,在關文鎮塔水橋村南充市濤哥哥農業有限公司豆玉複合種植基地,裝有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氣吸式北斗導航精播機正在進行播種作業,隨著機械隆隆而過,一粒粒飽滿的大豆、玉米種子便躺進鬆軟的泥土裏。
據介紹,氣吸式北斗導航精播機每一個播種口都安裝有紅外報警器,在導航系統螢幕上,清晰顯示著提前規劃好的播種路線和行距,精播機按照既定路線精準播種。
“憑藉北斗高精度的定位能力,駕駛員基本不用操縱方向盤,通過導航系統自動控制,便能一次性完成玉米、大豆播種以及施肥作業,省時又省力。”南充市濤哥哥農業有限公司種植項目負責人羅夢雅介紹,氣吸式北斗導航精播機每小時能完成10畝左右的播種任務,極大提高了播種效率,由於安裝了紅外報警器,可有效避免重播、漏播現象。與傳統農機相比,氣吸式北斗導航精播機依託智慧技術可保障作業品質、提高作業效率,同時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實現了舒適化操作。
趙建平介紹,為提高種植效益,破解農業生産成本高等難題,該縣建設了智慧農機+綜合農事服務綜合體,把全縣農機納入智慧化管理,通過農機智慧服務手機APP,實現“找農機、找農活、找機手”網路化、一站式無縫對接。目前,全縣39家農機專合社,1萬餘臺機具,500余名機手資訊,24家農機維修、配件銷售網點全部進入平臺,實現了智慧化管理。2022年網上服務交易2378單、作業面積120萬畝。
同時,該縣積極做好社會化服務,拓展農業託管、農資配送和農機維修“三大”業務,扶持發展農機專合社,大力開展農資、育苗、機耕、機播、機種、機收等各類培訓,建立各類社會化專業服務隊伍,全力構建“主體多元、市場運作、競爭有序、服務優良”的農業生産社會化體系,打造集産前、産中、産後全鏈條的服務園區。
2023年,全縣新培訓機手200人次,全縣農作物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覆蓋面積18萬畝,綜合機械化水準達49.49%。(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