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縣栗子坪彝族鄉孟獲村位於雅安市最南端,面積79.43平方公里,轄2個村民小組,共125戶705人,有黨員23名。孟獲村黨支部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團結帶領各族群眾共建共治共用,充分利用民族特色,引導群眾參與景區建設,實現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群眾物質生活條件;在傳承民族歷史的同時,摒棄落後文化,推動移風易俗,滿足群眾精神富足需要,提高群眾認同感和向心力,實現以旅遊帶動民族地區走向共同富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
共譜民族團結進步“曲”,共建農旅融合發展新平臺
立足機遇優勢,建好彝家新村。依託景區開發與2013年“4.20”蘆山地震災後重建項目,建成了富有彝族特色的彝家新村,在極大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同時,為今後發展旅遊打下堅實的基礎。
立足生態優勢,建好孟獲景區。堅持以良好的高山生態環境為基底,立足交通區位和生態人文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集“休閒度假、生態觀光、避暑康養、文化體驗”于一體的孟獲城景區,爭創四川省旅遊度假區,構建川西地區特色旅遊新高地。
立足景區優勢,建好農旅項目。重點依託孟獲景區發展,著力在項目建設上下足功夫,推進建設集“種養互補、農業觀光”為一體的農旅觀光項目,打造生態牧場基地1個、高山蔬菜基地1個、草科雞養殖基地1個、生態觀光廊道1條,不斷培育農旅融合發展優勢。
立足文化優勢,建好文旅地標。依託彝族特色文化,收集整理彝族民歌《敬酒歌》《迎客歌》等,編排彝族特色舞蹈“達體舞”,大力舉辦火把節、彝族年專題文藝活動、體育賽事等,在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同時,不斷提升群眾、遊客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奮力打造彝族風情文旅體驗重要目的地。
“過去,我們這個民族村很窮,年每人平均收入幾千元,是旅遊帶動我們致了富。”孟獲村黨支部書記沈永學感激地説,自從四川省能投集團旅遊公司進駐孟獲城景區開發,孟獲村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每家都吃上“旅遊飯”,每家至少有一個人在景區工作或從事旅遊相關工作。同時,景區租賃群眾的安置房開發民宿,為每戶帶來每年2萬多的收入。另外,遊客多了,老百姓發展起高山綠色蔬菜或者高山臘肉等特色産品,遊客非常喜愛,現場購買,僅出售高山蔬菜全村群眾年收入就超百萬元。多項穩定收入相加,群眾的每人平均年收入早過萬元大關,都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支大爾子,今年36歲,是孟獲村一組村民,19歲就出門打工,全國到處跑,從事建築勞務工作。“孟獲城景區發展起啦,感覺很有前景,就不想出門了。在家附近發展,既可以就近掙錢,又可以照顧家人。” 支大爾子説起回家鄉發展,一臉幸福。
2022年,支大爾子就在孟獲城景區門口處搞起了餐飲+超市,並解決4個當地老鄉就業(廚師8000,小工3000)。餐飲主要是賣當地特色黃牛肉和高山綠色蔬菜,超市,不但賣日常用品,還主要銷售當地老百姓的臘肉、野菌等産品,今年1至8月,營業超過80余萬元。“今年景區租我們的房子有2萬3千多,老婆在景區搞保潔有3萬多的收入,加上餐飲超市和馬幫運輸的收入等,家庭收入已經過了10萬元。” 支大爾子高興地説。
歐健,是回鄉創業典型,也是孟獲城遠近聞名的民宿老闆。2006年他川師大畢業後,在成都從教10年,2017年辭職回家創業。“當老師的時候,喜歡旅遊,到處走,後來發覺孟獲城的旅遊資源比很多景區優勢大,發展空間大,抓住機會,定會有所收穫,所以就大膽辭職回家創業。” 歐健感慨地説,辭掉鐵飯碗回家創業,父母親和兄弟姊妹都反對,他就一個一個給他們作思想工作。當時,孟獲城旅遊才開始興起,遊客來了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留不住遊客,景區硬體差,急需發展。於是,歐健就租景區門口群眾的安置房搞起了餐飲和民宿,這樣就留住了很多遊客。
“我們的經營理念是把遊客當朋友,回頭客很多,客人介紹的客人也很多,生意一直不錯!”説起經營, 歐健非常高興。他為遊客提供石棉燒烤、當地臘肉、高山蔬菜,讓遊客在孟獲城耍得開心、吃得安逸、住得舒適。
共唱民族團結進步“歌”,共治農旅融合發展新環境
一張“網”,構建基層治理網格化新模式。以“一網、三治、三定、四強”為主要內容的“1334”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縱深發展。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化責任體系,構建五防兩保、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工作相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全面凈化旅遊發展週邊環境,有效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遊客安全,促進全面發展。
一份村規民約,引領移風易俗新風尚。依託“1314”工作法(即形成1份《村規民約》、開好3級會議、制定1套監督機制、抓好“4類”人群),積極穩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和鼓勵群眾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自發抵制高價彩禮。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全村已涌現自覺抵制高價彩禮案例6起,取消“喬遷宴”、“升學宴”案例8起,喜事新辦案例5起,喪事簡辦案例3起,社會民風得到切實轉變。
一個調解場,開創社會治理新氣象。邀請精通彝族習慣法、公正不阿、德高望重的彝族“德古”處理矛盾糾紛,及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減少治安隱患。自推行“德古”調解以來,已成功化解婚姻糾紛32起、民事糾紛57起、鄰里糾紛16起、土地糾紛11起,調解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有力維護社會穩定。
一支隊伍,打開“景警”融合新局面。建立由鄉政府、景區管委會、派出所以及孟獲村組成的34名景警融合發展孟獲衛士服務隊,在為景區遊客提供交通疏導、旅遊諮詢的同時,還為孟獲村群眾提供治安巡防、糾紛化解等服務,切實構建了“景中有警、安全滿格”新局面。
原全國人大代表毛珍芳説:“孟獲村現在的鄉風文明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百姓爭田邊地角,糾紛多;不講清潔衛生,陋習多,特別是我們彝族的女娃娃,由於受舊思想影響,過去讀書非常難,以致于成年了很多女孩子都不會説漢語寫漢字。自從景區開發啦,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群眾的素質也大力提升了。相鄰之間和和睦睦,糾紛少了。家家戶戶都重視教育,條件較好地家庭都在城裏買房送娃娃到城裏讀書,條件差一點的也在鄉鎮讀書,小娃娃不論男女從小既會彝語又會漢語。過去這裡家庭比的是誰家的勞動力多、錢多,現在比的是誰家的大學生多、前途大,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過去這裡流傳著‘有女不嫁孟獲村’的俚語,現在卻變成了‘嫁到孟獲村,立即變富人’,今天的孟獲村成了女子成家的嚮往之地。”
共促民族團結進步一家“親”,共用農旅融合發展新成果
實現了群眾增收致富。農戶的收入由傳統種養殖業到如今的轉變,通過房屋租賃、景區務工、流轉土地林地、經營餐飲民宿、線上線下銷售農特産品等方式,農戶收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測算,2022年農戶每人平均收入為2.8萬元,較景區開發前2018年的1.2萬元,增長了134%。如今該村80%的農戶開上了小轎車,40%的農戶在縣城購買了商品房。
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通過不斷整合、挖掘各類資源,建成“彝家特色産品交易市場”1個、停車場1個、售貨亭13個,獲得92套廉租房的租賃權。2022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較2021年增長近40萬元,預計2023年將突破60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榮獲“雅安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量獎”。
實現了村景互利共融發展。按照“建設景區、服務景區、依靠景區”的總體思路,近年來孟獲村無論是從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各方面的硬體,還是群眾的精神面貌、思想意識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景區也更加成熟、穩定地發展。據統計,今年以來孟獲城景區已接待遊客11萬人次,較往年同期增加了139%。越來越多的遊客到孟獲村來感受彝族風情的洗禮,當地彝族同胞更是深切體會到“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氛圍。(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