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世界最美高原濕地國家名片——阿壩州高品質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

來源:美麗阿壩 時間:2023-07-19 14:34:30 編輯:曾青瑤 點擊:
7月18日,由中國報業協會少數民族地區報業分會主辦,中國報業協會少數民族地區報業分會副秘書長單位——阿壩州新聞傳媒中心承辦的“阿壩70·地市州報社社長(總編)‘探秘熊貓家園尋遇凈土阿壩’大型採訪活動”走進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高寒濕地草原”的若爾蓋大草原。只見黃河浩浩蕩蕩自天邊而來,留下寫意的一彎;水草豐茂的花湖邊上,黑頸鶴低飛盤旋嬉戲;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牛羊悠閒地吃著青草……穿行於此,阿壩州深入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的畫面是那樣生動而真切。

若爾蓋國家公園地處我國三大自然區的交錯過渡地帶,橫跨四川、甘肅兩省,孕育著75%以上的青藏高原特有高等植物。國家公園創建區總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區8336平方公里,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60.28%,均在阿壩州境內。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阿壩州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這方熱土上的人們,正懷揣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奮力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全力打造世界最美高原濕地國家名片。
“國”字公園譜生態新篇
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濕地涵養著流經這裡的黃河干流,被視為我國的重要水源地之一,蓄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為黃河上游提供約30%水量,有著“中國西部高原之腎”的美譽。為保護這塊黃河“蓄水池”,黨中央一次次將目光投向這裡:

2016年8月,四川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晉陞“國家級”;2019年12月,我省啟動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各項工作翻開新篇章;2021年10月8日,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建設跨川甘兩省的若爾蓋國家公園,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帶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棲息地。
2021年11月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中國將陸續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0%,把約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重點建設三江源、青海湖、若爾蓋、黃河口、遼河口、松嫩鶴鄉等濕地類型國家公園,實施全國濕地保護規劃和濕地保護重大工程。”2022年5月,四川與甘肅共同創建的若爾蓋國家公園獲批,若爾蓋國家公園納入了國家公園整體佈局,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準生證”。
俯瞰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立於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聽從號召自上而下,強力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阿壩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不等不靠、先行先試、敢闖敢幹的優良作風,圍繞創建區內濕地生態修復、土地沙化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等10大類任務,部署了黃河干支流水生態保護修復、黑河濕地生態修復等17項工程,確保國家公園建設有規可循、有序推進,力爭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中,展現阿壩擔當、貢獻阿壩力量、打造阿壩樣板。
7月18日,記者沿著國道248線一路西行,穿過黃河九曲第一灣,便來到了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黑頸鶴最重要的繁殖地——若爾蓋濕地花湖。花湖內開滿了鮮花,恍如仙境,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而巡護員如科正穿梭在遊客中間,拿著望遠鏡觀察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一舉一動。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是唯一繁殖、生活在高原的鶴類,被譽為“珍禽之冠”。如科説,每年進入春天,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白雪漸漸消融,黑頸鶴就從雲南、貴州等地出發,回到家鄉阿壩,在若爾蓋繁衍生息。
據介紹,近年來,若爾蓋縣把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高寒泥炭沼澤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物種作為主要保護對象,持續實行禁牧、輪牧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治理措施,把高原濕地打造成候鳥理想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如今,通過系統治理修復,花湖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面積擴大了435公頃。”若爾蓋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説。基於日益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若爾蓋成為越來越多野生動物的樂園,而這只是啟動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以來的諸多變化之一。
“濕”情畫意煥濕地新彩
擁有廣袤的高山草原和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濕地,很難讓人把“沙化”與若爾蓋聯繫起來。“這些地方以前連片的山都是流沙,經過不斷治理,現在已經變成了綠洲。”在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西倉村黨支部書記索郎達吉指著綠意盎然的嘎東山梁告訴記者。以前的荒坡如今已被高山柳沙障編成的網圍欄覆蓋,將沙化地牢牢“鎖”住。
近年來,面對土地沙化嚴峻挑戰,若爾蓋縣因地制宜進行了沙化治理。“我們採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管護’綜合治理措施,達到了‘一年阻風固沙,兩年植被恢復,三年苗木成活,四年連續管護,五年灌草結合’恢復效果。”若爾蓋縣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12345沙化治理法”有效遏制了若爾蓋土地沙化趨勢,減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水源涵養能力,增強了草原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同時也實現了固土保肥、碳氧平衡,“增綠、補氧、添景”目標。
為探索更有力的濕地保護措施,眼下,若爾蓋國家公園的創建工作也按下了加速鍵。
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密集推出。編制《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若爾蓋草原濕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印發《阿壩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和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30)》,明確了黃河流域保護治理和高品質發展十年路徑;建設專班,及時掌握相關政策和工作動態,積極爭取政策、資金、項目和要素支援;圍繞“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品質發展”原則,在保護好自然生態、維護好生物多樣性、管理好國家公園的同時,推動産業轉型……
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力爭把阿壩州建成黃河上游生態保護的先行區、流域治理的排頭兵。但是,如何在生態優先前提下切實保障好民生?新課題擺上案頭。
形勢倒逼下,阿壩州逐步探索出“通過子女讀書、教育,讓保護區原住民三分之一從事其他行業;依靠扶貧政策和發展旅遊業,讓保護區原住民三分之一轉變為草原生態保護者;通過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型,讓三分之一原住民實現産業升級”的“三個三分之一”戰略部署。
同時,阿壩州全面推動國家公園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成功打造紅原雅克音樂季、黃河大草原旅遊文化節等生態文化旅遊的著名IP。此外,試點建成若爾蓋卓坤、阿壩麥爾瑪、紅原若先等光伏電站,每年帶動群眾增收244萬元,並出臺相關政策,以紅原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為試點,進一步提升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程度。
如今,推動建設跨川甘兩省的若爾蓋國家公園,為“出川清水向東流”貢獻自己的力量已成為阿壩兒女的共識。
不得不説,正式設立後的若爾蓋國家公園,在致力於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上,每一步都是新的開拓。
“全靠黨的好政策,讓沒有文化的我能不愁吃穿。”若爾蓋縣降扎鄉求吉村尼哇寨村民扎拉達吉是村裏的森林管護員,每月有固定的公益性崗位補助。
幾年前,扎拉達吉借助産業扶持資金3.18萬元,加上自籌資金2.02萬元,在降扎鄉集鎮路邊開了一家名為“有滋有味”的川菜館。因其味道好、服務優,餐館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現在生態好了,遊客越來越多,有機會我還想擴大餐館規模。”扎拉達吉樸素的話語折射出深刻的變革正在若爾蓋發生,而成效寫在了草原上,更寫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澤英 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