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三炒三揉”為鄉村振興注入“養廉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1 16:36:22 編輯:張嘉鈺 點擊:
首屆“汶川之南有好茶”採茶節活動開啟了以茶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汶川縣紀委監委為促進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邁向新臺階,也隨之另辟蹊徑,將制茶“三炒三揉”工藝融入紀檢監察工作中,為防範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注入“養廉茶”。
一炒一揉散發監督中的“水分”
“請問你們村2022年實施了哪些項目?項目建設內容是什麼?項目施工單位是哪個?項目資金有多少?是否完成報賬……”在汶川縣水磨鎮2022年紀檢工作總結會上,鎮紀委書記董曉潔向參會的各村社紀檢幹部現場提問。

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一直是群眾關心關注的焦點,也是近年來幹部違規違紀問題較為集中的領域。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監督的難題,用好村級紀檢監督力量是關鍵,然而,大多數村級紀檢幹部對自己職能職責定位還不準,在監督工作中基於自己是本村村民,不敢直面指出問題,導致監督成效不顯。為破解這一難題,汶川縣推行鎮、村級紀檢幹部交叉檢查工作機制和村級紀檢幹部年度總結評議制度,通過互督互學強弱項、補短板,鞏固提升業務能力,同時將村集體“三資”管理、項目建設監督等工作納入年度總結評議現場“必答題”,並現場接受點評和民主評議,讓“炒制”的溫度夠高,揮發多餘的“水分”,散發監督的“本味”。
“我沒想到還要對村上項目了解這麼清楚,我以為監督就是平時去看在修沒有,修好了驗收報賬就行了,沒想到要事先了解,做到全過程監督,今後我一定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監督力度,不能讓項目建設在我的眼皮底下出問題。”汶川縣水磨鎮郭家壩村紀檢委員余德碧在會上進行了履職表態。
二炒二揉卷緊監督中的“發條”
“你們村集體經濟項目1個,資金360萬元,是什麼項目呢?建設內容是什麼?收入2400元是什麼錢呢?”在開展鎮、村交叉檢查工作中發現“三務公開”不詳細的問題時向被督查村提問。
針對在檢查中發現部分村(社區)“三務”公開參差不齊,內容模糊,群眾難理解的問題,汶川縣及時復盤、剖析問題産生原因,制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村級黨務、村(居)務、財務公開工作的通知》,緊盯群眾最關心的村集體“三資管理”、項目建設等問題,明確公示內容,統一規範財務公開模板,條理式細化收入、支出,讓群眾清楚村集體收入來源、支出明細;針對項目公開籠統、粗獷,群眾只知道項目名稱和項目資金總額,不知道建在哪和建設內容等問題,統一規範項目建設公開模板,明確項目名稱、資金來源、建設內容、施工進度、報賬進度、推進照片,進行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後動態公開;明確公示責任人,做到“三務”分別有人負責,同步用實“指尖陽光村務”微信群,讓基層“小微權力”在制度約束和社會監督的反覆揉捻間卷緊“發條”。
“以前財務公開寫的‘借’和‘貸’,我分不清哪個是收入,哪個是支出,現在直接寫的收入、支出,每一筆都寫的很清楚,一下就看懂了,而且項目還寫了修好長、好寬、修在哪,還有照片,看起來一目了然。”縣紀委監委督查組在抽查“指尖陽光村務”運作情況時,映秀鎮中灘堡村村民何大姐翻看手機説道。
三炒三揉祛除監督中的“頑疾”
“各鎮紀委,現將《第二季度監督檢查工作任務清單》下發你們,請按照清單內容及時開展監督並反饋監督情況報告……”為壓實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最後一米”,汶川縣聚焦鎮、村紀檢幹部監督力量,實行監督工作派單制度,縣紀委監委將省、州、縣重點工作細化成清單,每個季度向各鎮紀委派單,並建立監督發現問題和整改臺賬,各鎮定期向縣紀委監委報告監督整改情況,逐步形成每週督查、每月總結、季度彙報、年度評分的長效監督機制,實現了監督發現問題閉環管理,讓日常監督“根穩型正”。
截止目前,汶川縣水磨鎮紀委發現農戶建房申報程式不規範問題1例,約談黨員幹部3人,並在全鎮範圍內進行了通報,起到了很好警示作用,也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紀律保障。
“盛事有我,監督助力,我們圍繞護航鄉村振興盛事,在跟進監督上發揮了作用,感到非常高興。今後,我們會繼續發揮監督作用,讓全縣群眾品嘗到鄉村振興這杯湯亮色‘清’的好‘茶’。”汶川縣水磨鎮紀委書記董曉潔在開展鎮村交叉監督後表示。
針對日常監督發現的普通問題,汶川縣將積極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把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細化為提醒談話、批評教育、函詢、責令作出口頭或書面檢查等措施,及時對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幹部進行談話提醒,提氣祛寒,防微杜漸。(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伍排勇 汶川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