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樂山市夾江縣境內的東風堰入圍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今年是該工程修築360週年。12月20日,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水潤中國·從東風堰出發——對話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就在這裡拉開序幕。
未來半年左右的時間裏,國內及省內主流媒體將從東風堰出發,探訪國內多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並聯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所在地媒體,深度挖掘各地在水利遺産保護與利用領域的經驗和成效。
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尋路問道之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四川智媒調研基地”揭牌 圖據主辦方
聚焦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在當天啟動儀式上,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和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共同揭牌“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四川智媒調研基地”。該基地旨在立足媒體傳播優勢和高校科研優勢,共同記錄、見證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之路,講好新時代四川水利故事。
西元1662年,夾江當地群眾採取竹籠裝卵石的方式,在青衣江汊流進水口修築了東風堰的前身毗盧堰,引水青衣江水灌溉周邊農田,是巴蜀地區無壩引水灌溉工程的代表。經歷多次改擴建,東風堰不僅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修建的引水幹渠、附屬渠道工程、治水與管理碑刻,還與鄰近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岩石窟造像群實現了完美融合。
啟動儀式上,舉行從東風堰取水儀式 圖據主辦方
目前,東風堰有效灌溉面積達7萬餘畝,是夾江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準“天府糧倉”的重要支撐。因其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2014年,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宣佈將東風堰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也是四川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
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後,在水利部、水利廳的指導下,夾江縣先後啟動實施了東風堰世界遺産範圍劃定、工程保護維修、綜合開發利及品牌宣傳打造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東風堰——千佛岩景區已成為川內知名景區之一。
截至目前,四川已有三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總數位居全國前列。繼東風堰之後,四川都江堰、通濟堰也分別於2018年、2022年入圍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全國範圍內,已有世界灌溉工程遺産30處,數量為世界之最。(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