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9月12日,在雙流區黃水鎮文武社區4組的稻田裏,3台大馬力聯合收割機正在金色的稻浪中來回穿梭,一塊2畝多的田,不到二十分鐘收得乾乾淨淨。機器過後,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切割、脫粒、裝車……在勇洪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農機手劉長洪行雲流水般熟練操作下,不僅將水稻收得乾乾淨淨,收割機尾部的粉碎機還把稻草切成碎末,均勻地鋪撒在田地裏。
金秋季節,在雙流區黃水鎮,人們在奮力阻擊疫情的同時,也在這片沃土上如約展開豐收畫卷,雙線作戰收穫戰果。
“按疫情防控要求,要減少人員流動,村民們足不出戶,秋收進度卻耽誤不得,這些現代化大機械就是最好的幫手。”黃水鎮副鎮長彭勇科告訴筆者,全鎮水稻種植面積10000余畝,水稻收割已進入尾聲。“前期已收割6000余畝,現在田裏還有4000來畝未收,計劃20天內,完成全部水稻的收割。同時,全力以赴保證秋菜生産,為疫情期間的保供作出貢獻。”水稻顆粒歸倉、秋菜確保産量,彭勇科底氣十足。
彭勇科表示,為確保糧食顆粒歸倉,黃水鎮在10天之內協調了6台水稻收割機,統籌管理農機區域作業。通過點對點幫收,提升單機作業效率,確保人歇機不停;本地機械力量不足的,儘量在鎮域內、村域內統籌解決,及時開闢綠色通道,做到點對點閉環作業,減少人員接觸。同時,根據作物成熟時間差,實現鎮內、社區內錯峰收割。
金浪翻滾,稻穀飄香。在黃水鎮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楠柳社區、楊公社區、文武社區、桃莢社區,肩負起秋收任務的幹部群眾格外忙碌,他們利用聯合收割機搶收成熟的水稻,實現萬畝水稻顆粒歸倉。同時,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完成糧食豐産、秸稈禁燒“雙目標”。
9月1日至9月3日,疫情防控期間要求居民居家管控。9月2日社區在開展社會面管控排查時,發現桃莢6組有居民聚集,社區工作人員立即上前要求村民返回家中,6組村民反映,需對水稻進行收割,因處於疫情管控期間,工作人員勸導居民先行返回家中,待9月5日解除管控後再行收割水稻,但居民情緒激動,不聽工作人員勸導,社區黨委在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村民進行勸導,並聯繫勇洪農機合作社人員落實收割機收割。9月5日因開展第二輪疫情防控,社區在落實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聯繫勇洪農機合作社進行秋收,防疫秋收兩不誤。自進入9月以來,黃水鎮水稻已大部分成熟,由於遭遇高溫酷熱天氣,收割進度受阻。看著一年的辛勞有可能最終化為烏有,桃莢社區村民林林憂心忡忡,期盼能夠得到政府的幫助。桃莢社區黨委書記余朝偉,為林林、林其洪等5戶村民家收割水稻25畝。
“全鎮10000多畝水稻已經收了一半多了,6台收割機都在地裏忙活呢。”坐在駕駛位上,農機手劉長洪額頭上汗珠密。“為村民們收糧,不光要憑農機駕駛證上崗,還必須完成全部輪次核酸檢測。”
水稻收割期間,黃水鎮強化田間秋收人員管理,嚴格查驗核酸檢測、身份、車輛等資訊,並進行登記造冊。錯峰下地,分散幹活,外出生産不扎堆、不聚集、做到勤洗手、勤換衣、勤消毒。確保疫情防得住、糧食收得回。
“因為疫情找不到人下田收割,我這心裏火急火燎,就怕稻子爛在地裏,多虧你們來幫忙,黨的幹部就是好!”種糧大戶鐘冬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因為疫情,找不到人下地收割,地裏待收割的1000多畝水稻成了他的心病。就在這時,社區的“保收隊”主動聯繫,派來了農機,不但把水稻收回了倉,還幫他聯繫協調車輛通行證,確保他收穫的稻穀能跨區域到崇州快速風乾。
為積極應對疫情給全鎮秋收工作帶來的困難和影響,黃水鎮針對隔離人員及特殊群體秋收難,以13個社區(村)為單位,成立了13支“保收服務隊”,集體公佈求助電話,全力助農秋收。
“在社區裏,誰家農活忙不過來,誰家有親人處在隔離期,缺勞力、有困難,我們就到哪兒幫助解決。”余朝偉説,他深知秋收在鄉親們心中的分量。
黨旗飄揚,黨群連心,一股暖心的力量在黃水鎮廣闊的田野間匯聚。截至9月12日,己收割6200余畝,全部收割完成預計在9月30日左右。戰疫情,保秋收;稻穀香,豐收忙。來之不易的收穫,是對一年辛苦的最好褒獎;豐收的笑臉,給黃水帶來了更多自信和力量。(楊顯雲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