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公佈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名單,確定了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成都經開區綠色汽車産業近零碳排放園區、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等17家試點園區,標誌著試點建設申報評審階段任務完成,進入全面建設實施階段。通過“八問八答”的形式,您將詳細了解四川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的方方面面。
問題一:近零碳排放園區是什麼樣的?
答:近零碳排放園區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新形勢下,推動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形態,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為突出導向,以産業低碳化、低碳産業化為發展方向,以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為核心,以技術研發應用為支撐,通過調結構、上工程、推技術、促交易、強管理等各種手段的有效組合,最終實現園區碳排放逐漸趨近於零。
近零碳排放不是不排放溫室氣體,而是在高品質發展路徑下,逐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斷降低單位産值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使園區碳效能效具有先進性和引領性。並非所有園區都具備建成近零碳排放園區的基礎和條件,應充分考慮園區溫室氣體的排放體量、演變趨勢和減排經濟技術可行性。
問題二:為什麼要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
答:園區既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需園區強化低碳産業支撐,也需園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有效抓手,是有序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産業的重要體現。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綠色低碳産業聚集區,四川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有利於發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優勢,提升園區電氣化、清潔化、綠色化水準;有利於吸引和聚集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綠色氫能等綠色低碳産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出口産品綠色競爭力;有利於示範引領梯次有序協同碳達峰和碳減排,打造一批綠色低碳典型場景和優良實踐案例,提升區域綠色影響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近零碳排放試點工作。省委《關於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決定》明確,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示範。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近零碳排放試點建設。《四川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鼓勵省級及以上開發區開展近零碳排放方案編制工作,推進建設一批近零碳排放開發區;按照減源、增匯和替代三條路徑,開展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四川省鞏固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行動計劃(2022—2023年)》要求,開展零碳或近零碳試點示範,將“實施低碳(零碳或近零碳)試點示範工程”作為十大重點工程之一。
問題三: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名單是如何形成的?
答:四川作為經濟大省,省級及以上園區超過100家。不同園區面積大小、發展階段、産業特徵、能源結構、能效水準等均存在較大差異。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2022年4月24日印發《關於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工作的通知》,發佈《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啟動省級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
試點名單的確定經歷兩個階段:一是組織申報階段,由各市(州)生態環境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組織有意願且符合條件的園區報送申請表,經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同意後,園區組織編制試點建設方案,並由所在市(州)生態環境局、經濟和資訊化主管部門初步審核上報。二是確認名單階段,由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組織專家對試點建設方案進行評審,結合專家評審意見和公示情況,確定試點建設名單。
試點園區均為《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收錄開發區及其他省政府批復開發區的全域或部分區域、國家級新區的産業功能區。試點建設主體為開發區(園區)管理委員會。
問題四:17家納入試點的近零碳排放園區有何特徵?
答:納入試點的園區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空間分佈廣,區域聚集度高。試點園區分佈在成都、攀枝花、德陽、廣元、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宜賓、涼山11個市(州),其中成都市最多(5家)。成都平原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和攀西地區均有覆蓋,其中成都平原經濟區多達10家,佔比高達58.8%,區域聚集特徵突出。
二是主導産業類型多。試點園區主導産業既有鋼鐵有色、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傳統産業,也有電子資訊、動力電池、鋰電材料、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還涉及數字經濟和總部經濟。除獨角獸島近零碳排放園區、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外,其他園區主導産業均以製造業,其中成都經開區綠色汽車産業近零碳排放園區、金堂工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遂寧安居經濟開發區近零碳排放園區、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綠色低碳優勢産業聚集度較高。
三是試點建設路徑差異大。試點園區結合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産業特徵、能源結構、資源稟賦等實際,提出差異化建設路徑和模式。比如,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打造星級綠色建築群,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實施交通電能替代工程,西昌釩鈦産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突出光伏應用和傳統産業轉型。也有部分園區提出千億級綠色低碳産業培育、數字智慧賦能、碳排放總量削減、化石能源清零、投融資模式創新等目標任務。
問題五:如何因地制宜推動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
答: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緊扣《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建立降碳管理機制。建立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協調工作機制,配備碳排放管理機構和人員。加強低碳發展規劃統籌,將近零碳理念和要求融入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全過程、各方面。健全園區基礎能源監測統計和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提升碳排放資訊化智慧化水準。完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盲目發展。有序推廣碳標簽,開展綠色低碳産品、碳足跡認證和應用。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構建減污降碳激勵機制。
二是促進能源低碳轉型。因地制宜發展光伏、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因地制宜發展分佈式能源項目,提升園區供熱集中度和效率。加大餘熱余壓余氣梯級利用,提高常規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産出率。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持續提升清潔能源佔比。加快實施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提高生産過程、交通物流等環節電氣化水準,打造100%可再生能源電力應用場景。引導和推動參與綠電和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降低購入電力蘊含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推動節能低碳發展。推動産業結構、産品結構有序調整,不斷提升單位土地、用能和碳排放的經濟産出,推動綠色低碳産業、先進製造業聚集。開展清潔生産審核、節能診斷和節能改造,深入挖掘節能減污降碳潛力,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落實建築環境與節能政策標準,推動園區綠色建設水準。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有序實施工藝流程低碳化改造。發展迴圈經濟,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再生水利用率。推廣碳匯式綠化方式,鞏固提高生態系統碳匯。
問題六: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已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試點建設啟動以來,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及申報園區積極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各項工作,已形成一定成效和特色。
省級層面,推動構建近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政策體系,明確對創建成功的園區給予資金獎勵,徵集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庫,組織赴攀枝花、德陽、宜賓、涼山等地調研,與德陽、內江、南充等地園區交流座談,召開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培訓會和諮詢會,支援省內外17家機構聯合發佈全國首份近零碳排放園區倡議,加強政策解讀和園區試點建設宣傳引導。
園區層面,緊扣發展與減排,加快推動重點任務落實和工程建設。比如,獨角獸島園區近零碳排放園區三批次一標段工程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全球首個以獨角獸企業孵化和培育為主的産業載體項目加速呈現。天府總部商務區總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園區依託清華四川網際網路研究院研發的“碳見”(CarbonInsight)軟體,實現情景動態演繹和碳數據一圖呈現。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産業園近零碳排放園區啟動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出臺交通全域電動化替代支援政策,已實現2戶規上企業碳中和。
問題七:如何做好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後半篇文章”?
答:下一步,生態環境廳、經濟和資訊化廳深入做好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後半篇文章”,幫扶指導園區開展更低碳、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探索。
一是推動試點落地,指導園區儘快印發試點建設實施方案,成立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年度計劃,加強工作調度,壓茬推進各項工作。
二是加強調研督導,組建試點支撐專家隊伍,組織下沉調研,深化評估考核、技術研發、示範創建等課題研究,加強重點工作調度。
三是促進投資融資,廣泛徵集優質低碳項目,建立項目庫和清單表,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四是強化能力建設,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建設培訓,提升抓好降碳工作的能力。
五是做好宣傳引導,提升園區和企業的生態文明意識,提升企業自主行動意識,營造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良好氛圍。
問題八: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建設預期達到什麼效果?
答:一方面,推動試點園區在近零碳發展路徑探索、場景打造、投資融資、技術應用、數字賦能、統計核算、管理機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模式,為全省園區更低碳、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發展探索可行路徑。
另一方面,經估算,預計到2025年試點園區産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綠色低碳優勢産業産值達到2000億元左右,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産業和能源結構明顯優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碳排放強度顯著降低,“低碳産業化、産業低碳化”取得重大進展。(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