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抓牢糧食生産 打造更高水準“天府糧倉”成都片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10 16:30:45 編輯:劉奕麟 點擊: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産糧寶地,把糧食生産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
成都始終堅持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産量、穩收入,強化耕地保護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統籌抓好撂荒耕地治理,全環節、全鏈條、全要素抓好糧食穩産保供,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從2020年起,成都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已連續2年實現正增長,扭轉了十餘年來糧食面積和産量逐年下降的趨勢。2021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72.8萬畝(含復種),增加4.3萬畝,增長0.8%;産量230.6萬噸,增加2.7萬噸,增長1.2%,實現了糧食面積和産量“兩連增”。同時,2021年全市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獲評優秀。2022年糧食播種面積預計達到575萬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造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作出積極貢獻。
強化責任落實,深挖糧食擴面潛力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制定加強耕地保護保障糧食安全的十條措施,組織開展耕地“非糧化”和撂荒問題摸排整治,全市2730.8畝農戶承包耕地撂荒問題已全部整改銷號,耕地“非糧化”問題正分類有序推進整改。
積極探索推行“田長制”,目前,正抓緊設立市、區(市)縣兩級總田長和市、縣、鎮、村四級田長,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機制。
壓緊壓實區(市)縣穩糧抓糧責任,將全年糧食播面和産量任務以及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大豆擴種目標分解下達到各區(市)縣,將防止耕地撂荒和基本農田“非糧化”納入糧食安全考核範圍,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政和部門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依據,並與相關資金項目、涉農領域評優評先相銜接。
推進農田建設,提升耕地利用效能
堅持以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為引領,按照畝均投入不低於3000元的標準,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和糧食生産功能區佈局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田網、路網、水網、觀光網、資訊網、服務網、設施用地網等“七網”配套建設,全市排灌渠係、機耕作業道等生産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累計建成並上圖入庫高標準農田358萬畝。
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國土空間治理和生態修復新舉措,通過改造提升和新建,在環城生態區完成種糧5萬畝,全力夯實多圈層糧食保供基地。健全高標準農田管護利用機制,明確管護主體、強化管護責任、落實管護資金,確保新建高標準農田全部用於糧食生産。
完善耕地保護激勵制度,在全國率先創立耕地保護基金制度,累計發放耕保基金165億余元,涉及農戶170余萬戶。目前,正對耕地保護基金使用管理辦法作進一步修改完善,確保發放範圍和受益對象甄別精準。
突出種業革命,做優糧食種子晶片
實施種業強市戰略,編制《成都市“十四五”現代種業發展規劃》,制定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的十條措施,系統梳理種業産業鏈關鍵環節、鏈主企業及領軍人才,動態更新現代種業産業圖譜,建立“週報告、月調度、季拉練”工作機制,全市現有種子(種苗)持證企業111家,建成標準化水稻、小麥、玉米制種基地10萬畝,市域內雜交水稻和玉米制種産量約650萬公斤,農作物高端種業産值達65億元。
加大現代種業招商引智力度,全市在談現代種業類項目21個,新簽約現代種業項目6個,協議投資額4億元。提速推進天府現代種業園“一庫一院五中心”重大功能平臺建設,目前,天府現代種業園2.1平方公里總部區基本成形,93平方公里生産示範區規模成勢,國家品種測試西南分中心等科創平臺建成投用,建成國家級制種基地2.8萬畝,入駐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等種業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10個、首席科學家和專業技術人才77名。
深化協同創新,提高糧食綜合産能
聚焦優質糧油發展需求,與中國農科院共建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入駐科研團隊20余支,創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建成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成都分中心,成功爭取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永久落戶成都。
加強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都市所合作,協同開展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研發創新、技術整合和示範推廣應用,“十三五”期間共育成品種200多個,選育出的“宜香優2115”入選2020年全國“十大優質秈型超級稻”。
創新實施農機購置市級累加補貼20%和薄弱環節農機作業補貼政策,成功申報6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區域服務中心,全市糧食日烘乾能力2.7萬噸,小麥、水稻、玉米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分別達100%、93%、40%。
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建成200個智慧農場,實現40萬畝耕地良田智慧化監管、“耕種防收”智慧化服務。
育強經營主體,帶動糧食規模生産
出臺成都市深化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的十條措施,創新農業職業經理人推薦選拔、培訓培養、認定管理、政策支援體系,發展壯大農業職業經理人和高素質農民隊伍,促進糧食規模經營和穩産高産,全市現有持證農業職業經理人20417人。
培育多元種糧主體,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糧油經營主體1774個,引領帶動糧食規模生産。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耕、種、防、收、儲、加、銷”等單環節、多環節的“功能表式”、“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全市生産託管服務面積約278萬畝,其中託管小農戶佔比58%。
創新“農業共營制”、“土地預流轉+土地履約保證保險”、“大園區+小業主”等多種生産經營方式,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實現了多元主體“共建、共營、共用”。
整合用好政策,穩定糧食生産效益
嚴格落實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地力保護、稻穀目標價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財政獎補政策,創新實施糧食生産規模經營補貼和都江堰精華灌區水稻恢復種植補貼等支援政策,對符合條件騰退低效苗木恢復水稻種植的經營主體給予3000元/畝補貼,累計騰退低效果木、苗木、商業草皮10.16萬畝;將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納入市級糧食規模化財政獎補範疇,近4年累計安排8.2億元專項資金,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獎補水稻、小麥規模化生産377.4萬畝,成都種糧戶每畝享受各級補貼最高可達580元。
完善種糧風險分擔機制,對從事糧油種植的貸款項目按當期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給予貸款主體100%、最高50萬元貼息補助。全面推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創新推出地方特色農業險種14個,探索大豆完全成本保險,2015年至今,市級財政累計補貼三大糧食作物保費1716.62萬元,推動種糧主體全面實現少風險、多得利。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關於打造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對標對表看齊,充分發揮極核主幹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關於打造更高水準“天府糧倉”成都片區的實施方案》落實落地,全域提升建設1個十萬畝糧油産業帶、10個以上十萬畝糧油産業園區和100個片區萬畝糧經複合産業園區(“一帶、十園、百片”),堅決守住都江堰精華灌區優質糧田,努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準的“天府糧倉”核心區。(成都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