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蓉城:講出講好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成都故事”

來源:錦觀新聞 時間:2022-06-07 18:18:37 編輯:周維 點擊:
一方湛藍的天空、一條明澈的河流、一處清新的綠景……這是當代人的生態福祉,也是後世的綠色根基。
二環高架橋的美,不僅給每個飛馳而過的乘客或司機留下驚鴻一瞥,也火到了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微網志裏。近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微網志轉發了一段關於成都二環高架橋的小視頻,全國網友瞬間表示“慕了慕了!”
以綠塑形,以宣促行。2022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就在世界環境日當天,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共建清潔美麗世界——2022成都世界環境日網路主場活動”舉行,並啟動“生態惠民新場景TOP100品牌計劃”。記者注意到,此次活動以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為舞臺,用光影和音樂來記錄大美成都的幸福旋律,講述綠色低碳發展“成都故事”。那麼,有了“綠”表達、“綠”內涵,如何在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中更好發揮“綠”力量呢?
“綠”表達:對成都文化符號再創作
最近,家住倪家橋的陳女士手機裏多了不少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拍攝于地鐵1號線上。“5月30日那天我恰好趕到了這列綠意盎然的車廂,特別驚喜,是我上班路上的‘小確幸’。”
這些僅上線一週就吸引了不少市民目光的車廂,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和成都地鐵軌道交通集團聯合打造,車廂採用國潮元素設計,以“山、川、林、田、湖、草”寫意手繪為背景,在6節車廂內展開了一幅大美成都生態畫卷。
創新綠色表達賦予成都這座公園城市以更鮮明的文化特徵與更清爽的發展氣質,打造生態蓉城、美麗天府,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成都步履未停。這些移動的“生態環境主題展覽”頻頻出現在1號線乘客的朋友圈內,正是成都呼籲和傳播生態文明與低碳生活的一部分,體現著公園城市崇尚自然、節約集約的生活新風尚。
除了無形的文化建設,有形的城市建設也在加快打造中。今年1月12日,2022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點項目正式發佈。其中,“生態惠民示範工程”提到,2022年生態惠民示範工程重點項目計劃投資約155億元。在此次成都世界環境日網路主場活動上,聚焦成都生態建設,各系統戰線的代表紛紛細數起綠色低碳“成績單”。來自水務局、教育局、住建局等部門代表結合自身工作,以訪談場景結合工作屬性,巧妙展示通過成都生態環保鐵軍長期以來的努力和堅守才換來的山青水秀、美麗怡人的成都生態環境。
此外,還有身著漢服演唱歌曲的小學生們、以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節目、成都生態環境微信表情包“生態成都盼達”……這些獨具創意、形式豐富的活動最終核心都旨在聚焦城市中既有生態“顏值”,又有惠民“內涵”的公共領域,擦亮“生態惠民場景TOP100”這張名片,讓市民共用公共福祉。
“草樹雲山如錦繡”“窗含西嶺韆鞦雪”,鐫刻著成都大美天成的歷史印記,寄寓著萬千市民對公園城市的無限憧憬。那麼,如何繼續創新“綠”表達?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通過文化傳播方式,策劃更多行進式、場景式、創意式的活動,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讓綠色低碳理念成為每個市民的行動指引。
“綠”內涵:將環境期待轉化為實際行動
“原來污水處理過程是這樣的。”來自天府七小的越越説,之前他們老是認為水臟了就變成了廢水,沒想到還能“再生”後迴圈利用。在“共建清潔美麗世界——2022成都世界環境日網路主場活動”中,一群來自天府七小的孩子們不僅走進天府新區水環境科普館,還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全新推出的成都市生態文明教育讀物。“拉近了孩子們與環境保護工作之間的距離,也鼓勵他們將環保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家長李女士對通過研學活動提升孩子環保意識的方式錶示非常贊同。
課外實踐雖告一段落,但成都市生態文明教育讀物對學生的生態教育和浸潤卻延綿不絕,該讀物後續將面向全市10余萬小學師生免費推廣使用,以“生態教育”助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生態文明教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市民完成從旁觀者到參與者這重身份的轉變。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呈現園中建城、城中有園、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公園城市形態。城市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每位市民的“一鍵三連”,與城市在雙向互動中增加對彼此的黏性。現在,“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是對成都生活的一種描述,也是每位市民會拿起手機拍照的現實,朋友圈裏曬出在自家窗前拍到的雪山圖,分享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快樂。
做好這種理念轉變並非易事,為讓生態環境期待轉化為實際行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生活方式,成都在國內首創“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碳普惠建設雙路徑,並將“碳惠天府”碳普惠機制列入生態惠民場景,賦予公眾在相關場景消費行為的低碳屬性,促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
市民田先生談道,“當前,市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期待越來越高,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才是關鍵,另外,作為市民,希望有更多機會去感受更多的生態惠民新場景,享受到成都的生態福利。”
“綠”力量:各方環保力量如百川匯海
這個夏天,露營“火”了,成都各個公園都“長滿”了躺在帳篷下的人。
古老的東安閣、簡約的白色廊橋、可以遠眺整個湖面的火炬塔……出片率100%的東安湖公園成為許多市民露營首選地。“端午第一天就來了,體驗感非常好。”市民向小春表示,近年來城市不僅天更藍水更清,在家門口的公園業態與公益服務內容也更傾向於覆蓋全年齡段,“適合全家人一起來玩,感受清新自然。”
此次活動中,文藝節目《守護“綠水青山”》帶領著螢幕前的市民朋友欣賞東安湖、龍泉山等地的秀美風景。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蓉城,不斷提高市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錨定源頭治理,加快優化空間産業交通能源結構。聚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著力打好“十大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圍繞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堅持綜合施策,著力健全體制機制。
目前,全市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積極成效,各方生態環境保護力量如百川匯海,發揮著“綠”力量——對外積極彰顯公園城市魅力,對內不斷提質幸福成都內涵。
但與此同時,通過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推進高品質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還有差距,現有治理效能還不匹配超大城市需求。
既有常態化工作部署,也有突破性問題聚焦。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市民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還將以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為突破,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環境問題,“目前,成都已啟動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百日攻堅’專項行動。”
將重點排查整治哪些生態環境問題?此次排查整治內容包括重點督察任務、全口徑督察任務,大氣、水、土壤、噪聲環境污染治理,飲用水源、畜禽養殖及農村面源污染、生態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
同時,時時“回頭看”,才能更好“向前進”。在為期三個月左右時間裏,市生態環境局對照央督、省督和長江經濟帶問題整改方案,對已完成整改問題開展“回頭看”,查看問題是否出現反彈;對正在整改推進的問題進行再核查,查看承諾措施是否按序時進度落實到位。對排查中發現的能夠現場整改的問題立行立改、邊督邊改。(記者 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