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關秧門”,四川多措並舉抓春灌保豐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30 16:53:10 編輯:周維 點擊:
俗話説:“芒種不種,再種無用。”,意思大概是:大部分農作物要早在芒種時節播種完畢,芒種後種植將大大降低農作物産量。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歷年來春灌形式整體向好,但仍有部分尾水灌區因供水不足,導致未能及時完成種植。2021年,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都發中心)掛牌成立後,標誌著一體化改革正式開始,全灌區水資源由都發中心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優化方案、精準配置,告別以往各灌區各管各的局面。那麼,改革後的首個春灌總體形勢如何呢?日前,中國網四川深入四川部分春灌現場,了解當前正緊鑼密鼓開展春灌春耕的具體情況。
春灌工作推進井然有序
據了解,2022年四川計劃栽插水稻2817.14萬畝,相比去年增加14.73萬畝,其中:水利工程保栽2091.89萬畝,佔計劃的74.26%;冬囤水田保栽405.42萬畝,佔計劃的14.39%;降雨保栽319.83萬畝,佔計劃的11.35%。

正在進行水稻旱直播作業
四川天府新區籍田街道位於東風渠尾水丘陵片區,每年春灌上游來水量較少,僅能滿足部分農戶需求。受客觀條件影響,四川天府新區籍田街道自勤農機合作社採用水稻旱直播技術,將水稻種子直接進行機械直播,省去育秧、插秧環節。“採用水稻旱直播技術一是降低用水量,二是可以節約人工成本。”該合作社負責人胡郊文介紹稱,目前一畝地用水量不到之前一半,同時成熟期比之前少20天左右,以錯開春灌用水高峰期,“現在,田裏幾乎看不到人,而且平均每畝的用水量也節省到約250立方米。”
與四川天府新區籍田街道相似的還有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中江縣作為典型的丘陵灌區,因灌面較大、春灌用水耗時長,春灌工作受主幹渠來水影響大。今年,灌區群眾普遍感受到了變化—“人民渠不斷流了”。
為解決中江縣“希望人民渠不斷流,能提前栽秧”的訴求,都發中心與中江縣人民政府共同制定《關於中江縣提前關秧門穩糧增收的聯合保障方案》,通過設立聯絡組與服務隊,按責任分工對輸水路線、輸水量、輸水時段等春灌工作的關鍵環節進行細化,同時成立用水工作領導小組,並分片區組建3支春灌用水服務隊,統籌灌區水資源調度。
據悉,目前上游來水還保持在10個流量以上,可以充分保障人民渠二處灌區大春作物的栽種。截止24日,中江縣完成泡田80%、栽秧60%,較去年同期泡田進度48%、栽秧進度26%提高30多個百分點,完全有能力完成聯保方案中芒種前完成栽秧,實現提前7天“關秧門”和糧食畝增70斤的目標“雙7”目標任務。
截至5月20日,都江堰灌區已完成栽秧泡田376.61萬畝,完成計劃的63.8%;完成栽秧313.81萬畝,完成計劃的53.1%。目前,都江堰灌區蓄水量約11.6億立方米,較常年總體偏好,正全力組織水量向丘陵灌區補蓄,用水秩序良好。
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
近年來,都江堰灌區水資源日益短缺,季節性缺水嚴重。
為保證灌區的有序用水,助力糧食安全,都發中心堅持“節水優先”治水思路,積極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在灌區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除水稻旱直播栽培外,都發中心還在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和林稻海推廣工廠化育秧技術。
5月26日,走進溫江區萬春鎮和林村和林稻海工廠化育秧示範點,只見這裡已經變成一片綠色的海洋,長約10釐米的秧苗整整齊齊排列在稻田中,風吹過時,立刻揚起陣陣的波浪。
和林稻海工廠化育秧
“過去,村民們都是各自在田裏自主育秧。”萬春鎮和林村黨委書記黃秀介紹稱,和林村水渠水總量相對較夠,但育秧田比較分散,育秧時如何調配就成了大問題,保障一個點位用水,就可能造成另外一個地方短缺,“每到育秧的時節,就會出現功能性缺水。”
“採用工廠化集中育秧技術,有利於減少供水導致的耗水量和輸水損失,從而提高供水保證率和用水效率,同時有效提高育秧效率、降低生産成本,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成都市溫江區開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鮮開志如是説。
而在崇州十萬畝良田示範基地,依託智慧化節水灌溉,讓今年基地用水量比去年同期減少500萬立方米以上。據悉,智慧化節水灌溉工程包括水利工程(首部樞紐工程、輸水管網工程、田間系統工程)和智慧化監控平臺(前端監控系統、智慧化控制中心),可將收集到的農作物生長和氣象數據通過網路傳輸和節水灌溉技術結合起來,並採用無線數據傳輸和控制,提高節水灌溉的自動化水準,更快、更準確地掌握作物的生長環境及生長規律,更精確、及時地控制灌溉。
據悉,通過智慧化設備可實時監控田地的需水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自動灌溉或停止輸水,設備還可實現數據無線傳輸,即使職業經理人不在現場也可以通過電腦和手機對田間實行控制管理。(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