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區:以“預服務”推進“金小二”暖民惠企行動破題改革“最先一公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5-09 17:22:57 編輯:周維 點擊:
今年,成都市金牛區以“靠前服務”改革為切入點,立足“用戶思維”、站穩“群眾視角”,持續樹立“主動謀劃、提前介入、靠前服務”理念,提出“預服務”模式,不斷向前延伸服務鏈條,創新打通改革“最先一公里”,突破政務服務“瓶頸”,當好暖民惠企“金小二”,為群眾送溫暖、送真情,助力企業再提檔、再升級,持續擦亮“金幫辦”“金(精)準辦”等金字服務招牌,提高便民利企服務水準,為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再加碼。5月7日,金牛區傳出消息,截至4月底,全區新增市場主體27058戶,同比增長8.9%,居全市第一。
金牌幫辦建強“預服務”專班
在區級政務服務中心、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便民服務站,身著統一橙紅色背心的“金幫辦”服務專員不停來回穿梭,精準對接市民需求。金牛區構築起三級導幫代辦服務體系,即服務團隊專業化、服務模式標準化、運作機制一體化,建強“預服務”專班。

在服務團隊專業化方面,金牛區設置“金幫辦”服務專區,選取業務骨幹作為“金幫辦”服務專員,從名稱核準到證照列印,全流程“手把手”指導,實現群眾“來大廳,未辦業務就先知流程;不出門,線上溝通就辦得成事”,變“群眾自己辦”為“政府幫導辦”。
在服務模式標準化方面,出臺《金牛區拓展“金幫辦”政務服務實施方案》,做到定人定崗定責,實現服務標準統一、窗口標識統一、著裝標準統一,幫辦導辦服務規範高效,為市場主體提供零障礙、零費用的“雙零”服務。
在運作機制一體化方面,建立區級、功能區、街道三維聯動服務模式,針對重點項目及企業個性化需求,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包”;圍繞重點産業鏈、重大企業、重要項目,專門設立“三重”服務室,實行首席服務制,以主動靠前、靶向服務,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包”的“一對一”幫代辦服務,深入拓展“企業服務”圈,以“靠前服務”為企業發展賦能添力。2022年1-4月,“金幫辦”累計服務重大項目企業千余家,指導申請人辦理業務逾萬(人)次,獲得企業群眾錦旗、感謝信十余次。
靠前服務開拓“預服務”路徑
年初,成都麥迪格眼科醫院計劃佈局金牛,前期選址後已與業主達成初步租房意向。金牛區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市衛健委專家赴選址現場進行實地考察指導,發現該地並不符合建設醫院的選址需求,立即提醒投資方慎重選址。“經過我們慎重考慮,決定按照審批局的建議,緊急叫停原有計劃,重新選址,避免了近兩千萬元的裝修損失!”該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月份另選地址後,相關工作人員全程靠前服務,現已找到合理地點並啟動裝修工程。

緊扣重點領域和審前關鍵環節,金牛區靠前服務,開拓“預服務”路徑,在創新“雲現勘”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首提“雲預勘”,通過智慧手段、資訊技術,開啟“智慧勘”,即圍繞現勘地址採樣升級智慧政務地圖分析功能,通過大數據應用、VR720度全景勘查進行智慧對比、一鍵預覽,提前預判分析選址位置是否符合審批條件,避免醫療機構、教育機構因選址錯誤導致投資損失,將“靠前服務”做到極致。
“我們還編印了《企業服務一本通》,涵蓋惠企政策、利企服務機制、便企服務清單等,及時更新政務服務資訊,提前‘想企業所想’。”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將新設企業資訊和所屬街道服務專員資訊進行雙向主動推送,面對面對接企業需求,實現“吹哨報到”;創新“無感審批”體驗,對全區許可延續事項進行全盤排查、逐一梳理,形成26個許可延續事項提示清單,對即將到期的許可證精準預判、即時感知、定向提示,避免因證件過期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截至目前,已為百餘家企業和項目業主主動辦理城市建築垃圾處置核準、食品經營、醫療機構執業等許可延續。
圍繞群眾辦理高頻事項,金牛區提前謀劃安排,通過“智慧問答”、短信發送、電話通知、到府辦理、跨域通辦等方式實現“靠前服務”。建設線上AI+智慧問答功能諮詢庫,收錄千余條高頻諮詢資訊,通過“語音識別”“語義分析”智慧識別群眾需求,7×24小時支援多路併發問答服務,為群眾辦事“導航”;對辦件量大、覆蓋面廣的簡易事項,不斷優化服務舉措,如養老待遇領取資格認證,2021年共發送提示認證短信7.08萬條,為251名高齡、病弱或行動不便的養老待遇領取人員提供“到府認”,通過“川渝通辦”為928名重慶籍養老待遇領取人員提供“就地認”。對未報到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對一”短信呼叫服務,成功提醒260名應屆畢業生完成報到接收手續;疫情原因導致群眾無法赴省外辦理戶口遷移,部門主動介入、講解導辦,每天為數名群眾解決跨省辦理難題。
審管聯動強化“預服務”保障
如何確保“預服務”取得實效?金牛區強化審管聯動,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管理,以資訊共用構建業務協同機制,支撐“預服務”;以多措並舉開展普法倡法活動,增值“預服務”;以部門聯動實施聯合懲戒,兜底“預服務”。
運用線上線下“雙軌”互動渠道,審批部門與監管部門定期抄送審批、監管資訊,實現雙向資訊反饋,如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娛樂經營許可等,審批部門依據行業主管部門日常監管資訊提供許可延續“無感審批”,探索破解“同址不能辦新證”難題;不斷健全“專項會商、聯合會審”服務模式,對涉及安全、公共利益、産業佈局等重大審批事項,實行共同評審,聯合現勘,推動構建高效協同聯動模式。

率先實現社區法律服務之家全覆蓋,社區公益律師100%覆蓋,為企業群眾提供法律公益諮詢“就近服務”;定期開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務”活動,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常態化法治體檢;“一對一”發放守法信用承諾書等,幫助企業防範經營風險,提高依法經營意識,將普法宣傳融入事前審批與事中事後監管全過程。
針對“雲現勘”“無感審批”等“預服務”創新舉措,審批部門聯合監管部門實行“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涉嫌違法違規線索,確保監管部門及時介入查處,同時對涉嫌虛假登記的當事人設置業務辦理受限資訊,實施聯合懲戒,讓守信企業不斷體驗升級“預服務”,讓失信企業處處受限。(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