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白江城區到成都都市圈,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由近及遠,成都國際鐵路港正輻射帶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雙核共興”
“當時,説我們這個村要建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廠,投資100億元,大家都不敢相信,覺得是天方夜譚。我們這裡是淺丘地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家祖祖輩輩都以務農和在外打工為生,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項目到我們這裡發展呢?”談及清泉鎮的變化,秧田村29組村民王文根至今都覺得像做夢一般。
多年來,青白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毗河以北地區,城市空間、環境承載已日趨飽和,毗河南北城鄉二元結構較為突出。2017年,青白江大膽謀略,在毗河以南的清泉、福洪兩鎮遠期規劃建設了40平方公里,以中歐班列為核心,承接産業轉型升級的歐洲産業城,從空間上推動現代産業跨過毗河向南發展,解決産業空間制約、城區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王文根提到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廠,便是華鼎國聯。入駐歐洲産業城的首批重大項目,華鼎國聯最初選址並不在這裡,而是毗河以北的原川化廠區。2020年底,青白江提出構建功能互補、相融共生的“一港引領、雙核共興、四片協同”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拓展戰略空間、提供戰略支撐。按照規劃,原川化廠區成為智慧産業城的核心區域,屬於高性能纖維材料産業功能區範圍,突出研發創新、銷售結算等總部功能,不再適宜工業項目的建設。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將該項目調整至歐洲産業城建設的方案。
對於這個決定,企業有顧慮,希望區委、區政府兩個月完成拆遷、場平和交付。要知道,華鼎國聯投資100億元,所需用地2000畝,涉及6個村民小組,兩個月拿下,談何容易。然而,園區所有人頂住壓力,硬是比原定時間還提前了半個月完成土地交付,讓華鼎國聯順利入駐。
入駐不到2年的時間,華鼎國聯就在歐洲産業城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之一,並在行業內率先實行車電分離。目前,華鼎國聯“電池銀行”對B端、C端、租用、換電等全應用場景已經形成初步解決方案,可通過提供電池資産的方式降低充、換電運營企業的投資負擔,降低主機廠售車成本、維護成本,最終降低用戶綜合成本,促進新能源電動車市場不斷發展壯大。
隨著華鼎國聯項目的建成投産,引發了産業城的“聚變”——巨石高性能玻璃纖維先進製造(出口)基地項目、天馬高端軸承智慧製造基地等諸多項目都相繼調整至此。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和中歐班列,突出適鐵適歐、“兩頭在外”的臨港智慧製造産業聚集區正在加速度形成。
再造新城,老城的發展也不容忽視。通過對老城區騰籠換鳥,青白江就地打造了智慧産業城,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數字經濟、科技研發、高端商業商務等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盤活了老城區,從而構建出功能互補、相融共生的“一港引領、雙核共興、四片協同”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拓展戰略空間、提供戰略支撐。
“同城入圈”
成都作為內陸地區,不沿邊不靠海,而成都國際鐵路港就成為了實現內陸對外開放的通道。從歐洲産業城的快速發展,不難看出鐵路港的強大輻射帶動作用。依託鐵路港,青白江以通道聚貿易,以貿易聚産業,建設臨港製造、先進材料、國際商貿物流等産業聚集區。不過,僅憑青白江一己之力,是難以形成超高能級産業聚集效應的。
利用中歐班列優勢,青白江在積極參與和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2020年11月,成都國際鐵路港與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簽署兩港一體化運營合作協議,在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掛牌“成都中歐班列德陽基地”和“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德陽基地”,共同打造“蓉德歐樞紐”,創新合作模式和一體化運營機制,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和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實現功能互補、錯位發展。
今年2月,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蓉歐冷鏈運營中心項目正式開工,標誌著成德兩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都市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背景下,邁出“探索一體化運營模式,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産業帶”嶄新步伐。“該項目建成後,將連接成都鐵路口岸肉類冷鏈倉庫,服務成都主城區。”成德港發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1年1月1日,伴隨著火車鳴笛,從成渝兩地同時始發的兩列中歐班列滿載著電子産品、機械零件、智慧家電等出發,一路向西奔向歐洲。“中歐班列(成渝)”品牌由此正式誕生,成渝兩地的口岸物流主管部門、平臺公司也開始在統一品牌、統一開行數據、統一售價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建立雙方開行資訊共用機制,共同確定班列月度計劃及價格體系,推進集結中心建設,積極探索運輸模式創新。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雷庭表示,成渝在中歐班列上強強聯手後,優勢更加突出,“成渝聯手,提升了中歐班列開行的綜合實力,在共用境外供應商、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成都和重慶“雙核”聯動,強化開放門戶樞紐建設合作的一個生動縮影。
2021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貫通後的第二天,中老鐵路(成渝-萬象)國際貨運班列從成渝雙雙出發,一路向南駛往寮國萬象,打開了中國西南內陸與東盟聯動的新局面。通過這條班列,中國西南的汽車、機電、工業製成品等擁有了更快更順暢的出口渠道,同時寮國、越南、泰國等地豐富的礦産、糧食、基礎原材料及水果等資源,也可源源不斷運入。而兩大鐵路港深度融合,在中西部地區形成了一個直接連通歐洲與東盟日韓的內陸開放極,為更加宏大的産業構想奠定了基礎。(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