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舟,他們在興隆湖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20 11:55:06 編輯:周維 點擊:
在興隆湖,眼前的千畝湖光,成都人都稱它為“城市綠心”。
9年前,興隆湖在鹿溪河上築壩而成,集聚鹿溪河2000多年的文明積澱,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春意盎然的興隆湖 攝影 高晗瑞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黃國剛和他的同事肩負維護興隆湖水生態的重任,從南京遠道而來,一待就是兩年。2020年,隨著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項目開始,黃國剛等又再次回到了興隆湖,借著一串長竿綁定的網兜,一桿長柄鐮刀,剔除興隆湖水的痼疾,蕩起一汪綠水的情誼。
一船兩槳 一年又四季

工作中的“水生態維護者” 攝影 劉江濤
一艘鐵皮船,兩支長槳,一件桔黃色救生衣……在關於興隆湖的美景中,黃國剛帶領的這支隊伍經常會被攝影愛好者納入取景框中,一抹橙黃讓湖光美景更引人入勝。
黃國剛説,隊伍裏一共有40人,大家一年四季都“漂”在湖上,像熟悉自己的掌紋一樣熟悉這湖,哪水深,何處魚密,熟門熟路。

工作中的“水生態維護者”  攝影 高晗瑞
為了親身體驗一把船上的情景,筆者隨黃國剛乘打撈船,深入湖中。只見,打撈工人賴小利站在不足兩米寬的船中間,身體與船頭船尾盡力保持一條直線,借著竹竿與湖岸的推力,船便穩穩地蕩出去了。

工作中的“水生態維護者”
賴小利,今年53歲,家就住在正興街道,2020年加入隊伍,主要負責興隆湖北岸湖域。每每提起這份工作,他總是一臉的驕傲感,“和我同期來應聘的人很多,但是經過培訓、考核只留下了我一個。”説罷,他那被風吹日曬的臉笑得洋洋得意。
划船、打撈、觀察水質看似簡單,但還是需要兩三個月的專門的培訓和學習,只有堅持下來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工作中的“水生態維護者”  攝影 高晗瑞
維護這麼大的一座湖,辛苦自不必説。夏天,天上一個太陽,河裏一個太陽,鐵皮船被曬得滾燙。冬天,河道空曠,水汽重,冷風能沁入骨髓,把人吹透。
在賴小利的船上,一個足足有1.5L容量的水壺吸引了筆者的注意。“每天8個小時在船上,草密的季節,工作量大,必須大壺水才行。我們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大家都能堅持高品質工作。
一湖一景看到一座城市的未來

清亮的水下水草飄蕩
夕陽落水時,遠瞧興隆湖宛如一匹抖動的綠紗,湖邊水清波平,一蓬蓬水草自湖底裊娜向上,搖擺不停,為湖底的魚類鋪下繁育後代的安謐軟床。
對於興隆湖的水質情況,黃國剛自信十足。
天藍水清山美,這樣的美景對於整日在湖上“漂”的“打撈人”來説,其實早已經是司空見慣,因為他們不僅負責撈水草、保潔,還要時刻觀察水草漲勢、水質情況等,“專業一點的稱呼,我們應該是‘水生態維護者’。”黃國剛笑著説。

“水生態維護者”在工作中與鳥兒為伴
自興隆湖水生態綜合提升工程項目開始以來,黃國剛作為中科水治理的一員,全程參與施工前期的湖底處理、塑形,水草種植,微生物投放。
“興隆湖湖底設置了9種地形,從岸邊高處俯視,會形成豐富的視覺層次,也為水下生物多樣性提供優質條件。”筆者一邊跟著黃國剛巡湖,一邊聽他介紹。
在興隆湖湖底,竹葉眼子菜長得最高,再加上伊樂藻、黑藻、水蘊草等不同的水草參差交錯,隨水波搖曳,它們根據不同的季節呈現出豐富的水底景觀。
水下的螺、蚌、蝦、魚等底棲動物“調皮”的竄來竄去,同時又承擔著吸附、分解沉降物的作用。
黃國剛告訴筆者“等到這些水草長到一定時候,我們打撈工人便會進行收割,最後可處理成有機肥,提供給周邊農場。”

飛鳥成群的興隆湖之下是水草搖曳,魚翔淺底  攝影 劉傑
現在,“湖裏水草搖曳,魚兒穿梭其間”已經成了興隆湖的“新定語”,而對於看著這座湖面上的人和背後的人來説,他們看的要更長遠一些,看到的是一座公園城市的未來。

工作中的“水生態維護者”  攝影 劉江濤
余茂全是興隆街道的居民,也一直在興隆湖上維護著湖水生態,作為當地人,他看著興隆湖以及周邊的一點點變化,“很驕傲”,簡單的三個字飽含了余茂滿滿地幸福感,説完,他開著自己的“電動船”竄去了湖中心。

夕陽映照下,“水生態維護者”堅守興隆湖的背影  攝影 王振甲
淺淺的夕陽照在湖岸艘艘小船上,“水生態維護者”一個個黝黑的皮膚和樸實的笑容,寫著辛勞與堅守,也載著興隆湖、天府新區人的幸福故事。(鄭曉鳳 周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