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遇逆行,歡迎蓉歸!成都援建上海方艙醫院團隊圓滿完成使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13 18:51:23 編輯:付仁錄 點擊:
4月13日淩晨零時許,一輛大巴載著40余名成都援建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的援建人員,駛入天府新區一家隔離酒店。完成了援建使命的他們,回家了!迎接他們的,除了四月天深夜的春風,還有隔離酒店精心準備的家的味道:鹹燒白、肝腰合炒、小馬鈴薯配辣椒面……
今日淩晨2時許,隨著最後兩名援建人員入住隔離酒店,此次從成都出發奔赴上海的190余名上海最大方艙醫院的援建者,全部平安歸來。
歡迎回到成都,歡迎回家,你們辛苦了!
一、出發:“成都速度”一天時間完成報名到抵達
出發之前,有同事笑著問我,你跟父母説實話了嗎?那一刻我沒出息地很想哭,緊急的通知讓很多同事沒有時間跟家人醞釀“謊言”,上海、疫情、方艙、緊急……但對不起我的家人,抱歉讓你們擔憂,明知這樣,我們卻必須要去!——摘自中建三局援建人員周玥所作《給每一個閃閃發光的你》
4月6日淩晨,成都,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接到了來自局總部的特殊任務——組建團隊,援建上海方艙醫院,以最快時間出發。
根據成都市統一安排,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一系列工作迅即展開:連夜發佈通知、聯繫勞務單位、準備防疫物資、對接現場情況、做好人員分工……
6日淩晨3點,公司員工胡在龍在熟睡中被電話驚醒:“上海方艙醫院需要人手支援,你去不去?”胡在龍猛然清醒,沒有絲毫猶豫地回答:“去!”

↑從淩晨到清晨,志願者們在群裏踴躍報名丨受訪者供圖
像胡在龍一樣,更多員工毫不猶豫地誌願報名,加入進來。從淩晨到清晨,員工們在公司工作群裏,留下一長串主動報名的名單。隨後,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共組織起400余名援建人員,他們將從成都、重慶、北京、武漢四地奔赴上海。
其中,從成都出發有170多人。受疫情影響,當時各種交通方式均無法直達上海。對比多種方案,援建人員分批採取飛機、高鐵等交通方式前往杭州、南京兩地,然後再包車趕到上海。

援建團隊出發丨受訪者供圖
比如胡在龍一行7人,由於等待核酸檢測結果,一時無法出行。直到晚上9點,經公司查詢,發現當天還有一班綿陽飛往杭州的航班,此時核酸檢測結果也出來了。一行人坐上公司安排的車趕到綿陽,從這裡登機飛往杭州,一路兼程趕赴上海。
7日淩晨5點,中建八局西南公司援建隊伍趕到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通過了核酸檢測後入場。
就在兩天前的5日淩晨,同樣來自成都,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安裝分公司西南經理部的19名技術人員也抵達了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他們同樣是志願報名,以各種方式、以最快速度趕來。



↑援建隊伍在建設現場丨受訪者供圖
今年3月,中建三局員工袁偉明剛參加過支援紹興的抗疫建設。得到公司支援上海的消息時,他正在老家,陪著父親在醫院做檢查。他抓緊時間為父親辦理了住院手續,然後立即購買了米易到昆明的火車票,從昆明飛往杭州,再坐大巴趕到上海。
中建三局員工徐金龍有個不到9個月、特別粘爸爸的女兒。出發前,女兒哭鬧著不讓爸爸離開。無奈之下,他和家人帶著女兒來到小區門口“玩耍”,乘著女兒去看路邊的狗狗時,他悄悄地叮囑家人帶好女兒,然後悄悄上車,悄悄離開。

↑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3號館丨受訪者供圖

↑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4號館丨受訪者供圖

↑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丨受訪者供圖
就這樣,來自成都的190多名援建者,共赴上海援建現場,而等待他們的,是一場艱辛的“戰鬥”……
二、援建:“成都方言”在施工現場燃情回蕩
都説“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建設方艙醫院真的難度那麼大嗎?了解的人都知道,難的不是技術,而是與時間賽跑。累嗎?撐下去!難嗎?想辦法!委屈嗎?咽下去!我們的目標只有四個字——按時交付!——摘自中建三局援建人員周玥所作《給每一個閃閃發光的你》
進入援建場館,援建團隊進行了簡單的“誓師”。
“我父母在武漢疫情的時候感染了,當時我正在建設火神山醫院,建好後,我父母被轉進醫院治療直至病癒。早點建成,就能早一點收治病人,我們必須要快!”
“我以前出差來過上海,這裡是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次來,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一定要快點、再快點完成才行!”
樸實的話語,就像樸實的成都方言,滿含情意,滿帶豪邁。
根據指揮部統一安排,成都援建團隊主要參與5號館一層、二層的水電風系統安裝施工。

↑施工現場的方艙醫院丨受訪者供圖
7日下午,指揮部下達了緊急任務——完成5.2館區通風系統的製作安裝。通風系統作為方艙內最重要的功能系統之一,要保障艙內空氣流通,並對排出的空氣進行凈化殺菌,確保不造成外部環境污染。
接到任務後,成都援建團隊與相關單位溝通確認工作面和工序穿插配合,組織投入200余名通風工人開展突擊施工。由於時間空間有限,大型吊裝設備週轉不開,管理人員便與工人們一同肩挑臂抬;錘子不夠,就用扳手和鐵棍,硬是一錘一錘敲出邊長3米的巨型風管。加工風管、吊裝拼接、安裝風機及高效過濾器,所有工序克服各種阻力按計劃推進,最終在20小時內將5000平方米巨型風管安裝到位,並完成了大型風機設備及高效凈化器的安裝。
抓緊時間,讓進度快一點、更快一點,是援建人員共同的努力目標。
成都援建團隊、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級經理舒洋的任務,主要是負責協調現場和其他單位的溝通配合,全力保障現場需要。“舒工,缺材料了”“舒工,這邊還需要加10個人”……各種各樣的問題絡繹不絕地呼叫,他總是立即回答:“收到,我馬上安排。”然後全力去解決問題,推動施工作業進入下一道工序。
施工現場,成都援建團隊、中建三局援建人員江科不慎手部被鐵皮割了個大口子。一時無法包紮傷口,他就把酒精紙一直握在手心。一直堅持到8日晚上,完成施工任務後,才去進一步處理自己的傷口。
援建人員胡在龍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工友連續工作多時,疲憊不堪之下,被他們強行扶到旁邊休息。僅僅休息了半個小時,那名工人又悄悄回到了他們身邊並肩施工。
援建人員龍宇、周友,則清楚地記得一件暖心的小事:上海晝夜溫差大,場館又很陰冷,有的援建工友僅穿著短袖來到現場,他們於是緊急採購了一批衝鋒衣。7日夜裏,有一位工友領過衣服後,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堅決不肯穿了,後來經勸説收下後,第二天又竟找過來要歸還,他是擔心他穿了別人就沒得穿了……

↑援建工人休息丨受訪者供圖
9日傍晚,方艙建設已進入尾聲,連續施工的成都援建者們都松了一口氣,部分援建人員已準備踏上返程。這時,成都援建團隊中,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副經理、援建突擊隊現場指揮長何小江突然接到消息:5號館排風排水系統還有部分工程未能全部貫通,亟待支援。
兩年前的春天,何小江就曾同樣逆行出征,前往武漢,圓滿完成了雷神山醫院援建任務。富有經驗的何小江迅速組織10余名管理人員和80余名技術工人,繼續上陣施工。為最大程度節約時間,所有人儘量只喝水不吃東西,10小時奮戰,5號館兩處巨大的高效過濾殺菌排風系統、獨立排水系統全部貫通,方艙醫院的功能性系統得以全面完工。
三、歸來:“成都味道”用回家的溫情致敬逆行勇士
我們生而平凡,卻有幸成為戰友,一起成為歷史長河裏閃耀的星標,熱血赴使命,行動踐諾言。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中國建設者,閃閃發光!——摘自中建三局援建人員周玥所作《給每一個閃閃發光的你》

↑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丨受訪者供圖
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10日上午,上海最大方艙醫院5號和6號館15000張隔離床位及配套功能區域順利交付給相關方,這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一次性交付最多的床位數。而國際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共將配備5萬張床位。
而在此時,曾經奮鬥在上述場館的成都援建團隊,已先後踏上了歸程,他們分乘幾輛大巴車,直接返回成都。
返程的大巴車上,一改來時的焦急緊張,大家都沉浸在完成使命的喜悅中,後來終抵不過身體的疲累,緩緩睡著。援建人員龍宇、周友本想給每個人拍張照片留念,後不忍打擾大家睡眠而作罷。看著大家佈滿灰塵的頭髮,帶有壓痕的臉頰,皺皺巴巴的衣服,他們再次感到眼睛酸澀。

↑援建團隊到達隔離酒店
不過,回到了成都,所有援建人員還不能回家!根據疫情防控措施要求,他們將全部入住天府新區一家隔離酒店,接受14天的集中隔離。
不過,回到了成都,所有援建人員就是回到了家!根據成都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早在援建人員踏上歸程之前,另一項充滿“成都味道”的工作就已經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援建人員到達隔離酒店
一方面,嚴格按照集中隔離場所轉運接收流程,成都市、天府新區提前協調轉運大巴車行駛路線,確保“全封閉”式接收,堅決消除“外溢”風險。
另一方面,成都市、天府新區為援建返蓉人員遴選硬體條件好、服務品質優的酒店作為集中隔離酒店,調配經驗豐富的精幹團隊執行服務保障任務,提前完成專班組建、點位改造、物資儲備工作,並進行了實操演練。

↑為援建團隊準備的物資
4月10日下午兩點,首批援建人員乘坐大巴車來到天府新區防疫隔離酒店。酒店專班人員第一時間對車輛消毒、對人員消毒、測量體溫、採集核酸、登記資訊,持續奮戰奔波的援建人員,帶著滿身疲憊,嚴格遵守要求,間隔一米排隊,一一完成上述疫情防控措施,然後入住酒店。
回到成都,怎能沒有熟悉的成都味道?新鮮出鍋的回鍋肉、馬鈴薯燒排骨、麻辣豆腐魚……隨後送進援建人員的房間。按照成都疫情防控要求,所有援建人員必須一路直達成都,一路上不能下車,更説不上去好好吃一頓飯……

↑感謝信

↑感謝信
在房間裏,還有成都市和天府新區疫情防控部門送上的感謝信和香囊等小禮物,感謝信醒目地表達:歡迎歸來,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並肩戰“疫”,全力守“滬”!眾志成城,沒有翻不過去的山,心手相連,沒有跨不過去的坎。信的末尾有醒目的服務聯繫電話,專班人員將為援建人員提供切實保障和溫情服務。

↑感謝信和小禮物
4月11日淩晨5時、今日(4月13日)淩晨零時和今日淩晨2時,190余名援建人員分批全部返回成都,入住隔離酒店。
你們辛苦了,歡迎回到成都,歡迎回家!(周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