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把疫情控制解決在最小的範圍,成都新一輪新冠疫情出現後,青羊區緊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會,投入“硬核力量”,遵循“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全面提速擴面,連夜布點設置,將核酸檢測篩查工作全面深入落實到位。其中,擴面核酸點位最多時達到98個、採樣臺230個,單日最高採樣量達到32萬人次,截至4月8日24時,全區共完成核酸採樣104萬人次。
一場發現病毒的“競速比賽”
“現在還能做核酸嗎?”“行,給你做完我再收東西。”4月7日晚上10時,在順城大街361號擴面“願檢盡檢”核酸檢測點,從公司加完班正準備回家的趙磊,搭上了這個點位檢測的“末班車”。因為根據街道實際情況的動態調整,4月8日順城大街361號點位將暫停採樣工作……
設在西禦河街道的核酸檢測點位
作為病例2的發現地,西禦河街道這幾天的核酸檢測工作就像一場壓力測試。除了封控區內的三天兩檢之外,轄區內的其他區域如何設置臨時便民核酸點位也很“考手藝”。樓宇眾多,其間又穿插著老舊院落,上班族和退休人員,面對兩種人群,街道一方面選擇了樓宇眾多並且近地鐵口的點位,方便企業白領,另一方面在忠孝巷這樣的老舊院落集中地區設立點位,讓退休老人在走路可達的範圍內完成檢測。
“我們所有的點位都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動態調整的。”青羊區西禦河街道書記秦佳佳介紹説,在點位選擇上,街道根據轄區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設置,最多時,轄區擴面7個點位,對這些點位也實施了動態調整,盡可能實現轄區全覆蓋。
設在寫字樓附近的核酸檢測點位
“我們設在樓宇和地鐵口旁的點位,每天早上堅持8點開始檢測,目的是不耽誤上班族早上9點的打卡。”秦佳佳説,“我們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寫字樓白領、年輕人上班和下班時間,讓他們不需要專門請假,上班之前、加班之後,都能順道進行核酸檢測。”疫情當前,不能打亂仗,因為這是一場與病毒競速的比賽。尤其是街道社區這樣的基層,只有精準發力,儘快篩查,儘早發現,才能在這場競速中贏得先機。
社區志願者引導居民站在黃線內
一次科學防疫的“實戰演練”
小劉是一名美團外賣騎手,這幾天,他每天都會關注錦繡青羊發佈的願檢盡檢的核酸點位,因為他的配送範圍內包含了病例2居住的富力天匯。按照公司的要求,他必須每兩天就做一次核酸檢測。他每天會根據發佈的點位,在自己配送的間隙,“找一個排隊少的地方很快就做了。”筆者從錦繡青羊每天發佈的核酸檢測點位表上發現,4月6日到4月8日,臨時便民核酸檢測點位的數據分別是63、28、32,而這一組浮動的數據背後,是一次科學防疫的“實戰演練”。
錦繡青羊微信公眾號每日公佈最新核酸點位
“西單需要新增一個點位是吧?要開幾個臺?”4月8日上午10點,區衛健局醫政科工作人員吳悠接到了一位巡查員的電話,金沙街道西單片區檢測的需求量增加,要臨時增加一個便民檢測點位,需要檢測人員的支援。很快,吳悠協調到了檢測人員,立刻趕往現場。
此次疫情,確診病例在青羊區的活動軌跡涉及了10個街道辦事處,每新增或減少一個臨時便民核酸檢測點位的背後,是一套科學的作戰體系:由街道辦事處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搭建臨時便民核酸檢測點位的地點和數量,上報區衛健局之後,衛健局立刻抽調檢測人員進行醫療保障,並根據檢測人數的多少開設檢測臺。街道一方,會立刻集結街道、社區、下沉幹部、志願者等力量搭建檢測臺,組織居民有序開展檢測。衛健局每天指派巡查人員,一方面進行現場指導監督,一方面應對現場的一些突發情況。每個臨時便民核酸檢測點位的樣本,會在第一時間由區住建交局提供的20輛保障車輛運送到檢測機構。
府南街道核酸願檢盡檢點現場
要實現動態監測每個點位的情況,單靠一套人為構建起來的運轉體系還不夠,還需要技術力量的加持。“你看,我點進去就能看到這個點位的情況,像這個點位,如果一直沒什麼人的話,後面就可以考慮減下來。”區衛健局另一位工作人員的手機上,一套名為“魔鏡慧眼”的電子監控系統正記錄著每個核酸檢測點位的情況。這套由區行政審批局前期開發的檢測系統,在本次核酸檢測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魔鏡慧眼”一共有206個攝像頭,分別覆蓋了全區的12個街道的核酸檢測點位和備用檢測點位,以及區級醫療機構,相關部門和街道可以實時掌握現場核酸檢測的情況,從而研判是否需要增加人手、是否有緊急情況需要處理等等。
少城街道琴臺路核酸願檢盡檢點現場
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知全豹。幾天時間,100余萬人次的核酸採樣,這對青羊區各個街道的組織能力、部門的運轉協調能力、醫療機構的檢測能力都是一場大考。街道的快速組織、部門的緊密配合、科技手段的運用,還有省市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援、民營醫療機構的隨叫隨到,這套從實戰中探索出的環環相扣、科學高效的運轉模式,在本輪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