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坡城東南,有一古鎮稱羅平,歲月沉香,這裡仍保留著東坡最深處的記憶。
清以前,羅平原名羅漢場,因場鎮有羅漢寺而得名。清初,因常年遭水患,為祈求太平,更名為太平場。1985年,“羅漢”、“太平”各取一字,改為羅平鎮。2005年,劃入永壽鎮,更名為羅平社區。
鄉村振興看東坡,今天,用鏡頭帶大家“趕羅平”,去尋找那些關於羅平的記憶。
羅平曾是河東第一大集鎮,是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存最具歷史文化遺存、最具恢復和保護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2016年,這裡被列為市政府需要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每逢雙號,便是羅平趕集日。雖沒有“白日千人拱手夜來萬盞明燈”的昔日繁華,卻也是當地群眾休閒娛樂,享受慢時光的最佳選擇。
01羅平記憶
羅平匠人
趕場日,鄧光輝把做好的木船搬到店舖門口,惹得熟絡的鄰居們圍觀。這條船不知在角落放置了多久,船身已積了一層灰。鄧光輝一邊擦拭船體,一邊説著:“沒人買船,也就沒人願意學造船,我現在就想收個徒弟把這門手藝傳下去。”鄧光輝是目前河東唯一一位堅持手工造船的手藝人。
鄧光輝是土生土長的羅平人,他曾是一名在外接活的木工,40多歲回到羅平以造船為生。多年的木工生涯再加上羅平臨江的地理位置,鄧光輝製作的船銷售火爆,彭山等周邊區縣的顧客專門到此購買。打漁、渡江,30多年來,鄧光輝手工打造的船隻將岷江遊了個遍。如今,陸路交通逐漸發展,人們習慣於乘車出行,而鄧光輝依舊守著他的船鋪,待人光臨。
“郭師傅,幫我做一把鐮刀嘛。”在古鎮的另一條街上,70歲的郭建華正在古法製作菜刀,他是羅平街上唯一一位仍在堅持手工打鐵的匠人,主要做一些農具、刀具銷售。
16歲學徒,一幹就是50餘年,郭建華用行動踐行著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很喜歡這一行,每天不敲兩錘渾身不舒服,這行很辛苦,做的人也越來越少,我也會一直幹到底,也希望能有人將這份老手藝繼承下去。”
02羅平煙火
羅平古集
羅平古集,現仍以街代市,村民自己種植的蔬菜、養殖的家禽,沿街擺開,商販的吆喝聲、顧客的砍價聲交織,鄉親們的淳樸和古鎮的怡然盡顯。沿著主街逛上兩圈,會發現傳統蓋碗茶坊、土刀修面等傳統生活方式依存,羅平仍保留著最本真的滋味。喝一碗茶、逛一會兒街,享受慢時光饋贈的滿足感,感受煙火羅平。
慢慢閒逛,從街頭到巷尾,那棵數百年的大榕樹靜靜佇立江邊,樹下是正品嘗石磨豆花香的遊人。沿江悠行,新修的臨江棧道,滿是羅平味道的水墨油畫,這種閒適只有這裡才有。
03留住鄉愁
羅平舊時光
為緬懷時光、留住鄉愁,羅平社區以“對比發展感黨恩,梳理歷史記鄉愁”為總體思路,打造羅平時光村史館,用以記錄羅平社區的發展史,保存社區文脈,提升社區凝聚力。
羅平舊時光館佔地面積120平方米,于2021年6月底正式建成,館內的110余件藏品均由當地居民捐贈。收音機、縫紉機……這些老物件展現著羅平人民的美好生活,木船、農具、打鐵成品……又將羅平的碼頭文化、市井文化等一一道來。
羅平舊時光館就這樣立於江邊,向世人講述著羅平往事。
田園羅平
是菜園時還是公園?走進田園羅平,一大片綠油油的蔬菜引入眼簾。上月才建設好的田園羅平已經開張營業,歡迎八方遊客光臨。田園羅平一共20余畝,依託當地農戶菜地打造,一組組用稻草編制的牛、羊等動物以及農民勞作的場景平添趣味,生動還原了當地群眾的生産生活面貌。
“這是我們社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舉措,將村民們的菜園打造出來,不僅給當地群眾提供休閒場所,更吸引外地遊客到此遊玩及購買生態蔬菜,增加農民收入。”羅平社區黨委書記王進説道。
碼頭
獨特的地理位置讓羅平曾是古眉州最繁華的碼頭之一。羅平的“水碼頭”久負盛名,因羅平段岷江水面開闊、水流較緩,這裡成為岷江貨運的重要週轉地,且至今作為渡口通行仍在使用,只是繁華不再,只得閒坐江邊聽羅平的老人將羅平的故事娓娓道來。
時光荏苒,歲月更疊。如果厭倦了城市的喧囂,那就來羅平,享受煙火慢時光!(豆玲惠 黃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