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大家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不能滿足於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更要牢牢牽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將“經濟發展”、“文化振興”、“精微小事”等全面納入鞏固與拓展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中,打好三套“組合拳”,築牢基層戰鬥堡壘,讓“紅色旗幟”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建強基層“堡壘”,發揮“雁陣效應”。2021年中央文件提出,依託鄉村特色優質資源,築牢基層黨建戰鬥堡壘,打造農業全産業鏈,能夠讓鄉村經濟的發展從“輸血”轉向“造血”,徹底激發內生動力。要以強黨建為統領,以全面提升基層幹部實幹苦幹為切入點,探索“産業+黨建+突出黨員先鋒隊”的做法,在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上建立起黨組織的領導,著力把各黨支部打造成攻堅克難、實幹興邦的堅實戰鬥堡壘,從而引導黨員始終在一線爭表率、當先鋒,將基層黨組織這一聯繫産業、服務産業、助推産業的“神經末梢”打造成鄉村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引領重點項目“加速度”、“優質跑”。同時以經濟增效,農民增收為最終目的,以延長農副産品産業鏈和提高商品率為突破口,著力發展深加工,聚焦産品提質增效,從而促進村集體經濟生産的專業化、經營的集約化、管理的産業化,徹底解決生産前期的基礎建造,中期的技術攻堅克難,後期的多環節銷售一鏈條跟進,結合地域特色,全力促進農村産業規模化經營和高品質的發展,最終助力推進一、二、三産業的全面融合性發展。
突出文化“作用”,激發“內生動力”。鄉村振興既要外塑“形態”也要內修“魂魄”,既要“口袋滿”,也要“腦袋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物質上的豐富並不是幸福的全部,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幸福的寄託”,這就要求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平臺,把文化振興助推農村全面發展貫穿到鄉村振興的全過程中,村(社區)黨組織更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各村思想政治引領的關鍵,用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切入點,盤活本村高水準鄉土文化能人志士,強健各村文化主要陣地,弘揚紅色文化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同時要整合力量,特別是婦女、民兵等可通過自發組建“先鋒”隊伍,建強村(社區)綜治聯防會、紅白理事會、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等多個力量群體,以開展“文明家庭”、“優良家風”等評選活動引導村民重拾節儉之風、重視傳統孝道、保持和善親鄰愛友的積極心態,同時建好“黨員調解站”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組建好村“文化活動室”,豐富日常文化娛樂活動,從而凝聚起幹事創業與賦適閒暇的強大合力。
練好素質“能力”,提升“服務效益”“中共産黨始終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通過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全面提升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練就“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衝鋒隊”,以此強化提升幹部的政治素質、擔當精神,將“民有所呼,我必所應”的理念踐行在擦亮“黨員在身邊、服務零距離”的切實行動中去,打通基層黨組織聯繫群眾“最後一公里”。同時精準發力,辦好“小微”實事。對於群眾來説,一盞照亮回家路的燈、一座連同外面的橋或者是一間澡堂、一處淋浴間都關係著群眾的福祉和切身利益,因此,對於基層幹部來説,就更要下足穿針引線、米粒雕花精細功夫,築牢“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理念,小事必趨之、難事敢攻堅,“致廣大而盡精微”,才能帶領老百姓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為政之道,以厚民生為本”。為民奮鬥沒有“休止符”,惟有常思百姓疾苦、常謀富民之策,以共同奮鬥推進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中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書寫時代“新篇章”。(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