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至”之名 悟勞動之美|南充高中開展“三師聯講”傳統文化與勞動實踐融合教育活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22 07:48:2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近日,南充高中嘉陵校區組織學生開展了別開生面的“三師聯講”活動,探索實施“跟著節氣去勞動”新型勞動教育模式,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學習與勞動實踐進行創新融合。

學工處副主任林濤首先介紹了此次“三師聯講”傳統文化與勞動實踐融合教育活動選擇“冬至”時節,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動手實踐和出力流汗中了解冬至節氣飲食風俗,傳承手工勞動技能,直觀感受節氣之美,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長期勞動的智慧與結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節氣文化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樣的素材。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它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重要的節日,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冬至有三層含義:陰極之至,陰氣最盛的時候;陽氣始至,陽氣萌生的時候;日行南至,陽光直射點最南的時候。從前,進入冬至,人們開始數九,一天天數著日子,可見是最難熬的日子。冬天也可能是最能打磨人們心性的季節。在農耕社會,春播、夏管、秋收,繁忙勞碌,人們往往無暇品味時光。只有冬季,是一段長而閒的時光,在寂寞的自處中,人們才有著一份氣定神閒的狀態。畫九、數九,其實是冬日裏情趣盎然的休閒生活......地理老師鄧裕花講解了與“冬至”有關的地理現象與知識,讓學生領悟到傳統節日對生産生活的指導意義。

語文老師劉小龍講解了與“冬至”有關的傳統習俗及詩詞歌賦,讓學生對“冬至”節氣傳統文化和習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勞技老師許敏詳細講解了“冬至”可開展的相關勞動及其意義,學生在勞技老師指導下動手參與開展除草、松土、施肥、採摘、包餃子等具體勞動。

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動手勞動實踐,採摘智慧農業實踐基地和農田裏的新鮮蔬菜——豌豆尖、蘿蔔、青菜、芹菜、香菜、蔥等,再去食堂用這些剛採摘的新鮮蔬菜包餃子。

冬至前後,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學生在農田裏除草、松土、施肥等,為開春後的農事活動做好準備。

食堂師傅指導學生親手參與和面、做餡、包餃子、煮餃子、整理廚房等日常生活勞動,學生體驗了勞動的豐收與喜悅。

活動最後,南充高中黨委委員、副校長冉光國對本次活動作了總結講話。冉光國指出,此次活動特邀請語文老師、地理老師、勞技老師同堂授課,目的是讓學生既對“冬至”節氣傳統文化和習俗進一步了解,又領悟到傳統節日對生産生活的指導意義,還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鑄造學生的勞動精神,從而更好地實現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標,進一步豐富完善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體系,探索新時代“勞動與實踐”活動的新模式和新特色。冉光國勉勵全體學生:要愛勞動,要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蔚然成風,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創美好未來;要懂勞動,學生應懂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知勞動之法,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要會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積極參加學校、家庭、社會各類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

此次“三師聯講”傳統文化與勞動實踐融合教育活動以“冬至”為載體,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勞動意識,是新時代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有效途徑。南充高中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未來,南充高中將繼續探索學校、社會、家庭合力共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融合發展機制,多維發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勞動教育有機融合的嶄新模式。(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