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嘉陵:強黨建興産業育人才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14 11:32:4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大興鄉碑埡口村柑橘豐收
一座座村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個個産業園生機盎然……如今,一幅村莊美、産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嘉陵大地上鋪展開來。
近年來,嘉陵區聚焦“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動鄉村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持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聚焦黨建引領 帶動鄉村振興
走進曲水鎮勝興村,路旁綠樹掩映,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節能路燈、環保垃圾桶隨處可見。近年來,曲水鎮堅持聚焦黨建引領,帶動鄉村振興,充分發揮政治引領力、基層組織力、産業發展力,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曲水鎮以增強黨性觀念、提高能力素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抓手,不斷提升農村黨員幹部綜合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持續激發“兩委”班子活力,以村(社區)“兩委”班子換屆選舉為契機,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程,將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選進班子隊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作表率當先鋒;同時注重發揮鄉賢的作用,通過資源返鄉、影響力返鄉、資金返鄉等方式,讓鄉賢投身鄉村建設,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新動力。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曲水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把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幹部能力水準作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按照“一村一品”思路,著力發展傳統重點産業,試點優勢産業,探索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建成了4個專業合作社、6個産業園,發展種植養殖大戶11戶,發展花椒、核桃、柑橘産業7000余畝,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鄉村要美,首先是居住環境要美。乾淨整潔的院子、引人注目的“最美庭院”標牌……曲水鎮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工作,紮實開展鄉村整潔、鄉風文明行動,強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提高鄉風文明程度,通過群眾會議、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開展群眾動員宣傳工作,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村民素質提高和鄉村全面發展。此外,為了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該鎮大力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緊盯安全飲水、衛生用廁、糞污處理、鄉村亮化等治理重點,以鄉村治理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嘉陵區堅持把黨建引領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促進組織資源、幹部資源、人才資源向鄉村集聚,以組織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戰鬥堡壘作用,主動擔當、開拓創新,將黨建活力變為發展動力,努力做好做實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深耕特色産業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産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嘉陵區以農業高品質發展為引領,抓牢特色農産品培育建設,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合理規劃佈局産業發展,大力建設特色農業産業園區,以産業帶動農民增收。
近日,在位於嘉陵區世陽鎮的太陽溝生態農業園,一棵棵綠油油的柑橘樹上,密密麻麻地點綴著黃澄澄的果實。工人們正忙著採摘、除草,一派豐收景象。
“園內種植的柑橘品種是春見,俗稱耙耙柑。為了保留耙耙柑的自然口感,我們採用無污染的有機種植方式。在種植過程中,全程物理除蟲、不打農藥、使用有機肥,確保耙耙柑的品質,讓大家吃得放心。”太陽溝生態農業園總經理謝濤介紹,園內柑橘種植面積共50畝,預計今年産量近2萬公斤,年産值近20萬元。該農業園採用小規模分片多種類果樹種植的方式,充分利用土地,分區設園種植瓜果,農作物季節跨度大且品種多元化,種植的多類農産品暢銷全省。
據介紹,包含佔地50畝的柑橘園在內,太陽溝生態農業園總面積共300余畝,種植了柑橘、桃李、果桑等多個品種。採取“園村一體”的發展模式,以“旅遊+農業、旅遊+文化”的方式打造集休閒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園區,為遊客提供吃、住、玩、學“一條龍”的精緻鄉村體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給了我們很大信心。”謝濤説,接下來將在産業品質發展上下功夫,繼續提升柑橘品質,打造柑橘品牌,不斷延伸産業鏈,堅持把産業的效益留在村上,真正實現村強民富。
近年來,嘉陵區持續構建“3+3+N”現代農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建設大園區、發展大産業、培育大品牌的現代農業産業發展之路。在鞏固壯大糧油、生豬、蔬菜三大傳統産業方面持續發力,在加快培育柑橘(檸檬)、木本油料、新型桑業三大特色産業方面創新發展,並向現代農業裝備、農産品深加工、現代農業冷鏈物流等N個支撐産業拓展延伸,不斷優化産業佈局,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推動多元融合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強化人才支撐 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要先行。今年11月,嘉陵區2022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班正式啟動。培育班旨在使參訓人員在資源、技術、資訊等領域進行共用,學先進、找差距,開拓視野、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提高嘉陵區鄉村振興人才的文化素質和生産管理能力水準,提升産品市場運作、策劃、行銷能力,打通産業鏈,為嘉陵區農業産業發展提供保障支撐。
“通過科學設計課程,把理論與實踐、技術與技巧有機結合,培養有才能的新農人,打造農業産業的孵化器,集聚多方力量解決鄉村振興怎麼幹的問題。”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現人才引得進、育得精、幹得好、留得下四個目標,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增量難題。
“培育班除了傳授最新種植技術外,還講授經營管理理念,特別接地氣!”來自大通鎮芝麻灣村的張熙敏是開辦“農家樂”的,希望通過本次培訓系統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把農家樂越辦越好,吸引更多的人去村上觀光、遊玩。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是基礎。近年來,嘉陵區聚焦農業産業標準、品質、主體等關鍵核心環節,堅持“需求導向、産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能管理、會銷售”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加快農村市場資訊化,促進人才振興、産業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我們將統籌利用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圍繞提升農民科學技術素質,開展高素質農民分層、分類教育培訓。”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該局還充分調動和整合各種政策、資源和要素,把金融保險、信貸擔保、産業扶持、示範創建等方面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高素質農民傾斜。
鄉村振興貴在人才,人才振興重在激勵。近年來,嘉陵區突出“引育用管”,出臺10余項人才支援政策,實施“校地合作工程”,建立引進“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5人、國家級省級高端人才65人、碩博人才286人,舉辦專項培訓1000余人次,評選“嘉菁英才”,落實創業補助、社保補貼等經費保障,努力營造“聚得攏、用得好、留得住”的鄉村人才生態環境。(嘉陵區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