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儀隴:集體經濟試點激活一池春水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12 08:28:52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四川儀隴:集體經濟試點激活一池春水
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蔬菜基地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儀隴縣按照先試點、後示範、再推廣工作思路,于2021年出臺《關於推行鄉村振興“揭榜試點”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振興的機制、路徑和方法。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馬鞍鎮金山村、三河鎮鷂子洞農村社區成為第一批集體經濟類試點村。
今年來,3個試點村(農村社區)活用各類資源,創新發展模式,成功激活集體經濟壯大密碼,集體經濟收入實現從無到有,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用活土地資源 集體經濟“壯”起來
走進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山腳下的蔬菜基地,一片片翠綠映入眼簾。村民們正忙著采收蔬菜,經過分揀、包裝、裝車後,發往縣城超市和學校食堂。山坡梯田上,産業便道已蜿蜒至山頂,村民正抓緊施工硬化。
“劉總,我們的西藍花可以上市了,進口品種品質好,市場批發價給你。”銀山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彭靈賢聯繫完採購商又趕忙到育苗大棚加緊幹活。
“我們村屬丘陵山區地帶,巴掌田多。去年900畝撂荒地整治出來後,村民不願意種。”彭靈賢説,社區召開村民大會商討解決撂荒地問題,最終決定成立儀隴縣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集體經濟股份制合作社,承擔起這一任務。村民以500元/畝把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全村村民變身為股民,發展集體經濟。
“今年我們依託集體經濟試點的資金支援,新建了30畝連棟大棚和1個凍庫,發展了600畝露天糧油及300畝蔬菜産業園,常年有30名村民務工。”彭靈賢介紹,截至目前,村集體合作社擴種糧食和蔬菜達到900余畝,發展種植大戶54戶,吸引社區582戶1968人參與到村集體經濟建設中來。“今年蔬菜銷售産值80余萬元,純利潤20萬元。”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支撐,發展産業能夠真正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有收入。馬鞍鎮金山村黨支部書記代雲東和三河鎮鷂子洞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鵬深以為然。
以“揭榜試點”為契機,利用118萬元專項資金,鷂子洞農村社區整治100畝撂荒地,新建優化標準桑園,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在試點項目的推動下,村集體經濟項目規模進一步擴大,帶動引領性更強。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了10萬元。”鷂子洞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鵬説,目前,村集體經濟經辦的産業園達250畝,帶動該農村社區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務工、增收。
馬鞍鎮金山村則依託現代糧油産業,通過資金入股和提供管理服務來發展集體經濟。今年金山村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由村集體統一收儲農戶土地,打包流轉給縣德懋農投公司發展現代糧油産業,推動産業園區規模化運作。村集體同步為産業園區提供土地管理服務,並按畝收取管理服務費,帶動集體經濟增收9萬餘元,形成集體增收、群眾就業、企業省心的多贏局面。
盤活閒置資源 開闢增收新途徑
“現在的新政鎮銀山社區,是由原桂花井村和九嶺場社區合併而成。合併後我們盤點了全村的資源,其中社區空置房屋面積逾2000平方米,利用空間多。”彭靈賢説,一小部分閒置房屋由村集體會同社會事業部門建立了社區養老服務站,為獨居留守老人提供無償的日間照料服務,同時也為縣城及周邊村提供有償日間照料服務。
剩下的閒置房屋又怎麼高效利用,既避免閒置還能給村集體增加收入?“社區地處G245沿線,距縣城3公里,交通便利、位置優越,我們決定把閒置場地、設施、設備投入市場,社區按照市場標準收取租金。”彭靈賢説,今年年初通過市場化租賃,把1500平方米的空置房屋租給了中鐵二十一局。截至目前,社區已盡數出租空置房屋,獲得租金7.3萬元。
馬鞍鎮金山村也通過招引返鄉創業者投資開辦藤編傢具廠,村集體對口提供生産經營用房,有效盤活閒置辦公室。
“原來的石壩、大井、金山村三個村合併為金山村,村委會辦公室設在原大井村,石壩村和金山村的村委會辦公室就閒置了。”金山村黨支部書記代雲東説。2021年,村集體把原石壩村500平方米的村委活動室以1萬元年租金出租給返鄉創業者代華蛟,開辦了藤編傢具廠。
12月8日,在馬鞍鎮原石壩村村委辦公室,院壩裏堆滿了加工好的藤椅,電焊作業區和藤編作業區的工人正忙著趕訂單。
代華姣介紹,藤編傢具廠産品已遠銷國外,實現年産值1000余萬元,帶動本地100余人就近就業。
“明年我們將利用原金山村4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來種植新品種木耳,把閒置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壯大集體經濟。技術成熟後推廣到全村,讓大家把村裏的閒置民房也利用起來,帶動增收。”代雲東説。
做大收入“蛋糕” 村民共用發展成果
“昨年賬上一分錢都沒有,今年有59萬元。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質的飛躍。”金山村黨支部書記代雲冬介紹。
集體經濟收入如何分配?為進一步激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參與發展的熱情,金山村創新收益分配模式,形成“5311”利益分配機制,村集體經濟收益的5成直接分配到本村村民;3成作為運營資金不斷疊加拓展業務項目,增加經營收入壯大集體經濟;1成為管理經費,用於持續提升基層村幹部服務效率和水準;最後1成用於幸福公積金的儲備,適時根據動態監控切實幫助村裏低保、殘障或臨時困難群眾解決生活上的困擾。
“我們今年村集體收入達到89萬元,純收入有30多萬元。”銀山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彭靈賢説,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努力下,村集體經濟再也不是“空殼殼”。
“今年村集體給全村50多名80歲以上老人和163個已脫貧戶代繳了醫保。”彭靈賢説,該社區初步確立了利益連結機制,群眾成為村集體專合社成員,按照村集體經濟公益金、專合社成員、村集體、專合社1:2:3:4的比例入股分紅。談起下一步打算,彭靈賢説,銀山農村社區將繼續充分發揮“縣城後花園”交通便利的優勢,開發農業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科普教育、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旅遊産業,實現農旅融合發展。
“下一步,我們繼續做大蠶桑産業,讓群眾通過‘一園得三金’(土地流轉租金、入園務工薪金、套種植物收益金)增加收入和壯大村集體經濟。”三河鎮鷂子洞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鵬説,該村已初步構建“村集體+合作社+企業+農戶”利益共同體,村集體經濟收益則補貼公共事業。每年提取25%作為福利費用,為60歲以上老年人補助部分醫保費用,對家庭經濟困難戶予以救助;提取集體經濟收入的30%作為蠶桑産業擴大再發展公積金;其餘資金用於村公益設施建設。(尹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