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台手術都成為精品——記南充市中心醫院2022年“十佳醫師”鄧學雲博士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19 07:06:3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鄧學雲給病人做手術
為人親和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實力派”是同行對他的認可。作為在大腦禁區遊走的外科醫生,鄧學雲博士深耕專業知識,勤練手術技巧,嚴把醫德醫風。今年,他被醫院評為“十佳醫師”。
學習一絲不茍 手術精益求精
鄧學雲的父親就是一名醫生。從小深受父親影響,填報高考志願時,鄧學雲毅然選擇了醫學專業。
對於神經外科領域,有“一刀不慎,抱憾終生”的説法。該領域有“四高”:風險高、強度高、手術難度高、病人致殘致死率高。由於準入門檻高、學習難度大,很多醫學生不願選擇神經外科專業。但這門高精尖、深奧且具有挑戰性的學科,深深吸引了從小就聰穎且肯吃苦的鄧學雲。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書本知識和實習中,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本科、研究生階段的學業。
2013年,進入南充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B區工作,開啟了鄧學雲人生的新征程。在科主任范潤金教授的指導和培養下,他很快從初出茅廬的住院醫師,成長為一名業務水準出眾的副主任醫師。
成就鄧學雲的還有他自身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他説,人體大腦是一個既精細又特殊的器官,説話、運動、記憶、情緒等功能,都由不同的大腦神經元控制。神經元若有損傷,輕則出現口眼歪斜、肢體活動障礙、思維混亂等功能障礙,重則危及性命。
“神經外科手術不容一絲錯,只能一次成功,沒有重來的説法。”鄧學雲説,制定精細且週全的術前方案對成功實施手術尤為重要。因此,他術前都會安排病人進行詳細檢查,反覆詢查病史,制定多個預案,和同事們一起評估手術風險,最終選擇出創傷最小、癒合最快的手術方案。術後,他仔細觀察病人病情,不放過蛛絲馬跡,力求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
“我要做好每一台手術,讓每一台手術都成為精品,不讓自己和病人留下遺憾。”鄧學雲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深耕易耨 攻克眾多高精尖技術難題
醫學在不斷發展,醫生需要不斷進步。
2018年,一名高血壓患者因腦出血昏迷,CT檢查發現其顱內基底節大量出血,急需手術。若採用傳統開顱手術方式,風險極大。鄧學雲運用自身所學,成功為病人實施了神經內鏡手術。隨後,他陸續將神經內鏡技術廣泛應用到垂體瘤、顱底疾病、三叉神經病、面肌痙攣、腦積水等疾病的治療中,大量患者從中受益。鄧學雲多次受邀在省、市學術會議上就該技術發言交流。
學無止境。為了更大程度地拓寬知識面,精進手術操作技術,從小熱愛學習的鄧學雲在2017年進入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攻讀博士。2019年,他被四川省衛健委出國交流中心公派去德國比勒費爾德醫院學習最新技術和理念。期間,他開闊了眼界、拓展了知識面,專業技術水準得到顯著提升。
2021年底,鄧學雲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和所學新知識,主刀成功為一位巨大聽神經瘤(腫瘤約5cm)患者施行手術。術後患者神經功能、腦幹功能、面部神經功能均正常。聽神經瘤切除術是考驗神經外科手術水準高低的標誌性手術,鄧學雲在這場大考中交出了讓自己和病人都滿意的答卷。
2022年初,鄧學雲又收治了一位已停止呼吸的動脈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用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搶救了7個多小時,其生命體徵才逐漸穩定。鄧學雲為其實施急診手術,解決了動脈瘤和腦積水的問題。該患者在重症監護室昏迷了大半個月,在醫護人員全力治療下逐漸恢復意識,一個多月後竟奇跡般地出院了。
“能用自身所學救人性命,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人生意義。”鄧學雲説。
目前,鄧學雲仍在繼續深造,現已順利進入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博士後流動站。近年來,他累計發表SCI13篇,其中在國際頂級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4篇(影響因子)5.0分)。
憑藉自身實力,鄧學雲現擔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轉化醫學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慧醫學專業委員會臨床智慧應用學組委員、海歸醫協會神經內鏡分會委員、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南充市老年病醫師協會委員等學術職務。(張玲 韓順順)